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aoxiang

 

文章数量:5

点击人次:3801

博文分类
搜索
最新评论
魅力青城----呼和浩特

我的日志

呼和浩特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翻开历史的长卷,在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上,繁衍生息的北方诸民族,曾在此建造过战国的云中城、北魏的盛乐城、辽代的丰州城、明代的归化城和清代的绥远城。[@more@]

呼和浩特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翻开历史的长卷,在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上,繁衍生息的北方诸民族,曾在此建造过战国的云中城、北魏的盛乐城、辽代的丰州城、明代的归化城和清代的绥远城。

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从此,塞外古城摆脱了战乱和灾难的困扰,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1954年,呼和浩特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在以后的30多年里,经历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呼和浩特的建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呼和浩特的城市建设再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献礼工程,呼和浩特机场经过改建,已达到国家二级机场水平;新华广场、青城公园、人民体育场等重点项目的改扩建,给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内蒙古民族集团、天元商厦、新世纪广场的兴建,使这座城市的现代商业气息更加浓重;如意和金川开发区的建设,不仅为呼和浩特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又为市区建起了两座“新城”。到1998年,建城区面积扩大到80多平方公里。“青城长高了,长大了”,生于斯长于斯的青城人这样说,外来的宾客更感到呼和浩特的变化太大了。

1999年以来,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全市人民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府城市的总目标,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城市大建设,对市区的行政区划进行了重大调整。组合成四个城乡一体的新型城区。市级党政机关和区级机关向城乡结合部搬迁,不仅为市区中心的商业发展腾出了空间,也使呼和浩特的建城区面积扩大到120平方公里,4年拓展了半座城。

与此同时,经营城市的理念,又使呼和浩特城市建设的高速列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1997年到2003年用于城市基础建设的投资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远远高于过去50多年政府投入的总和。引黄入呼工程的建设,使城区的日供水能力达到50万吨,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天然气入呼工程的建设,使市区的燃气化率达到72.01%以上,为城市的发展点燃了新的希望;城乡电网改造、电信增容、热力二期续建和三期建设、垃圾及污水处理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完成,夯实了城市发展的基础,大大提高了城市的承载能力。

以旧城区改造为重点开展的“首府城市建设年”活动,大大改善了市民的人居环境。全市工拆除危旧平房450万平方米,新竣工建筑面积700万平方米。改造小街小巷266条,往日狭窄不平、污水四溢的小街道,一次性埋没设了排水、电网、煤气、宽带网等七种管线,旧城区“一人巷”之类的小街道被9米宽的柏油道路所替代。

新城区的建设再次扩大了城市建设的发展空间。位于城区东南边缘的新市区,规划总面积30平方公里。具有强烈现代气息,展示首府形象的新市区雏形已出现在世人面前。

市容综合整治突出“精、美、洋”全面提升首府城市的新品位。改扩建城市的主次干道,并将主次干道两侧的楼房进行“穿衣戴帽”,将城市装点得更加靓丽。大力加强园林绿化,打造绿色环保型的现代化大城市的措施,使人均绿地面积不断增加。机场路——东风路正在建成中国西北地区的第一景观大道,中山西路将建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商业街。

东河、西河治理工程是集防洪、蓄水、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配套的蓄水池可建成游泳池,河的两岸可建成滨河公园,使城市处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中,形成“塞北江南”的美丽景色。

广场建设为首府增加亮点。新华广场、伊利广场、金川广场、如意广场、市政、区政中心广场等大小广场的建设,不仅美化、绿化了城市,也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的去处。

住宅小区的建设改善了首府的人居环境。住宅建设已从过去的零散建设转变到现在的连片式开发、组团式建设,整体设计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人居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目前城区人均建筑面积已达到20.5平方米。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新的色彩。蒙古风情园、昭君墓三期扩建、明请街、大召和五塔寺休闲广场、乌素图大青山滑雪场、北郊高尔夫球场等十几项目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促进了呼和浩特旅游业的大发展。游客在市内就能见到壮丽的万亩草原,体检蒙古民族在草原上的生活方式,感受昭君文化和召庙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今的呼和浩特更美了,昔日主干道上蜘蛛网般的空中线路已悄然入地;如今的呼和浩特天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昔日一家一盘火炕、一个小铁炉,已逐渐被集中供热所取代;如今的呼和浩特更亮了,昔日马路上的老式灯泡已被明亮的装饰灯所更新;往日呼和浩特“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历史早已不复存在,呼和浩特的夜晚同样火树银花……

«上一篇:巴林摔跤手   下一篇:蒙元世纪»

评论(0) 点击次数(684)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