- 【转载】 史代尔:追求阶段性的完美惟有创新
-
我的日志
史代尔:追求阶段性的完美惟有创新2011年03月08日 11:23:16 来源: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李洪彪,一位在美国奋斗了几十年的新一代华商。上世纪80年代,他怀着“要让美国人对中国人刮目相看”的信念在美国创业。曾在达拉斯、芝加哥、休斯敦创办全美最大的连锁家具工艺品商场,还创办了计算机软件公司、世界工贸电话簿公司、中国商品展销公司等企业,并组建了史代尔集团公司。
李洪彪以不断进取的执着精神和一颗深爱祖国的赤子之心,领导史代尔集团公司逐步成为在美国最具影响力、最受人尊敬的华人企业之一。
1995年12月5日,他受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和第一夫人希拉里的邀请,出席了在白宫举行的成功商业人士圣诞招待会。他同克林顿总统夫妇在圣诞树下合影,美国总统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商人十分赞赏,勉励他在美国进一步大展宏图。当时,美国的华文报纸和国内主要报刊都刊登了这则消息和他与克林顿夫妇的合影,人们记住了这位为中国争得了荣誉的华商。
李洪彪曾两次率领美国国会议员代表团访问中国。当时他年仅30多岁,风华正茂。代表团访问了中国的许多城市,受到官方和民间机构、企业的友好接待,一个不是美国国会议员或州议员的中国年轻人担任代表团团长,使接待单位无不感到惊异。他的活动使得中国外事部门和商务部门对他寄予很大希望,希望他能继续为发展中美非官方往来和沟通发挥积极作用,以增进中美之间的了解和互信。
后来他开始到中国投资。从东北、西北到家乡江苏无锡,他尝试开展各种经营,他是真诚地想在祖国大干一番事业。但他的道路并不平坦,他几乎耗尽了自己多年来在美国奋斗所积累的财富。最终,他选择落户广东中山。广东领中国改革开放之先,政策优惠,具有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他办了一家家具厂,作为他的美国家具商场的生产基地。就在他的家具产品在美国市场业绩尚可的状况下,他实行了产业转型,将经营目光转向婴儿产品,以一系列质地优良、功能独特的产品打入中国庞大而又竞争激烈的婴儿产品市场,短短数年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品牌家喻户晓,并在全国形成了完善的销售网络。
李洪彪再一次使他的史代尔集团公司站到新的高度。李洪彪的事业重回成功轨道,让人们重新认识到这位当年受到克林顿赏识的商界中国小子的价值。
2011年春节,记者赴广东中山史代尔集团分部采访,并和李洪彪就他的再度崛起、转型、现状和愿景进行了对话。离他第一次率美国议员代表团过去已近20年,李洪彪已到知天命之年,但他的精力依然那样充沛,体魄还是那样强健,思维一如从前那样敏捷。阅历的增加,使他显得更加从容而沉稳,中年的李洪彪少了些锋芒,但更增添了几分成熟。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除了体育锻炼之外,其余时间都忙于美国和中国的商务,不停地打电话,不停地批阅邮件,不停地处理各种问题,不停地接待客人,和管理层开会、研究、切磋,说他日理万机并不过分。
在公司主楼的大厅,记者见到了一个充满睿智、对市场具有高度洞察力、对产品极为专业的执掌史代尔不断挺进、攀登的李洪彪。大厅的玻璃墙上镌刻着他亲自写的“史代尔之歌”的歌词,长达100多行。字里行间,透出典型的“李洪彪风格”:果敢、高昂、气势澎湃,充满激情。
以下是记者与李洪彪的对话。
记者:你是以经营红木家具起家的,放弃你熟悉的成功行业,转移到一个你陌生的领域,是什么原因促使你转型到婴儿产品上的?
李洪彪:促使我进入婴儿产品市场有两点原因。第一,红木家具市场在美国发生了变化。美国人的消费理念讲究实惠,不太会热衷购买昂贵的、笨重而花饰繁杂的明清风格的红木家具,即使买也只是买一两件小家具如圈椅、柜子作为摆设。红木家具的消费主体是华人和亚洲裔人及中东裔人,但这部分人对红木家具的需求逐渐饱和,我早就觉察到这个市场在萎缩;另一个原因是红木原料越来越少。许多国家,像泰国、柬埔寨、缅甸等国已禁止对红木树种的采伐和出口,真正的红木已成为稀缺资源。实际上,现在市场上标榜的所谓红木家具已是替代品了。红木的成本越来越高,红木家具的价格飞涨了几十倍、上百倍,买得起的人越来越少。因此,我只能以变应变,这是商场的基本规律。那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转型,如何寻找新的出路,拐点在哪里?我在扎扎实实对市场进行了几年细致观察和分析后,决定转向婴儿产品,我断定这是一个非同一般、天天攀升的阳光产业,我深信这个产业会让我的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高点,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将我的事业的增长点放在这上面。现在看来我的决定是对的,这是一片新天地,是我第二次创业的筹码。
婴儿产品是一个巨大市场,而且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市场。因为一代又一代婴儿生生不息,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着婴儿。而婴儿代表未来,代表明天。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婴儿产品将顺乎潮流和市场需求,不断更新变化,变得越来越多样而丰富。我们这一代人大多都是束着反复使用的尿布和吃着米汤、米糕长大的,谁会想到几十年后,有尿不湿、保健被呢?可现在,除了贫困地区,还有哪个母亲再使用俗称“万国旗”的尿布呢?
