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wgcoyn

健康和美丽是人类的永恒话题,人们失去健康往往是自己故意的,因为他总觉得别的东西比健康更重要; 自然健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吃有机蔬菜的人,不是有钱人,是有健康概念的人。  

文章数量:5

点击人次:4541

博文分类
搜索
存档
最新评论
【原创】 (道德成就健康)爱使生命年轻。新加坡“国宝”---114岁的年青人许哲的故事

三生健康

点击看大图

她终其一生从事无薪的「人间义工」

新加坡的许哲居士,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出生于广东汕头的一个荒僻小镇。今年一百多岁,身材瘦小,行动敏捷;银丝如雪、耳聪目明;心怀大爱,一生助人。一世纪的漫长岁月,她无私地奉献,无条件地爱人,尤其是穷、病、老、苦的人,更是她心里最关心的对象。她说:“我不是单独来此世界,我有许多同伴,帮助他们是我的责任,我爱他们,没有条件,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她的食衣住行非常俭朴,屋内的家具一用五、六十年;鞋子穿到开口,还缝缝补补;衣服穿到破烂,舍不得丢,裁成小碎片缝成踏脚垫,送人、自用两相宜。他的衣服多数从垃圾堆里捡的。

110岁的许哲,英文名字是「德蕾莎(Teresa)」,梵文名字是「爱人(Prema)」

新加坡人以拥有她为荣,视她为「国宝」;天主教徒将她与德蕾莎修女相提并论;佛教徒认为她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她却说:「我只是一个会扫地,喜欢做工的平凡女人。」

在许哲的眼里,全宇宙都是一家人,全人类都是兄弟姊妹,因此,去爱自己的兄弟姊妹是极为自然的事。

社会不同角落有着贫苦病弱的人们,都是她关怀的对象,她一一走进他们的家庭,每个月送去金钱和食物,带给他们温暖和爱。她照顾人,不求回报,当人们感谢她时,她笑笑地说:「你们不要谢我,我只是个乞丐头,去要东西来给你们大家。」

除了关怀老人,她也收容、照顾不少孤儿和受虐儿,供给这些孩子食宿、读书。

这些孩子长大了,有人知恩感恩,一生视她如母,恭敬尊重;也有人忘恩负义,在社会上有了名利和地位之后,便瞧不起她,即使路上相逢也视而不见。

对此,她依然笑笑:「照顾他们是我的责任,看到他们事业有成、生活幸福,我就很开心了,他们记不记得我,不重要。」在许哲的价值观里,身外之物重实用,美不美观不重要。

她助人的义举传遍星国,当年,新加坡总统黄金辉特地邀请她喝下午茶。她赴约时,依然是一袭「粪扫衣」。义工们劝她:「Sister,总统要见你,这是很重要的场合,许多媒体会来拍照,你应该穿新的衣服比较礼貌。」

她回答:「礼不礼貌在我们的心,不在外表,不在穿著。我去见老人穿这样,去见总统也是穿这样。总统和老人一样,没有谁比较特别。他要见的是一个真实的我,不是经过包装的我。」

因她「无我」,举凡荣耀、奖章、奖杯、照片,和她有关的采访报导,在她家中一样也看不到。她说:「我照顾人都没时间了,哪有时间照顾那些东西?」她清净的小屋唯一留存的是书,至于照片,仅保留母亲和大姐的各一张。

快乐的童年生活

清光绪24年,1908年,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外有列强环伺,以洋枪大炮强行占领土地,租借港湾;内有打着“扶清灭洋”旗帜的义和拳之乱,整个中国处于战火四起、烟硝弥漫的不安的氛围。这一年,许哲诞生在在广东汕头的一个荒僻小镇。中国弥天盖地的战火似乎延烧不到这个山野荒僻的小村落,小村庄的人们依然过着宁静的农耕生活,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在这个务农维生的穷苦家庭,许哲的诞生未带来多少的欢乐气氛,虽然增添一双操作家务的手,也多了一张吃饭的嘴。

许哲没有快乐的童年,她每天要帮忙做许多家务,清晨到河边去洗衣服,洗完衣服再到山上野地采药草,采好药草回到家里,还要帮忙做手工,赚取微薄的工资以贴补家用。乖巧、懂事的许哲虽然每天忙着做家事,依然不得父亲的欢心,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换来一顿责骂毒打。悲惨的童年印记,即使在100年后,许哲仍感到不堪回首。后来,因为家中发生变故,母亲带着她和姐、弟、妹四人离开广州到马来西亚槟城投靠亲戚。

