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远方

中药草本、专注脱发养发、各种脱发问题,养发微信:mdd369258 

文章数量:110

点击人次:67026

博文分类
搜索
最新评论
【原创】 沈阳科士威聚焦绿城破产危机

我的日志

马云号召阿里巴巴公司的职工,组团购买杭州绿城的房子,解决宋卫平的资金问题,同时也给

绿城“被破产”消息传来,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率先伸出援手。

5日,由近60人组成的两组阿里员工专属看房团,参观考察了3座绿城楼盘,分别是翡翠城、西溪诚园、明月江南。这是阿里巴巴与绿城首次有组织的合作看房活动。

此前一天,阿里巴巴的一封内部邮件显示:阿里员工购买上述3处绿城楼盘房源,可享绿城员工内部折扣9.2折,且享有额外团购折扣。

马云发动员工买房救绿城 与宋卫平私交匪浅

“有约60人是坐大巴来的,还有些是自驾车来的,这100多人均是阿里巴巴的员工,有些还是阿里巴巴的中高层。”上述了解此次团购的人士表示。

事实上,早在11月2日,绿城传出“被破产”消息后第二天,绿城董事长宋卫平在接受杭州当地媒体采访时即已透露,“马云已号召阿里巴巴的弟兄们,买入绿城的住宅”,并称“双方的具体要求还在谈”。

缘何双方会有如此合作?据悉,宋卫平与马云私交匪浅,卫平和马云的祖籍同为浙江嵊州,今年4月,两人还一起回老家祭祖,并接受了当地领导的会见。有消息称,宋卫平还是马云私人会所江南会的创始会员(据传创始会员共有8人,还包括丁磊、郭广昌、冯根生等)。

而今,阿里巴巴团购绿城楼盘的活动已经展开,不仅如此,阿里巴巴集团还向员工推出30亿元“ihome”无息置业贷款计划。工作满3年且首次置业的阿里巴巴员工,可享受集团提供的30万元无息贷款。

不过在昨日的采访中,绿城和阿里巴巴的人士均否认了“援手”的说法。“不存在出手救助绿城,只是马云此前向绿城表示,自己公司员工想买绿城的房子。”绿城人士如此回应。而阿里巴巴内部人士则表示:“团购绿城的楼盘确实是事实,但其实我们集团内部一直就有组织员工团购各大楼盘的活动。”

但无论如何,如果此次团购的阿里巴巴百余员工均购买了绿城楼盘,假设三个楼盘的意向购房者数量均为33人,购买户型面积均以100平方米进行计 算,按照三个楼盘目前的销售价格,绿城·西溪诚园、绿城·明月江南和翡翠城的销售金额,分别为1.188亿元、1.023亿元和0.6138亿元。这意味 着,绿城有望回笼2.8248亿元资金,接近3亿元。

绿城究竟是一家怎样的企业?

一个多月来,围绕着绿城的刺激眼球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爆发:从“收购门”“信托门”,再到“从香港退市”传言,这家公司被推到极其敏感的地带。

在这个楼市调控风声鹤唳的当口,某种程度上,人们已经淡忘了它的“以品质取胜”,而把它当成“调控的风向标”。

尽管麻烦缠身,但见了宋卫平的人都说,他精神状态不错。

宋卫平头脑清醒,口才极佳、理性平和,有知识分子的本色。与他打交道不深的人,或许很难看到他骨子里的“赌性”。

他率领的绿城也成了一家“特别”的公司。它时而狂飙突进,时而危机四伏。

各种“大跃进”贯穿了绿城的公司发展史。绿城中国执行总经理曹舟南认为正是高负债率的发展模式使绿城发展至如今的规模。绿城中国的创始人、董事长宋卫平,素来胆大激进,被视为房地产业内赌徒。

