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珠三角:内地直销沃土迎来发展“第二春”

我的日志

珠三角:内地直销沃土迎来发展“第二春”

  广州市萝岗区副区长张超平(前左)与安利(中国)总裁黄德荫(前右)共同签署增建安利第二生产基地用地意向书。
珠三角:内地直销沃土迎来发展“第二春”
(从左至右)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主任彭建梅、安利公益基金会常务副主席黄德荫、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王素英共同启动。(图片均由受访企业提供)
无限极会议中心效果图。

  无限极会议中心效果图。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王晓梅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三角是中国内地直销的发源地,集中了直销法成立以来最早获得牌照的一批企业,包括雅芳、安利、完美、无限极等等,不仅市场业绩占全国半壁江山,这些企业还在品牌价值塑造、行业形象建设等方面都起着示范作用。2008年到2012年的五年时间里,珠三角直销业几乎没有出现新的拿牌企业,但停下来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今年,随着珠海圣元、深圳荣格先后获得牌照,南京中脉将营销总部迁至了广州,注册地在上海的富迪实际上也是在广东运作,这块直销沃土迎来发展“第二春”。

  兼容并包,势必成为直销发源地

  “珠三角直销业的发展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改革开放的政策。”谈及珠三角直销行业的发展,晨讯传媒总经理胡军称,中国内地直销发源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三角,其实是形势的必然。

  “广州既有敢为天下先的传统与勇气,又有开放兼容的大气。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民众,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都比较高,这就为直销在这片土地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公众环境和政策环境。”国内直销问题研究专家、《新华商》杂志主编李斌表示。最知名的跨国直销企业—雅芳与安利先后在广州扎营,特百惠等海外直销企业纷至沓来;2001年,已经在天津建厂的仙妮蕾德在广州又建生产基地,一时间广州名企汇集,成为名副其实的直销之都。

  当初为何会在广州扎根?安利中国前掌门人郑李锦芬说,当时的广州开发区,没通公交车,也没有的士,但政府官员的一句“我们能为你提供任何服务,有什么困难我们为你解决”让她吃了定心丸,于是收集资料做市场调研,1992年成立了安利(中国),并在广州投资建厂,1995年正式开业。

  完美(中国)则是马来西亚华侨古润金1994年在家乡广东中山所创建。2011年,公司又在在中山市南朗镇华南现代中医药城投资建设第三个生产基地,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计划将于2015年投入使用。港澳侨胞李惠森1992年成立了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其在家乡广东新会累计投资超过30亿元人民币,设立了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的无限极新会生产基地,包括生产大楼、养生文化体验中心、中草药园及无限极大学。

  《2012年亚太直销市场年度研究报告》显示,安利、完美、无限极分别以271亿、135亿、 105亿的业绩占据直销榜单前三甲,而且是仅有的三家销售额超过100亿的企业。“这三大企业的业绩总和基本占据了拿牌企业总业绩半壁以上的江山。”李斌告诉记者:“这些企业在创造了巨大业绩的同时,更是纳税大户,对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在广东省国税局和广东省地税局联合排定并公布的2012年度广东纳税百强排行榜中,安利(中国)有限公司以创造税收45亿元排名12位,江门无限极(中国)以创造税收13.6亿元排名34位,完美(中国)有限公司以8.86亿元的税收排名第51位,成为中山唯一上榜的企业。

  培养人才,加强行业自律谋发展

  一直以来,珠三角就是国内直销人才的培养基地和输送基地,珠三角的企业更是肩负着实质性的使命。“很多直销公司的高管以及高级经销商、系统领导人都有着安利的背景或经历。”李斌告诉记者。对于投入巨资培训的人才流失,安利大中华区副总裁刘明雄认为:“任何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都应承担起对整个产业的教育、培训的责任,安利有责任和义务。直销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将积极促进国内直销行业的健康发展。”

  除了人才的“贡献”,珠三角的企业在文化管理、价值塑造等方面也被称为标杆,有着可供行业借鉴的宝贵经验。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惠森的“自动波”领导模式,体现为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充分授权和自主工作,背后的支撑体系是目标管理和高信任度文化。

  直销行业形象的塑造,需要每个企业的共同努力,在这方面珠三角的企业也有很强的共识。记者了解到,此前,总部设在广东的6家直销企业,包括雅芳、安利、康力医药、完美、无限极、太阳神就共同签署了《广东省直销行业自律公约》,对公约成员内各企业的招募行为、直销员计酬制度等都做了详细约定,这种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领先。

  专家预测

  未来3~5年珠三角拿牌企业将增5~10家

  继5月珠海圣元获牌后,8月12日有消息传来,深圳荣格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38家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未来3~5年,珠三角企业拿牌的速度还会加快,未来市场突破2000~2500亿的时候,珠三角还将诞生5~10家拿牌企业。”胡军接受采访时表示。

  “安利等外资企业在1998年之后利用政策空档期的优势,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占据了先机,他们利用外国先进的管理模式,再加上对中国国情的深谙,很快将产品、宣传、服务的优势转化成了市场优势。而随着国家监管经验越来越丰富,对直销由限制转为支持,以及本土企业对法律监管的熟稔,会越来越懂得市场"玩法"。”谈及珠三角直销企业未来的市场发展,胡军对内资企业的发展表现出了更多的关注。其进一步指出,不久的将来,东莞太阳神、珠海圣元、广州康力以及一大国隆这些企业未来都会有很大的业绩增长。

  不过李斌接受采访时则指出,“目前直销行业的企业都不缺现金流,最大的瓶颈是政策环境。从长远来看,珠三角的直销企业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无论是从企业竞争还是政策环境来说。”

«上一篇:直销企业探索“微营销”之道   下一篇:央视报道中国直销行业正式起航»

评论(0) 点击次数(1202)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