二十七岁念小学

当时,许哲已经二十几岁,他还是一个文盲。一百多年前,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重男轻女,女孩子根本没有地位,更别说受教育。没有读书的许哲,只能从事打扫的清洁工作,上进心的她,一直在寻求就学的机会。当时,槟城附近有一个天主教姑娘堂(修女会)办的小学,每次经过学校,听到小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她就不禁驻足,凝视着教室内那一张张童稚的脸庞,正专心听老师讲课。

她心中十分羡慕:「我一定要读书识字,我不能一辈子给人家扫地。」

有一天,她鼓足勇气走进学校,告诉姑娘堂的修女们:“我想要读书,可是我没有钱,我可以帮你们打扫,洗衣服,请你们让我读书。”修女们很仁慈,答应许哲的要求,并且让她住到教会后面的房子,每个月四块钱的房租,则是以打扫、拖地、洗衣服,做家事来抵偿。就这样,许哲开始了她人生第一个阶段的求学,当时她已经27岁。盼了二十多年的求学梦,终于实现,许哲像一块缺水的海绵大量吸取知识之洋,

她每天认真地读书,虽然放学后还得做许多事情,但是,她内心有着前所未有的充实与快乐。

在传统的保守社会里,女孩子到了二十多岁还没结婚,就会被称为是「老姑婆」。

一般人认为,女孩子养大了,没有男人来提亲,只有两个原因,不是脾气太坏没人要,就是身体有病才嫁不掉。年过三十的许哲,又是小姑独处,不禁引来一些多事者的关心,每天都有人上门说媒,家里的门槛被这些三姑六婆踏进踏出,都快踏平了。

「妈妈,下次这些人再来,我就把大门关起来。」看到母亲为了应付这些人而烦恼,许哲也觉得十分心烦。

「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亲戚朋友,不能这样子。」母亲说。「如果这样,那我就只好逃走。」

许哲这样告诉母亲。母亲以为她说说算了,没想到,她为了逃避那些令人不胜其扰的事,真的一个人悄悄离开槟城来到香港。初到香港,许哲依旧做清洁工作。有一天,她看在香港报纸上一则「征聘启示」,有人要征一位能够手写速记的秘书。许哲一看到这消息,立即前往应征。她回忆说:「那次的应征很特别,老板是德国人并没有给我考试,就叫我明天来上班。」

原来他是研究字体的,看应征信就知道这个人能不能用。「因为能流利地书写中、英文,许哲顺利地获得了这份工作。」

避难到重庆

1937年,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全球卷入一场野心掠夺的攻防之战。1939年,日本攻打香港,许哲的老板将香港的办公室移到重庆,许哲也因此来到重庆。避难到重庆,许哲依然得心应手地工作。

当时,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因为老板的关系,许哲还曾经替蒋介石和宋美龄发英文新闻稿给当时在重庆的英、美报馆。那一段日子,许哲过着富足优越的生活,当时,一般人平均月薪是20元,许哲却已经领取150元的高薪。

有一天,她和朋友到一家高级餐馆吃饭,那是一家装璜华丽的餐厅,柔美的灯光配上悠扬的古典音乐,晶莹剔透的高脚杯盛着香醇美味的葡萄酒,使人的用餐情绪格外浪漫、愉悦。吃完饭走出餐馆,突然有一个人趋向前挡住她的去路。「请你好心给我一分钱买面包,我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那人伸出又黑又瘦的手,向许哲乞讨。

当下,许哲心头一震,「这世上,还有这些可怜的人,饿好几天没饭吃。我刚刚那一餐饭,可以让好多穷人吃好几天了。」望着那可怜的人,许哲告诉自己:

「从今以后,我不再多花一分钱在自己的吃喝穿著,如果我再多花一分钱在自己身上,我就是掠夺穷人的钱。」

舍弃高薪来助人

战火蔓延到重庆,原本宁静的山城,出现许多的流民伤兵。当时,有一个英国的救伤队来到重庆,这是一个反战的和平组织,成员里大都是一些十七八岁,正在服兵役的男孩。

这些初次离家的大孩子置身在一个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的异国山区,生活相当不适应。因为许哲能说英语,他们便希望许哲能到救伤队帮忙。许哲了解到,这是一个反战的救难组织,于是毫不犹豫地辞去原有的高薪的工作,加入他们的行列。