记者:你把婴幼市场的重点放在国内,是怎么考虑的?
李洪彪:很简单,中国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2010年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在未来几十年内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是完全可能的。我在中国经商的这些年,亲眼目睹中国神奇般的变化,我为中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感到骄傲。因此,作为华裔商人,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我理所当然要在中国投资、创业、发展。另外,中国有13亿人口,毋庸置疑,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婴儿产品市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愿意在宝宝身上花钱。所以我没有理由不把市场重点放在国内。
记者:史代尔品牌的系列婴儿产品在短短几年中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同类产品中的一线产品。你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洪彪:我们的价值理念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别小看婴儿产品简单,其实要做成实用的、优质的、安全的、绿色的、功能齐全的、让妈妈省心宝宝舒心的产品并不容易。史代尔集团通过技术创新,研制开发出一大批拥有自己专利的特色产品,如倒翻后点滴不漏的神奇饮料杯、瓶、罐,会说话的纸尿裤,具有回盖、空气流通、自动报信的多功能安全保健被,防干的湿纸巾等,这些功能是别的产品所没有的。加上我们的产品价格适中,所以一进入市场就受到年轻妈妈们的欢迎。另外,在管理上、服务上、制度上我们也坚持创新。每个员工都以“创新者”的姿态做事,而一切创新的立足点和归宿,都是去研制、开发顾客期望的新产品,克服产品存在的和潜在的缺点,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有人说,没有完美无缺的商品,但我们就是要通过创新模式,通过各个环节的把关、整合,将产品达到阶段性的完美和完善的程度。
记者:什么是阶段性的完美?
李洪彪:任何完美都有时间阶段,也就是说,完美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永恒的,它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因为社会在发展,人们的需求和观念在不断变化。一款汽车一款手机,推出来时是最好最新的,但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就会觉得它过时了落后了,出现了某种审美疲劳和其他不称心不如意的感觉,会去追逐更新更好的车子和手机,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正是这种喜新厌旧的心理推动了新事物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婴儿产品同样如此。我们的目标就是:在一个阶段内,用独特的路径和创新的方法争取做到在同类产品中是最好的,领先的。我们的使命就是使史代尔成为一个永远处在“现代”状态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记者:你觉得你们的管理层和团队怎样?我的印象是他们都很年轻,富有朝气,很有活力,你对他们满意吗?
李洪彪:我对史代尔的管理层是满意的,没有他们的努力和创造性工作,史代尔不会有今天的成绩。他们不仅年轻,有活力,而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扎实的知识基础,有较强的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有独立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在这个团队中拥有各种人才,有精通外语、计算机的人才,有产品创新的专业人才,还有众多的管理人才。而且,整个管理层具有强烈的创新性和责任感,都会以企业家精神的态度来做生意。所谓企业家精神就是没有雇佣思想,而是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社会价值出发,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认真负责地对待自己的职责,对待客户,对待市场的反应。公司创造条件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是工作绩效,而且是道德追求。为此公司提出了感恩理念。今年春节前的迎春晚会,我们赋予感恩的主题,用一个文艺节目,即舞蹈者用哑语和舞姿来表示感恩,感恩顾客,感恩国家的改革开放,感恩各界人士的支持,感恩时代!
记者:史代尔的愿景是什么?
李洪彪:继续将史代尔做强做大。我们不想去主宰整个行业,但通过5至10年的努力,争取成为全国最大最好的妇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我们将完善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完善反馈机制,开发生产更多的新一代的优质妇婴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作为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必然的,但我们要将顾客、代理商和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成为利益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我认为办企业做生意要有公益性,被毛泽东称之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首户的荣宗敬、荣德生(荣毅仁的伯父和父亲),也是我们无锡人。他们创业于清朝末年,经过几十年奋斗成了一代巨商。他们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中小烟囱冒烟冒得旺,大烟囱就会更红火。意思是说客户、员工、代理商们得益多,他的企业就更兴旺。我要向老一代工商企业家学习,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充分考虑让利于顾客和各级代理商,让顾客得到更多实惠,让代理商获取更多利益。我的愿景就是,不仅我要赚钱,所有参与史代尔生意的代理商都能共同富裕。因为他们为史代尔的付出弥足珍贵。朋友们鼎力相助,令我没齿难忘。史代尔是大家的,不是我一个人的,我要对朋友们好好回报,只有使顾客、代理商等从史代尔的发展成长中共享硕果,史代尔的明天才会更美好。所以,实实在在的感恩永远是史代尔的重要理念。
(高仲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