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姻式”之痛 直销企业牌照下阶段生存

直销

关于中国直销牌照的话题,媒体的嘴皮磨烂了,受众的耳朵也听出了老茧,大有往事莫再提的苍凉与悲壮,但它偏偏又在近在咫尺,焉能不提?毋庸质疑,这个话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中国直销企业最关注的话题,因为这关乎着它们的前途和命运。有句话叫要想飞得高就要把地平线忘掉,直销企业的高飞远走,还得把灰色绳索解掉,不求根正苗红也要名正言顺。

结婚,是要拿结婚证的,这样才是合法夫妻,否则就算住在一起,那依然是非法同居。早早地陷入爱河的小青年们,相爱多年急切希望早入洞房以成就一段美好姻缘。但是苦于血缘、年龄、风俗习惯、家庭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却迟迟拿不到结婚证,或等待时机或瞒天过海。就算拿到的也只是通知单,还不能真正行夫妻之实,只得百般努力,耐心等待。等到真正地拿到“红本本”洞房花烛夜之后,也有人发现婚姻并非那么美好。中国直销企业等待牌照的过程就是那些早早地陷入爱河急切希望拿证迎亲的小青年们从焦急等待到梦想实现的心理变化过程。

...............

[@more@]

关于中国直销牌照的话题,媒体的嘴皮磨烂了,受众的耳朵也听出了老茧,大有往事莫再提的苍凉与悲壮,但它偏偏又在近在咫尺,焉能不提?毋庸质疑,这个话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中国直销企业最关注的话题,因为这关乎着它们的前途和命运。有句话叫要想飞得高就要把地平线忘掉,直销企业的高飞远走,还得把灰色绳索解掉,不求根正苗红也要名正言顺。

结婚,是要拿结婚证的,这样才是合法夫妻,否则就算住在一起,那依然是非法同居。早早地陷入爱河的小青年们,相爱多年急切希望早入洞房以成就一段美好姻缘。但是苦于血缘、年龄、风俗习惯、家庭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却迟迟拿不到结婚证,或等待时机或瞒天过海。就算拿到的也只是通知单,还不能真正行夫妻之实,只得百般努力,耐心等待。等到真正地拿到“红本本”洞房花烛夜之后,也有人发现婚姻并非那么美好。中国直销企业等待牌照的过程就是那些早早地陷入爱河急切希望拿证迎亲的小青年们从焦急等待到梦想实现的心理变化过程。

自两个《条列》颁布以来,政府在法制上为直销运作添了一纸标杆,直销企业想螺旋式发展要的还是一张红头名片。然而企业资格的评核,直销牌照的颁发,营业网点的核查程序繁杂,以致于企业在脚步裹裹产缠中行走。

煎熬之痛:“年龄”达不到,还需再等待?

中国直销业是个小青年,在这个环境的下生存的直销企业也是个小青年,即便在国外有几十年的岁数,比起传统行业它还是个小青年。这个小青年恋爱过早并且已经发展到不得不谈婚论嫁的时候,蓦然发现自己还未满十八岁,离二十二还早着呢,更何况有的还是近亲关系。这可不得了,法律是不允许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谁乱了规矩谁就成了给猴看的倒霉鸡。谁敢以身试法,戴上去的帽子也给你摘掉。前面不就有珍奥成了现行么?当然我们不敢绝对的说,剩下的都如一般雅芳言听计从。中国一直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法,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在背地里我行我素。

不过明智的企业懂得游戏还是得按规则来,或许有一天规则变了,但至少现在得这样,所以有了在商务部发表声明的36家企业。其中一部分已经是顺利过关,一部分则还在审核中,一部分属于未达许可“年龄”的小青年。

对于企业来说,不让经营就等于不让生存。但是当下并没有那个企业因为没有拿到牌照而消失,企业一大群人要等饭吃怎能停下不干。于是边做边等的企业更是行业里普遍存在,好比农村里小青年年龄未到便以乡俗为由先成就了事实婚姻再拿证的现象,也有人说这是先上车再买票的做法。现实看来,拿到牌照与否并没有直接关系到直销企业的经营。