在救伤队里,许哲扮演起『母亲』的角色,为那些离乡背井的大孩子们充当翻译,并且为他们打扫、煮饭、洗衣,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抗战结束后,在重庆住了四年的救伤队返回英国。

1945年,许哲希望进入护校学习,因为她的内心对贫苦、病弱的穷人有一份很深的牵挂,她希望自己能学会护理工作,将来才能为老人、穷人、病人服务。当时,护校的学生的年龄限制是17岁到25岁,许哲的年龄已经47岁,学校怎么可能收她这个『老学生』。

许哲并不气馁,她写信给护校校长,表明自己学护理的心意,信中提到:「我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帮助更多的穷人。」这一句话感动了护校校长,破例准许她入学研习护理课程。

护校八年,许哲用心学习,她学习到从小孩至老人,从出生到死亡,从身体到心灵,各种不同层面的照顾与养护,她默默许下心愿,要将所学的一切知识与技能,完全奉献给需要的病人、老人与穷人。

前往巴拉圭

1953年,许哲自护校毕业。有一天,她收到一封寄自南美洲巴拉圭的信函,那是一个由21个国家成员(加上许哲是22个国家)所组成的「兄弟协会」。这个组织源自一1933年,犹太人为逃避希特勒的迫害而来到了南美洲,在这片广漠的土地上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等他们生活安定,行有余力,他们决定筹办一个收容所,主要收容沦落他乡的白人,后来也为当地贫病无依的人看病。这个组织里的一位成员,曾在中国见过许哲,知道她发愿要无条件为穷苦的病人奉献,便写信邀约她前往巴拉圭。

许哲得知这个「兄弟协会」是一个专门收容穷人的慈善机构,其秉持着「世界一家」的理念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她便毅然前往巴拉圭。兄弟协会很简陋,里面只有三位医生,为要照顾很多病人。许哲的到来成了收容所里唯一的护士,因此,她的工作格外繁重。在收容所工作,是没有薪资的发给,虽然忙、累,但她内心始终是愉快的,能将自己所学奉献在穷人身上,为他们减轻病苦,她感到很安慰。一九六一年,已离开母亲三十多年的许哲,突然收到母亲的来信。

84岁的母亲在信中说到:「世界各地,到处都有穷人,妈妈只有一个,我老了,你回来吧!」就这样一句话,把远在巴拉圭的许哲拉回到槟城。自离开槟城到香港,辗转到了重庆、英国、巴拉圭,阔别30余年,许哲又回到母亲的怀抱,母亲几十年来思女之情终于获得了慰藉。在槟城待了两年,因为妹妹罹患心脏病,要到英国就医,许哲便带着母亲到新加坡与姊姊同住。

一心照顾穷人

来到新加坡,许哲从姊姊口中得知有一个穷人医院,从1910年创办至当年,没有一个护士。当时里面380个病人,因为医疗人员不足,无法得到适当的照料,她便自己推荐到医院来照顾病人。

许哲这一生,除了当秘书那段时间有领薪资之外,其余工作都是无薪职。「我之所以到那个医院是因为他们没有钱,请不到护士,这正是我要去的条件。」这是许哲异于常人的思考模式。

许哲的想法是,如果一家医院有钱,可以很轻易地花钱请到护士来照顾病人,可是这家穷人医院,因为没有钱,没有人要去,所以她去。许哲说「我不是我特别喜欢照顾穷人,而是他们需要,穷人也需要照顾,需要有人爱他们。」

在医院服务了两年七个月又19天,许哲决定自己办「老人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忍老人受饥饿。在那所医院的老人,一日只进食两餐。早晨七点一杯咖啡,十二点吃午餐,下午一点两块饼干,下午四点吃晚餐,晚上八点再给一杯咖啡。从下午四点到隔日中午十二点,整整二十个钟头,对那些身体病弱、行动不便的老人们来说,漫漫长夜里,躺在床上没有别的事,就是想着肚子饿。

