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第七波财富---移动互联网
-
我的日志
2007年11月5日,互联网巨头Google公司公布了自己的无线业务发展战略,宣布与33家终端厂商和运营商结成“开放手机联盟”,共同开发基于Linux的开放源代码移动手机系统。通过这项计划,Google、中国移动、T-Mobile、宏达(HTC)、高通、摩托罗拉及其它几家公司将携手开发新型手机。目标是把手机打造成功能强大的便携式电脑。
另一方面,苹果公司的iPhone正在全球热卖。这台移动电话除了具备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娱乐功能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够自动寻找附近的WiFi(电脑用的无线网络)并进行连接,完全就像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样。
Google和苹果,一家是互联网企业,另一家是著名的IT设备制造商,竟不约而同地进军移动通讯市场。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移动通讯的发展将打破旧有界限,与更开放的互联网实现融合。
手机原本只是用于人与人之间的通讯工具。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的通讯模式也开始发生革命性的改变。手机不再仅仅是人际通讯工具,而是变身为无线传播的终端。新型手机代表的是一种新的“手机+互联网”的传播模式。这种新的传播模式与以往人们所说的“基于WAP的移动互联网”传播模式不太一样,与基于短信方式进行传播的“移动数据服务”更是大相径庭。那么,新的“手机+互联网”传播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1.从信息供给量上看,只有www互联网才能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手机媒体与移动互联网”其实并非新生的概念。早在2004年,就有学者预言:“随着3G时代的来临,随着技术的完善、用户认知的不断提高和运营模式的逐渐形成,手机将可以更快更好地承载目前各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一个以手机为终端的‘第五媒体’正冉冉升起”。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彼时被业界广泛讨论的移动互联网概念其实是仅仅基于短信、彩信和WAP技术的。
从事无线增值服务的服务商(SP)通过短信的方式,为手机用户发送简单的游戏、手机铃声等。WAP则允许公众用手机访问简单的WAP网站,订阅新闻、下载铃声等等。WAP是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的缩写,意为无线应用协议,WAP协议是专门针对移动通讯用户开发的,支持移动电话、FLEX寻呼机、双向无线电通信设备等。
WAP协议是简化的互联网协议。在当时,手机还难以像电脑一样进行高强度运算。为了让手机也能“上网”,所以搞出了这样的WAP网站。WAP网站是特别为手机用户打造的。以往由于技术和某些人为设定的限制,手机只能访问特定的WAP网站。
就是这样的短信和WAP网站,曾经被认为代表了手机网络化的未来。
但是,WAP网站并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很多手机用户反映,WAP网站内容贫乏、不够实用,多数网站大同小异,毫无个性可言。而且商业味太浓,“感觉就是一商店,全是SP、运营商各种收费的节目,很少有免费的东西”。
如果把互联网比作大海,那么,专为手机准备的WAP网站就只是家门口的一滩水洼。公众渴望能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取信息,而不会仅仅满足于WAP提供的少量服务。只有互联网才能为手机用户提供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
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尤其是以黑莓、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在网络接入方面,已经能够与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媲美。手机通过EDGE或GPRS访问开放的互联网已经很普遍。实际上,所有传统电脑在互联网上能够做到的事情,手机都已经能够做到。而手机先天具有的随身携带的特性——更使得访问互联网变得更加方便快捷。Google所提出的新手机概念,就是这种能够与开放的互联网相融合的信息终端。因此具有非常深远的含义。
例如:通过已经非常成熟的RSS(简单聚合)技术,手机用户即可轻松实现信息的个性定制。信息的覆盖面与精确度将超越现有的任何一种“手机报”。因此,当移动电话用户可以自由访问www网站以后,现有的那些移动数据服务商和WAP网站提供的信息就会贬值。
2.新的传播是一种随时随地的信息互动。
从美国的发展情况来看,三两知己好友在咖啡馆闲聊,其中一人可能信口提到自己喜欢某一型号的汽车,旁边的朋友马上拿出手机就能查出这辆车的性能和配置、其他用户对这辆车的评价,还能马上查出来周围若干英里的半径之内,有几家车行正在销售这款汽车、价格几何、哪家正在促销……还会告诉你到车行的路应该怎么走,需要花多少时间……