在此前的两次宏观调控中,绿城都凭借好运气化险为夷。最戏剧性的一次豪赌发生在2009年。当年5月4日,一笔即将到期的4亿美元的高息债务, 将绿城逼进破产清算的危局。最终绿城通过发行20亿元的信托计划获取资金,躲过这劫。但有关绿城资金链断裂的传言,仍然四处流传。

恰恰在这个月,萧条的房地产市场发生了大逆转,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楼市的政策。这些利好信息开始在2009年5月的市场销售行情中得 到体现。绿城因为拥有大量的可售资源,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仅第四季度,绿城就卖出229亿。至此,年初还濒临破产的绿城,却在这一年年底一跃成为全国 亚军,仅次于万科。

此后,宋卫平变得更加豪放。他四处出击,屡屡高价拿地。在借债方面,宋卫平也更是大胆。

但是,从2010年9月开始的宏观调控,打乱了绿城的步伐。绿城所重点布局的区域,如杭州、北京、上海、南京等,都是限购城市。雪上加霜的是,绿城 的项目定位在高端住宅,而这部分消费群体恰恰是政策限购的对象,这直接导致绿城无法效仿定位中低端的开发商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受困于此,绿城的项目 开始卖不动了。

一度,绿城希望通过业务转型战略,用合作、代建和拓展新业务等轻资产的发展模式,保持公司未来净利润的稳定增长。但无奈的是,房地产调控反而不断升级,限购城市越来越多。

按标准普尔针对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压力测试报告,如果2012年的销售额同比下降10%,有6家企业的流动性将陷入疲软—入不敷出,并出现难以偿付短期负债的风险。如果下降幅度进一步拉升于30%,流动性压力将变得更加严峻。而这6家企业中便包括绿城。

对于绿城发展策略的激进,宋也承认:“对行业形势预判有失误”。他话锋一转,“你没学过历史,你懂什么叫快和慢?”

采访宋卫平是一次发现之旅。在他的表达中,房子是“有身段、有表情、有美感、有艺术、有生命”的,而不仅是一个建筑物,“它要经得起时间的洗磨”。从他纵 横捭阖、带有哲学味儿的话语体系中可以看出,他对世界有过严肃、成体系的思考。在25岁时,他就认真地研究了“人类将往何处去”的命题,“没有思考过这个 问题,就不能算是知识分子。”

意外的是,这家赌徒式的公司,却被行业人士普遍的赞誉、同情。

有人干脆称宋卫平是地产业的“品质教父”,甚至有人把他喻为业界的“乔布斯”。他的偏执、对品质近乎极限的追求,让绿城一骑绝尘,成为行业中在产品上最难以超越的公司。“没有绿城的长三角,乃至整个房地产行业,会是什么样的?”上海一家房地产公司老总反问。

聚焦此次绿城破产危机

从“海航收购门”、“信托门”到而今的“被破产”、“马云援手”,绿城一直无法逃脱公众质疑的目光。

宋卫平为何不降价

绿城集团成立于1995年,与万科、碧桂园等地产商不同的是,宋卫平给绿城的定位是中高端产品。受限购限贷等政策的影响,绿城的潜在用户受到的打压最大,因此它也面临着比其他地产商更为严峻的资金困局,也因此陷入了“破产传闻”。

此前,宋卫平曾经公布过绿城未来的三个选择:先销售,后卖掉几个项目;如果前面的手段都不奏效才会降价,并称降价之后“就不再做房地产了。”

可以看出“降价”对于宋卫平而言是不得已中的不得已。他对此的解释是,降价会折损绿城的品牌,并且会伤害到绿城的老客户。

但是,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宋卫平不降价的底气来源于“马云们”的协助。财经评论员叶檀分析道,绿城已经形成一个复杂的债务和利益共同体。它周围有一大批包括浙江西子集团、海尔集团、浙江铁路投资集团、浙江日报集团、海航集团等合作或者联营公司,这些资本雄厚的浙江民营财团以及大型国企们必定不会让绿城倒下。

显然,马云的出手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征兆。而据报道,杭州本土一家大型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也正就相关团购意向与绿城接触。