许哲看了非常不忍,她为老人们向院方争取多一餐饭,得到的答复却是:「他们在这里,已经比他们在自己家里好多了。」经过多次沟通,得不到院方善意响应,许哲感到很失望。

当时她得到姐姐财务上的支持,每天买面包给380位病人吃,亲手派送,楼上楼下的跑。姐姐深受感动,决定支持许哲办老人院。

「我的姐姐是新加坡的一所学校的教长,她有一点积蓄,当我把办老人院的想法告诉她,她马上将自己存款提领出来,买下一块地,准备建造老人院。」

一九六八年,许哲的「养老病院」成立,完全免费地收容了250位的贫病老人。初期,养老病院的一切开销,都由姐姐承担。

许哲说:「姐姐的生活非常节俭,对我的想法相当支持,只要我需要钱,她二话不说就拿钱给我。」

其实,许哲姐妹照顾穷人的心,是来自童年时期母亲的身教。当时,虽然家里很穷,但是,只要有穷人到家里来要饭,母亲总是会想办法分一些给他们。

耳濡目染下,母亲的慈悲善行深深影响许哲姐妹,使她们拥有一颗仁慈博爱、欢喜布施的心,无我无私地去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后来,姐姐去世,她把所有遗产都给了许哲,许哲拿这些钱,帮助穷人购买房子。

「有一天,我梦见姐姐在天上,穿了一身白衣,全身发光,对着我微笑。」

我告诉她,「姐姐,我也要上去。」姐姐说:「不行不行,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我知道,她一定很高兴,我把她的钱都花光光了。」许哲笑着说。

许哲对老人的照顾无微不至,待自己,却过着如修行人般的「安贫」生活。她的饮食极为简单,一天只吃一餐,通常是一份生果蔬菜或是一杯鲜奶。她说:「我从小就吃素,因为我对鱼、肉过敏。」

她也不曾花钱在自己的衣着上,她都是穿别人不要的衣服,有时从垃圾堆里捡来,洗干净再穿。许哲认为,「穿衣服是为了保暖和蔽体,无所谓好看不好看。」

许哲照顾穷病老人的善行,渐渐被社会大众所肯定。

「我的工作,有很多很多好心的人在帮忙。」许哲说,

「常常,一些好心的人载了一大堆的米和蔬菜来,有时多到吃不完。」我就问他们,「我可不可以把这些米和菜,分送给其它的穷苦人家?」

在征求赞助者的同意,许哲把多余的米粮分赠给其它贫穷家庭,最高纪录曾同时照顾二十六户人家。许哲不仅在新加坡盖养老病院,她还到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去协助当地的慈善机构设立养老院。她的时间、精神完全给了世间苦难的人,忘了自身,忘了今夕是何年。

她透露她的长寿之道是,今天起来今天做工,不停地做工,做人间的义工。同时,她不恶口、不生烦恼心、不猛火煮食、不吃肉、不沾咖啡、茶、酒。所以,身心能常保平静、喜悦。

69岁才学瑜珈的许哲,提到学瑜珈那一段「心想事成」的奇妙经历。有一天,喜欢读书的许哲,在书中读到学瑜珈的好处,但什么是瑜珈?她只是一知半解。

「哎呀!真希望有个人来解释瑜珈给我听,而且教我学瑜珈。」她在心里发出这样的祈求。奇妙的事发生了。当她发愿要学瑜珈,过几天有一个人来参观她的养老病院,那人身着橙色长衫,头上戴着橙色帽子。

「你是出家人吗?」许哲问。「是的。」

许哲又问:「你教瑜珈吗?」

「是的,我的工作就是教瑜珈。」

上帝派这位瑜珈老师来到她面前。就这样,许哲开始跟着老师学习瑜珈和静坐。

许哲演示瑜珈

原本身体就相当硬朗的她,学了瑜珈之后,精神体力更好。当然,她将身心奉献给贫病老人的无畏布施,自然能得到健康长寿的果报。除了照顾养老病院的老人,她随时随地都在关心周围需要关心的人。

1994年,许哲已经96岁。有一天,她经过一位她曾经照顾过的106岁的老婆婆的家。那是黄昏时刻,天色已暗,许哲看到老婆婆家的门扉半掩,她觉得很奇怪。

心想,「如果人不在家,门应该是关上的;如果有人在家,门应该会打开,怎会半开半关?」于是,她推门进去,看见老婆婆躺在地上。「婆婆,你怎么躺在地上?」许哲趋前,关心地问。

「我三天前跌倒,不能起来。」老婆婆说。许哲赶紧扶起老婆婆,倒水喂她喝下。

因为老婆婆已经受伤三天,动弹不得、无法梳洗,身上发出异味。许哲帮老婆婆洗净身子,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到外面买了一碗稀饭喂老婆婆吃。随后,许哲联络红十字会的救护车,送老婆婆到医院。许哲帮老婆婆办好住院手续,老婆婆不让她走,她便留在医院陪伴老婆婆,一直到夜晚十点半才回去。