到陌生的国家旅游,利用等车的几分钟,我们就能通过手机查阅当地旅游资源,比较宾馆的价格,预订房间和机票,依靠手机的地图查找功能,也就再不用担心在陌生的城市迷路。
在www网站上,查阅Wikipedia(百科全书)资料,搜索生活信息、网络游戏,上BBS论坛发言,上MSN、QQ与朋友聊天,手机监控股市,下载最新音乐……各种免费服务比比皆是。很难想象,这些丰富的服务会由仅有的几家WAP网站实现。
手机一旦和互联网联姻,那么其在传播链条中的作用就会进一步放大。手机的普及化使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使用者,更是信息的制造者。
曾经轰动香港的“巴士大叔”视频片断就是车内另一乘客用手机拍下的,随后上传至著名的播客网站YouTube。该视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总收看次数便超过700万次。
手机在操作上的简单方便决定了手机媒体的内容具有全民参与性。一旦辅以网络,手机拍摄的照片与视频片断马上就能够发布到公众网络上。通过网站,一个人发布的信息马上就可以被公众看到。
3.连接互联网将降低公众获取信息的成本。
自从有手机以来,资费就是人们心头永远的痛。
目前很多WAP网站都是采用包月的形式从用户手里收费。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获得有用的信息应该付费——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提出:手机的内容必须要收费,而且收费条目非常仔细,例如定制重大新闻的短信采取包月收费的方式;如果想看相关的文字内容则需按条付费,而看图片也需要按张付费,每段影像资料都另行计费。
这显然与互联网的自由精神格格不入。互联网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资源的共享、免费,如果什么都要花钱买,这个平台就失去意义了。
庆幸的是,手机和互联网的结合,打破了旧有的手机媒体收费的势头。互联网上的大部分内容是免费的;手机用户从此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得所有需要的信息和服务。用户需要支付的,只是在接通互联网时按照流量给运营商付费。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为用户提供GPRS包月服务,每月15-20元左右即可获得100M左右的流量。在有些地区,已经实现不限流量。通过cmnet节点,即可实现自由访问www互联网。这无疑降低了手机互联网的使用成本。
对于另外一些新型手机,比如苹果iPhone,还可以通过电脑用的无线网络上网。目前在大城市中,很多公共场所都为笔记本电脑上网提供免费的WiFi网络。
4.移动用户的加入使互联网网站受益。
在中国,使用移动电话服务的用户高达5亿。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美国+加拿大的全部人口。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更大的市场,是世界第一大的市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把这些移动电话的用户变成互联网的使用者。
巨大的市场潜力带来巨大的收益,更能进一步刺激风险投资的进入。对于中国的创业者来说,关注手机用户的需要可能非常重要,因为手机用户的数量总是数倍于电脑用户的数量。而那些Web2.0网站,比如播客类、新闻类或者社交类(SNS)网站,其实天生就是手机上网的绝佳搭配。关键是:网站如何吸引手机用户、如何方便手机用户浏览信息、提高网站的黏着度,这是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
5.现有的SP面临挑战和转型。
根据信息产业部提供的数据,2007年1~8月,全国发送的短信数量接近3800亿条。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SP运营商就是在这个市场里寻利的一批人。SP曾经大肆宣扬自己是“第五媒体”,但是他们提供的移动数据业务类型其实乏善可陈,基本集中在短信、WAP和彩信、彩铃上,SP厂商之间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趋于饱和。
以往,当手机还只是手机的时候,传播通常是基于短信的单方向信息传播,用户接受信息是被动的获取过程。移动运营商掌握着发送信息的权利,手机用户只是被强制阅读,却不能选择阅读的内容。应该说,这种单方向传播是在某特定历史阶段内,由于手机的功能还不完善所导致的。
与互联网联姻后的手机已经不再只是手机,而成为功能强大的网络终端。用户将有权更加主动地选择信息,互联网为用户开启了海量信息的大门,旧有的基于短信的无线增值服务将可能被互联网上的免费服务取代,SP行业可能因此而逐渐萎缩。
另一方面,手机的智能化也会进一步帮助手机过滤无关的垃圾信息。互联网上对于垃圾邮件的过滤已经有了十分完善的解决方案,只要稍作修改,就能移植到手机平台之上,从而帮助用户过滤掉大多数无用的垃圾短信。因此,未来给用户强灌信息的结果注定不会再有市场
评论(0)
点击次数(693)
引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