天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是较早在商务部发表声明的企业之一,论实力个头也不算太小,在各大媒体也发表自己对于拿牌的信心,对经销商则是满口承诺拿牌是志在必得,时间也不会太久,不过到现在依然没有拿到牌照。不过这好像并没有影响到它的经营,更是让业内震惊的是,前不久据天狮经销商透露,今年上半年,天狮中国业绩取得了23%的高速增长,销售额超过10亿元。天狮还未获得直销牌照,业绩增幅却超过早已拿牌的安利、如新。

 天狮业绩的大幅增长确实容易让业界产生质疑,他们解释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运用了“直销+零售”模式,并对中国区业务进行了全面调整,实施新的区域发展战略,通过扩大店铺连锁经营规模,全面下调授权经销店的审核条件。

又有人拿去年12月1日已经获得牌照的安利今年3月公布的2006年年报来说事。安利获牌并没有给公司带来业绩的增加。其2006年在中国区业绩下滑23%,今年一季度的销售额也只比去年第四季度微涨10%。安利解释中国的业绩的下降,是因为公司为配合直销法规,需要积极调整业务模式而影响队伍积极性。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安利拿牌照并没有业绩增长,即使有点上扬也只是微小部分。还在申牌路上并没有拿牌的天狮却实现业绩惊人的增长。天狮把它看作是新模式的功劳,但是据了解一些拿牌公司都进行了模式更新和调整,依然没有收到好效果。人们要迷惑了,就算拿牌与否并不是决定业绩好坏的根本原因,就算未拿牌企业业绩好于已拿牌企业也无可厚非,但是这不就和牌照本身意义相违背了吗?企业要的是经营要的是赢利,原先的没有牌照意味着道路不通,经营和赢利就成了困难,那么现在牌照并不是挡路虎,那么还用它干嘛呢?

人们还是奉劝那些在申请牌照却还没有拿到手的准直销企业不必在申请过程中钻法律法规的空子、冒着政策的风险追求经济利益。果真那样,赚了钱做再多的公益那也只能算做伪善。

当然这种现象并非是普遍现象,这正说明牌照它对企业经营的规范约束作用。和天狮一样美乐家、大连美罗、仙妮蕾德等企业在业绩增长上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缠足状况。对于哈药和隆力奇这样的由传统转身的企业来说,则是还没有开展相关活动,谈不上业绩。更戏剧性的是大连富饶,它在2006年7月份发表了声明,事隔一年它却消失在人间。

问君几多愁,相见有佳期?企业煎熬地等待着牌照为市场带来光明,何等地痛苦难熬。

守门之痛:拿着结婚证,不能入洞房?

中国南方的农村有些地方,男女双方在外谋事,拿了结婚证,回到老家还没有来得及装修新房或者没有按风俗操办婚事,女方也是不允许男方依夫妻名分同居一室、洞房花烛的。他们认为男方还没有到时机接新娘进门,等着的是大喜红包。

在商务部发表声明的同时也拿到牌照的企业诸如尚赫、太阳神、嘉康利、蚁力神、罗麦等企业已经顺利拿到牌照,

但是由于其服务网点尚未完成备案,也只能等待批准,守侯在直销业务的“门外”,看起来有些着急也有些遗憾。

牌照的力量不用怀疑。暂且不说在市场上是否有威力,毕竟直销企业的业绩也不是靠一张牌照就可以直线上升的。

但是企业在经营政策上就会受到各种约束。企业虽然拿了牌,但是服务网点没有跟上,也就是等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它们只是名义上拥有了直销经营模式的权利,实质上是把已经拥有的权利搁置在旁边没有使用,当然这也绝对不是企业自身希望的结果。由于拿牌企业在经营中碰到诸多困难,所以在一段时间里直销企业手里的牌照市场价值并没有显现出来。甚至出现已经拿牌的企业比没有拿牌的企业更苦恼的尴尬局面。