第二天一早,许哲又赶到医院探望老婆婆,护士小姐告诉她:「老婆婆昨天半夜两点已经去世了,她走得很平静、很安详。」

许哲一听,心里感到很欣慰,因为,婆婆走时干干净净,而且吃过了稀饭。

许哲很感恩地说:「婆婆给我最好的礼物,就是她在临终前让我握着她的手两分钟。」那真诚的爱,透过手心的温暖,陪伴着老婆婆平平静静地离开人间。

101岁亲近佛法

谈起学佛因缘,许哲说:「1999年,有一天,净空法师来看我,我问他我有没有资格做佛教徒?」

净空法师很高兴,为我做皈依证明。「是皈依?我不懂」什么,他跟我讲许多佛法的道理,我还是不懂,他说,「不懂没关系,天天恭恭敬敬念「阿弥陀佛」’就好了。」仿佛是累世的因缘,许哲一接触佛教,就欢喜信受。净空法师叫她念佛,她便开始老实念佛,不论走到哪里,佛号永远相随。

虽然她没有求受「五戒」,净空法师却授给她五戒证书,因为,净空法师认为纵使没有受戒仪式,她的五戒十善已经修到了一百分。

许哲女士曾信仰过天主教,她皈依佛门后,天主教的教友们见她看其它宗教的书,问她为什么看魔鬼的东西?

她说「我看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一片光明,我的宗教信仰是『爱』的宗教,永远爱世人,大家都是兄弟姊妹,这是我的宗教信仰。」

无条件爱人

许哲的关怀之心不仅限于老人,她希望开办一个不分种族,不分老少,不分男女的家庭式的“心连心之家”收容中心。

「许多独居老人,没有亲人或是被遗弃的,他们的食品缺乏营养,三餐不继,没有家庭的温暖关怀。还有一些带着孩子的弃妇,她们的丈夫或男友,有些在坐牢,有些在戒毒所,有些移情别恋。她们没有家可以回,被人遗忘在某些角落。我们希望提供他们一个温暖家,好好的,恭恭敬敬地爱他们,照顾他们」

「心连心之家」也将收容一些离家的青少年,许哲认为,没有坏的孩子,只有需要爱的孩子,孩子因为没有爱才会变坏,所以,对于那些需要爱的孩子,「心连心之家」也将会给予他们真心的温暖与照顾。

许哲说:「我不是单独来此世界,我有许多同伴,帮助他们是我的责任,我爱他们,没有条件,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未来,「心连心之家」将为那些被遗弃的老人、残妇、儿童提供一个中途站,给予他们家庭成员般的关爱,以恭敬心对待,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和尊严。

每当有人将许哲与德雷莎修女相提并论,她总是谦卑地说:「我只是一个会扫地,喜欢做工的女人。我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别的责任,就是爱,时时刻刻都去爱人。

只要我们的心中有爱,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爱的世界。自天地之间,以源源不绝的慈悲心念去爱每一个需要爱的人。」

许哲的长寿之道

见过许哲的人,都说她的外表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三十岁,健康状态则远远胜过许多年轻人。110岁的她,精神奕奕,丝毫未见老态,令人啧啧称奇。何以如此长寿?何以如此健康?何以如此年轻?

许哲说:「保持健康,是因为不想生病,麻烦别人;关于长寿,那不是我求来的,是上天要我做事情;至于年轻,因为我不想老,所以年轻。」

身心清净的她,不烦不忧,喜乐自在。她说:「我不吃不好的东西,不说不好的话,不想、不做不好的事。」

「素食主义」的她,日食一餐,基本上是吃生机蔬果。如果食物需要烹调,也不猛火煮食,以免养分丧失。

除了不吃熟食,她也不喝茶、不喝酒、不喝咖啡、不吃糖、不吃菇蕈类食物。

因为酒、茶和咖啡会刺激神经,糖和菇蕈类是惰性食物,影响静坐。除了清静饮食,每天的静坐、瑜珈、散步,也是她的长寿秘方。每天清晨四时起床,起床后先静坐一两个小时,让身体进入绝对的安宁;

之后再做瑜珈,保持身心的柔软。瑜珈之后是散步,与大地亲近。散步后,她会想想今天有什么事要做,开始一天的行程。

如果没事,她就看书,活到老学到老的她,总是透过书籍不断吸收知识。

她说:「看书是我最喜欢的事,有好书看,我不睡觉。我喜欢看哲学的书,哲学书能开阔我的视野。」

许哲一生获奖无数,大爱行动仍在继续。许哲居士博爱的精神得到全世界多个机构的奖励与表彰,被邀请在多次研讨会上发言,为接受许多的采访。面对这些荣誉,许哲平和地说:「我所做的只是很平凡的事,就好象当有人渴了,我就自然地倒一杯水给他喝。这是一种本能,我从不把它看成是一种成就!」

