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仁和简介
-
我的日志
对“仁和”的禅释
一、“仁”的本义
1.仁最早写作“|二”,即一竖二横,一为阳,二为阴。
一阴一阳谓之道,语见《周易-系辞上》。认为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两种力量、相反相成,相互推移,不可偏废,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则。无论自然、人事,都表现此道。
出处: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广善配至德。
子日:“《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其语义为:一阴一阳就是“太极生两仪再生四象,继之生八卦至六十四卦乃至成之与天高”的道路,(我们本是无极团队,先圣有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万物。”“太”字本意是大到无边小到无内,太极也是无极所生,在老子的《道德经》里就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以及“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至理名言。这也是我们通常讲的“大象无形”。)始终以“一阴一阳”继续垒生并继承“生爻”的过程叫做“善”,使“一阴一阳”继续垒生至天高而成就万物的秉性叫做“道性”。这是孔子体悟“道”的心得,此语来自“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从下往上数,第一层是太极,第二层是一阴一阳(称两仪),第三层是第二层所生之一阴一阳即四象,第四层是第三层所生之八卦……(这就是我们在做团队的时,所利用的倍增原理。)每层都是一阳生出一阴一阳且一阴也是出生一阴一阳,这就是阴阳变化的道路,故称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就是我们在团队建设中所讲的复制。)如此继续永无止境的生下去可与天齐,故称成之者性也,这里的“性”指的是“道性”;而每一层的生化过程都是一阴一阳的生化,至简至易而且每一层的生化都是继承了前一层的生化规律并予以延续,故称继之者善也(从此我们可以悟出,在团队建设中,你不需要创新,你只需,听话,复制,照着做即可)。世间万事万物的生长变化都是从细微到显著以至于质变,所以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也告诉我们,再大的团队,也是从小事开始的,再大的团队也是从一个一个的电话打起的,一个一个的沟通做起的,一口吃不成胖子,任何一个成功人士都是从小事物做起,靠慢慢积垒而成大气候的。)
“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用数字表示就是杨辉三角形,是数学中(a+b)的n次幂的展开式系数。此图还说明一件事,“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这句话不但涵盖了“对立双方都体现了整体的信息”的内容,用老子的话说,就是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从此话语之中,提到了我们‘无极’团队,我们也可以悟到,创建团队也可以起到超越的可能性。)
2.“仁”通“人”
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孔子说:“仁爱就是人,将爱父母亲放在第一位。”)——《礼记·中庸》。
“仁者人也”,意思是人所具有的各种美德属于仁,换一句话说,仁所涵盖的是仁的外延。反过来说,“人者仁也”,“仁”又属于“人”的范畴。“仁”与“人”,如影随形,互相依存,“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道即仁道,“人”必须有“仁”,“人”若无“仁”,则不成其为人。道不远人,道不离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而不仁”是从反面界定“仁”这个概念的外延。
“仁者人也,亲样为大。”“亲亲为大”是儒学“爱人”与其他学派“爱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如墨子“兼相亲,交相爱”;圣经的“博爱”;佛教的“爱众生”。其它学派均是爱无等差,儒学的爱有等差,先是爱父母,“亲亲为大”,其次是爱兄弟,“友于兄弟”,其次是爱朋友,又其次是“泛爱众”。这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属性所制。
从说文解字来讲,仁乃“人”+“二”,可以理解为二人相处之道!那么二人相处遵循的道是什么?在易经里面,“一”代表道,“二”暨由两条大道组成,暨天道与地道,人必须在我们生命的道路上,不断的遵循天道地道这些自然大道来立于世,如此能修成“仁”;如若更精进一步,当我们的修炼达到一定境界,那么人就立于天地之间,成顶天立地真丈夫,就可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王”。
“王”字,上边一横代表“天”,下边一横代表“地”,中间一横代表“人”,一竖代表天地人的通心,也这是《道德经》里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道理。在《天道》电视剧中有一段经典台词: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神即是道,道法自然,如来。能做到“王”者,不一定能做到“仁”,因为“仁”者已经脱离了“天”与“地”而成为“大道”,达到了佛家的“爱众生”以及“普渡众生”了。
做团队就需要这种仁义之师,更需要这种“霸气”与“豪气”: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最好的团队不是好的领导人。
仁是三人,代表着我你他,也就是做一个仁者,你不但要思考你自已的感受,更要虑他人的感受。
在团队建设中,也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就是让我们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我想让别人怎样对待我,我就先怎样对待别人。当然,我们最需要的是别人对我们的关心与爱。我们不是经常说到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爱吗(太阳与风的故事)