宋卫平的第三个选择

绿城董事长宋卫平曾经公布过未来的三个选择:首先,努力做销售,把房子卖出去;第二,腾挪掉几个项目;第三,如果前面的手段都不奏效,那就直接 把价格降到底,所有的房子都卖完,以后就不再做房地产了。在上述考虑中,降价是最后的手段,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也将是宋卫平退出地产界的前兆。

问题是,绿城的利润是不是真的只有9个点?按照绿城执行总经理傅林江的说法,向团购客户和老业主给出9.2折,就意味着绿城已经把价格降到只有一个点利润的地步,这已经是绿城降价的极限?

绿城的开发成本究竟有多高?绿城的房产品以高端、品质著称。这也注定了绿城的房子,非一般的刚需改善型购房者所能承受。据《上海证券报》的数 据,截至2011年9月,绿城土地楼板价的成本高居所有大型房企之首,楼板价平均超过5000元/平方米,加上绿城一向要求高品质,其建安成本近万元。绿 城所有项目成本价近1 .7万元/平方米,低于此价则将毫无利润。

为何绿城的开发模式成本高到如此?“绿城集团的开发模式显然并不是快速销售快速回收资金的定单式开发模式,或高回报低投入的抵押式开发模式,更 不是被动管理的模式,而是主动管理的模式。”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绿城集团主要采取中国房地产项目资本金运作模式,简单说就是借鸡下蛋 的项目运作模式去开发房地产项目。因此,调控虽严厉,却很难让开发商大规模大幅度降价,只需要销售一个楼盘一期中的部分房源,开发商项目的自有资金和流动 资金根本不存在紧张。而前期的工程垫资款和工程款及银行贷款等其他款,基本等项目结案时才支付。因此,绿城集团难以大幅度降价的秘密就在此。”

但谢逸枫并不认为绿城有破产的风险。在他看来,虽说绿城集团下属部分项目销售下滑,甚至负债率和库存上升及销售业绩及利润近期下降,但是绿城集 团完全可以从股市和信托及海外等融资,在短时间内快速筹备“粮草”,不存在资金链破裂的危险。再者是绿城集团楼盘也有销售比较良好的,“只要销售部分房 源,回收部分项目资金,也可以作为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甚至还可以通过房产抵押给银行和向同行拆借及银行贷款等方式,筹到大量的资金,怎么会因资金问题而 申请破产呢?”

绿城将何去何从?

“绿城集团即使没有马云们的援助,也能度过危机,因为政府和银行金融机构及买了房的业主都不希望绿城集团垮掉,否则大家都没好日子过。”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除了相关的利益群里不希望绿城倒闭,不少人还认为绿城不应该倒闭。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孙宏斌在在接受《中国企业家》记者采访时直言:“该倒闭的应该是那些产品做得差,不对客户负责的企业。如果绿城倒闭了,那是中国房地产的悲哀。”

绿城的产品做得究竟有多好?据《上海证券报》的数据,截至2011年9月,绿城土地楼板价的成本高居所有大型房企之首,绿城所有项目成本价近1 .7万元/平方米,低于此价则将毫无利润。

因此,绿城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房地产开发业的一面旗帜”,房地产研究人士杨红旭甚至称, “宋卫平更像是一个艺术家,在产品塑造上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不少网友认为,最该倒闭的是那些不用心做房子只为牟利的企业。浙江大学房地产所的所长赵杭生也公开鼓励绿城 “勇敢的活下去。”

爱尔兰欧洲管理学院(ECM)国际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况杰对于绿城的困境也是痛心疾首,并呼吁绿城断臂求生,“也就是果断放弃和转让一些项目,求得资金链的良性运转然后来调整战略重战江湖。”

«上一篇:沈阳科士威,沈阳科士威店铺小贴士   下一篇:沈阳科士威看男人帮中职场人的着装»

评论(0) 点击次数(757)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