一世纪的漫长岁月,她无私地奉献,无条件地爱人,尤其是穷、病、老、苦的人,更是她心里最关心的对象。她说:「我不是单独来此世界,我有许多同伴,帮助他们是我的责任,我爱他们,没有条件,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她从不买衣服,穿的都是从垃圾筒捡回来的衣服。能穿的洗一下就穿;不能穿的就修改。她觉得世间还有很多穷人没饭吃没衣穿,自己去买一件新衣服太浪费了,觉得对不起那些苦难的人。她自己住一个房子,除了在书桌及床头柜上放一张母亲的相片,厨房多半是烧水用的,其他什么摆设都没有。有些社会人士送的表扬纪念品也给丢掉了,说是累赘。

  她的生活简而有序。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第一件事是静坐,其次做瑜珈运动,然后到外面散步练脚力,下雨天就拿著雨伞行走,从不间断。现在一星期有两天出去教人静坐,每天一定读书,读到喜悦时经常忘记了睡觉。她说读书要有取舍,好的内容留下来,不好的就当作陌生人走过一样,不为所动。  

  从来不发脾气,她说发脾气第一、伤害自己,第二、伤害对方,第三、其他人听到也受影响。发一分钟的脾气要三天才能恢复得过来,浪费时间,浪费精神。在养老院有时跟同事们处不好,她总是责备自己不会做人、不会做事,做得让别人不欢喜,从不说别人的过失。看到社会上有恶人恶事不往心里去,看到好事善人要记住向他学习。   

  有人给她钱和物品,她说自己不需要;‘这些也不是给我的,是叫我替他们帮助一些苦难的人,我是善心人的义工,我替他们送布施’。许哲现在照顾二十几个很穷的老人,每个月送一些米、油、糖和罐头给他们。用别人捐钱给她的钱替这些老人付房租、电费、水费,甚至付医药费。许哲说;‘我对待每一个穷人,就像对待总统一样的恭敬’。

  她每天都在为众生做事,说自己的身体是为一切老人、病人、苦难人服务的工具。自己不用照顾自己,相信老天会照顾她的。常说自己是一百零多岁的年轻人,眼不花,耳不聋;‘我们想老就会老,想年轻就会年轻。假如你脑筋不要想老,一百多岁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五十岁到英国去学护士(因年龄太大打了一次妄语,报小了十二岁)。学成之后,几十年来全心全力照顾病人、老人。目前在南非、印度、马来西亚及尼泊尔等地,已有十多所老人院。目前希望办一个家庭式的老人院,不是机关、医院的性质。她希望来到家庭式养老院的老人,都能感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的温暖。

 

健康和美丽是人类的永恒话题,人们失去健康往往是自己故意的,因为他总觉得别的东西比健康更重要;

自然健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吃有机蔬菜的人,不是有钱人,是有健康概念的人。

虹膜看健康,眼睛会说话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是获取生命和健康的记录器。虹膜信息记录你健康不健康,虹膜人体分析你的身体,一目了然。谁都希望自己明眸善睐、顾盼生辉,验证你的生命健康,让你眼晴中的眼睛:虹膜验证说话,虹膜验证回答!

三生公司与时俱进,在公司曝发期前的拐点,期望你的加盟,一起打造富足自由的人生!

 三生欢迎你的加盟

联系电话:15989358061

QQ415650933   745962169

我的财富网站:http://wgcoyn.blog.zhixiaoren.com

http://wgcoyn.shop.zhixiaoren.com

E-mail: wgcoyn@163.com

QQ主页:http://415650933.qzone.qq.com

网易wgcoyn博客http://wgcoyn3sheng.blog.163.com/  
       搜狐wgcoyn博客 :http://wgcoyn.blog.sohu.com
     新浪wgcoyn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148976244

百度空间http://hi.baidu.com/wangcaoyuan/home

三生的事业平台上,大家手拉手肩并肩协同作战,战则无不胜,最终共赢三生。

通过三生事业帮助人们获得健康、财富和快乐——“共享健康,分享未来”。

 

«上一篇:你留意过你的爸爸妈妈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下一篇: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评论(0) 点击次数(960)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