“仁”者,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二”。
这个仁字告诉我们,若想做好团队,很简单,你只要负责把你身边的两个人带好,复制好,这二个人如能独立操作,你就算大功靠成了。
“仁”对内是“孝”,对外是“礼”。对内是孝,那是讲的是一种亲情,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之美德;对外是礼,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以礼相待,这个“礼”要讲诚信,要讲真诚,中国人讲的是来尔不往非礼矣。建立团队最主要的是要搞好人际关际,我们经常说“人脉就是钱脉,怎样搞好人际关系,内孝外礼的“仁”,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标准。”
仁经常与义相连:在五行之中,仁属木,义属金;而在方位上,木属东方,是震卦(情绪上代表愤怒),代表破土而出,寓为生发之意;而金在西方,是兑卦(代表喜悦),寓为收获之意;(寓为“仁和”团队,可以改变你的人生,让你心想事成,梦想成真,让你从“愤怒”变成“喜悦”,让你点“木”成“金”。)
哲学(philosophy)在希腊文中的本义是“爱与智慧”,用今人的眼光看,中国哲学总纲可归为两条:从研究对象讲,它只注重社会与人生问题,可谓以“人”(仁)为本;从研究方法讲,这崇尚和谐原则(核心是阴阳之和),可谓以“和”为本。由此可以看出,“仁和”乃是中国爱与智慧的别样统称,更是为“弘扬民族文化”这一使命做一个新的注脚。
《易·系辞》:“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即殊途同归,百虑一致,也就是说从不同的道路走到到同一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最后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做团队时,有快时必有一慢,有高潮必有低谷。)其中的“虑”,即与这里的虑一样。
3.仁是种子的核心
种子本身就是自然界之精华,而种子的核心更是精华之中的精华,如核桃仁儿,杏仁儿,葵籽仁等。(这也寓意我们“仁和”团队,乃是精英的团队,卓越的团队,当然,卓越团队必须由卓越的领导人来加盟,希望有志之事加盟其中。)
4.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帮助、同情等
如:仁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仁爱。仁政。仁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仁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仁至义尽。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二、“仁”的引申义
五常、五德,“仁”为首。“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
无极团队是公司的NO.1,公司奉行儒家思想,只有我们才能配得上“仁”字。“仁”是在我们的系统名称里必须要有的字,是我们团队地位的象征。
“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这十个字里“和”是最后一个字,我们取用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意味着有始有终,天地合一。
“仁”:仁人、爱人、仁爱。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仁”,不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讲“仁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中国人至今仍视为有德者为“仁人”,无德者为“不仁”。“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
三、“和”的本义
“和”字的左边是“禾”,禾本是谷类植物的统称,现在是泛指庄稼,“禾”是象形字,金文字形,象垂穗的禾本科作物。在《说文》中解释: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谓之禾。“嘉禾”,美禾,茁壮之禾,硕大之禾,祥瑞之禾也。古人多以‘嘉禾’为祥瑞之物,与甘露醴泉并称。如班固《汉书公孙弘传》云:“甘露降,风雨时,嘉禾兴”,“嘉谷”就是得风得雨得阳光谷物,也就是说“禾”就是需求什么条件就有什么条件的作物,在这里寓意为“一顺百顺,心想事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呼风唤雨”之人物。
“和”右边是“口”,口是象形字,是指人的嘴巴,在这里是指出入通过的地方。寓意为“沟通与交流”,求大同存小异,真正能让你的团队一统天下。
“和”综合寓意是具有和谐与协调的功能,可以让阴阳交和;可以化敌为友,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在团队建设中,没有沟通不了人,没有达不成的事,真正能做到“天时地利人和”,也就是常说的“天地人合一”。
四、“和”的引申义
“和”:和睦、和气、中和、和平、和谐。求同存异。中华传统文化把“和”作为最高价值,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礼用之,和为贵。”(《论语*学而》)提出为政应“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和”以治国。周幽王大夫史伯针对当时周政权危机,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济”的理论。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离散不能相和合。”(《墨子*间诂》卷三)“和”被认为是人道追求的最高目标。传统文化还把“中”与“和”并提:“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中和”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强调“和谐”、“允执其中”、“时中”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和睦夫妻、和合家庭、顺和邻里、和谐社会、协和万邦、天人合一、和气生财、和平天下、和衷共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