为了实现企业的连续经营,部分拿牌企业在服务网点没有完成备案的情况下在商业模式上进行了调整,但实际上还是团队计酬运作,同时政府批准区域以外的市场业务也不想放弃。在这种情况下,拿牌企业的风险成本突然加高,被举报的企业重罚逃不过刑事责任也甩不掉,企业良性的后续发展也就蒙上了阴影。

显然规矩的企业在这个节骨眼上不敢轻易出阵。它们只有忍受暂时的业绩下滑,艰辛地等待太阳升起的时候。太阳神为走出由于牌照带来的后滞影响以珍珠店模式杀出重围,虽然造就了宏大的声势,但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实现因牌照而带来的飞跃。

曾经有媒体报道尚赫在直销行业低迷时期实现了2005业绩增长33%、2006年增长47%的良好成绩,如果说那和牌照没有关系,那么它今年在稳固包头、西安等五大城市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到全国20个城市。实际上,尚赫的服务网点并没有完全备案,业界更不知道它这么20多个城市业务的拓展是属于哪方面性质的。

拿着糍粑不敢吃,娶到的新娘不能看。企业为等待牌照到手已经煎熬了很久,此刻不得不忍耐一下市场低迷的疼痛,守候在门外。 

围城之痛:明媒正娶后,生活乐开花? 

等待多时的小青年们终于拿到结婚证,房屋也装修完毕,按照风俗习惯操办喜事,也才算得上真正的明媒正娶,生活在一起让人羡慕不已,自然不会有风言风语。时间长了,夫妻相处,和睦者有之,犯冲者也有之,更有是当天进门就闹离婚的,当然这种情况为数不多。

那些费劲周折终于可以开展直销业务的企业一路风顺的也有道路不畅的。正是直销牌照不能带来业绩增长的一大体现。但是从长远来看,可以开展直销业务的企业始终是站在一个相对优势的平台上。 

被行业寄予厚望的雅芳模式 

雅芳是最先吃螃蟹的,自然有它的时间段优势。很明显雅芳的快速转型是行业里很多老直销人不看好的,他们认为这样一来就把赚钱的路子砍窄了,所以行业里甚至出现“我不认识雅芳”的说法。但事实上,雅芳是最懂得玩牌局的主,在哪片山唱哪支歌,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中国当下的形势就是只适合唱雅芳这支歌,所以雅芳始终稳健发展,没有因为牌照的事情而影响到它的根本利益。同时雅芳在大陆地区的知名度明显高于其它品牌,尤其是在年轻女性中间,她们普遍不把雅芳和传销联系起来,其实这正是雅芳美誉度的一种体现。

前面已经说过了,牌照并不能解决问题。在中国就是这样,越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就越是奥妙繁多。之前一些企业巴望着一张牌照可以稳定人心,至少是稳定成千上万的经销商的心,让企业在相对平稳的状态向外扩张。但事实上,并没有起到这样的效果,几例闹得火热的直销高层的离职风波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就是不冲牌照来。

如新是在去年底就拿牌照的,并已经可以全面开展业务。但如新中国区原总裁邱锦云突然离职让人震惊,毕竟邱锦云是中国区的开疆功臣。同样是可以开展直销业务的康宝莱,其原全球副总裁和大中华区总裁钱港基离开公司,据消息透露,他到了并没有拿牌的月朗任职,主要负责全球的市场,包括海外和中国公司的业务。毫无疑问,他们的离开或多或少对公司有一定的影响,毕竟他们所开拓的网络公司不能一下子全盘接住,而是部分流失。

值得欣慰的是一向以“屡教不改”的形象出现的安利,拿到牌照并可以开展业务以后,由去年一度低迷的市场到今年的业绩相比2006年第四季度就已经上升了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宝健、新时代、完美、南方李锦记、玫琳凯均有不同程度的业绩上升,但是后劲明显不足,缺乏相对充足的发力空间。

显然,各大企业没有要到自己期望的效果。怎奈已入围城,身不由己。

«上一篇:成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下一篇:哪些人喜欢做直销?»

评论(0) 点击次数(1297)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