“和”是真善美的统一
在我国秦汉之际,经过不堪回首的战乱,人们痛定思痛,深刻认识“和”的价值,使“和”的本体论意义得到一步论证。
《淮南子汜论训》指出: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而生物。
阴阳相接,乃能成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而生物。
阴阳相接,乃能成和。
董仲舒更认为“和”是善与美的最高境界,其《春秋繁露》说:
德莫大于和。(《循天之道》)
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天地阴阳》)
从此,“和”的观念实现了真善美的统一,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得以全面奠定。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的战士们就利用了舞蹈,给我们演示了“和”的演变过程,突出了中国的“和”文化。特别是我们现在提倡的“建立和谐社会”,更是对“和”的现实应用。
当然,在我们中国可以说“和”文化是无处不在,如:五行之“和”,八卦之“和”,儒家“和为贵”的“中庸”之道;道家的“和为常”(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等。(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不在展天论述。)
五、“仁和”的本义
前面我们已经对仁的禅释,仁乃是“阴”与“阳”的结合,在《周易》的八卦中,纯阳的三爻为“乾”,纯阴的三爻为“坤”,在《周易》的六十四个卦象里,有两卦是“乾”与“坤”的结合,一卦是“泰卦”,另一卦则是“否卦”,而“否卦”是“阳”在上,“阴”在下,也就是说“阳”在上升,“阴”在下降,阴阳是相互远离的,远离时,阴阳不能交合,万物则不能生成,故为“否卦”。而“仁和”则强调了阴阳之交合,也就是说,仁和表达的就是泰卦。泰卦 否卦
“泰”的字义由《周易》泰卦而来。卦辞:“泰,小往大来。吉,亨。”
(1)从内外卦的角度看,因为小者都在外卦,大者都在内卦,此谓“小往大来”,必须让小人出去,有贤能的大人进来,国家才会安定。
(2)从上下卦的角度看,小爻都处在上卦,大者要有开阔的胸襟,容纳身份低微而有贤能的人,并使他们得到某些权力和利益,即所谓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国家则安。从篆字看,水底滑而有人招扶,因有人招扶而生安稳,是危险中得安全,故“泰”字有扶持、安定之意。
中国传统思想注重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在《周易》中已初露端倪。以后的历代思想家不断谈到这方面的问题,将这方面的思想不断深化光大。老子就是一个突出代表。
对立面的相互转化,核心就是一个彼此沟通、转移的问题。天与地、自然与人类、国家与国家、一群人同另一群人、国君与臣民、丈夫与妻子,都存在相互联系和沟通的问题。通则畅,畅则和,和则万物兴旺繁盛。对立、对抗,只能导致敌意、矛盾冲突, 以至暴力战争。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了相互沟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古人谈论对立面转化的立足点在一个“和”字,向他们更看重的是双方的转化:由生到死,由盛到衰,由好变坏,由大到小, 由福到祸。转化过程就是一个运动和变化的过程,这表明他们是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待万事万物的存在。其中既有来源于真实生活的切身体悟(“包荒,用冯河,不遐遗。”),也有理性抽象的思辨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应该说是相当深刻。我们现在更进一步认识到,对立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由量变到质变 比如使用技术手段或政治、军事手段,而我们始终不应忘记的是古人早已阐明了的道理:万物顺遂和畅就是泰。
实际上,我们的人体就是一个典型的泰卦:两只眼睛,两只鼻孔,两只耳朵组成了一个坤卦;一个嘴巴,一个前庭,一个后庭组成了一个乾卦。坤在上,乾在下,这就人们常看到的广告:“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气不顺则百病生,气顺则百病无。这正是我们中医之精华所在。
我们常说的三羊开泰,就是这一泰卦。在古文字中,“泰”、“太”和“大”都是相通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等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而我们知道“一大”可以变形为“二人”,而“仁”也可以变为“二人”,这也说明“一大”与“仁”是同源,而“仁和”变一下排列秩序就变成了“和仁”,和仁就是和一大是一脉相承的。
到此为止,我们可以综合一下仁和的寓意:
“仁”就是一种积极的道德规范,更是讲的自然之规律,天讲的是道:天行健,君子应自强不息;地讲的是德:地势坤,君子应厚德载物。做人要顶天立地,做事要脚踏实地。“和”就是一种做人与处事的一种态度与方法:天地和才能万物生,人与人和才能万事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仁和”是展示你才能的舞台,“仁和”是你实现伟大抱负的坚强后盾,“仁和”是你走向辉煌加速器。“仁和”更是你走向成功,战胜“心魔”无坚不摧的利器。
欢迎您加盟仁和系统!Q418086926 Q952492695 电话:18993232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