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营销战略四句话2

我的日志 │ 2011-05-26 10:27:02

三、不懂战术不可以轻谈战略
  不懂战术会导致最严重的判断失真,战略的制订就一定会出问题。
  典型的例子就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当时,红军军事最高决策者是共 产国际顾问李德,由于缺乏对一线战术的了解,李德照搬照抄所谓国外先进理论,制订了以“

堡垒战”和“短促突击”为主的防御战略,希望“御敌于国门之外”。
  但这种战略显然是没有考虑红军自身特点,缺乏战术支撑。
  在“堡垒战”方面,红军一无重炮二无钢筋水泥,凭借木桩和沙袋搭建的“半永久性工事”,只能被动挨打,敌人几发重炮下来

就能炸掉我们一个营;
  在“短促突击”方面,红军还有不少人使用的是“汉阳造”---清朝张之洞时期的淘汰产品,而对手则大多是美式装备,这样还

没冲到敌人阵地前,就已全部牺牲。
  当时担当固守广昌南大门重任的彭大将军跳着脚地骂娘,指出这种战略是“崽卖爷田心不痛”的败家子作法,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与之相反,毛主席在制订战略中,会充分考虑到用什么样的战术来配合,是否符合红军的战术特点,这样就能使战略不再成为“

空中楼阁”。
  飞夺泸定桥就是这样一个成功案例。
  当时红军长征中来到大渡河畔的安顺场,前有大河阻挡,后有追兵迫近。只有三两条小船摆渡,显然缓不济急。
  关键时刻,红军制订了到上游攻取泸定桥的战略转移方案。
  但从安顺场到泸定桥有320华里,山路行军一天走80华里已经很不错了,这样很难在两天一夜的时间内赶到。
  毛主席转战南北,亲历一线,深知战略没有战术配合是行不通的。采取以下举措:
  其一、派最有攻击力的队伍,杨成武的红四团;
  其二、配置全军最好的轻武器给他们;
  其三、派出大量宣传队,沿途宣传鼓舞行军士气;
  其四、做好思想工作,解除后顾之忧。“指挥员不要怕队伍跑散了,有一半人跑到就是成功,我和朱老总给你们当收容队,保证

不丢一兵一卒”。
  正是种种战术上的保障,使红军最终得到了战略上的转机。
  如果是李德,毛主席评价为“靠着并不准确的地图,打起仗来连战士要吃饭睡觉都不考虑的”指挥者,战略上的最关键一役就不

会成功,而中国的近代史恐怕也要重新改写了。
  不懂战术不可以轻谈战略,这是一项基本原则,现实中却往往被企业忽视。
  没有营销实战经验,就敢制订营销战略,这就像没当过厨师却非要写菜谱一样,一颗白菜放一吨的盐,谁敢吃啊?
  而当战略结果不如人意时,决策者总是在下属的执行力上去找原因,却很少检讨自己在战略制订时所存在的不足。
  细节决定成败,表面看执行细节只是下属的事,但决策者是否了解细节?是否将其纳入到战略制订的思维过程之中?
  我们应该知道,任何一种战略都必须由具有可行性的战术来构成。
  四、不是可能而是最大可能
  企业的营销战略是谈未来的事,既然是预测,那么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战略都有成功的可能。
  经常看到有这种争论,有人说:“我这种设想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吗?”
  这是不对的。因为战略比的不是可能,而是最大可能。
  通常我们会遇到三种情况:
  有A一定会推出B,我们称之为“必然事件”,即大概率事件;
  有A可能产生B,但也可能得不到,两者各占50%可能性,这是“或然事件”;
  有A很可能得不到B,这叫“偶然事件”,即小概率事件。
  战略只能追求大概率事件,而不能用小概率去冒险。
  举一个例子。
  三国时期,曹操决定北征乌恒。
  出征前,众谋士大多反对,认为此去凶多吉少。
  曹操力排众议,最后历尽千辛万苦取得胜利。
  众谋士为此心惊胆战,当初力阻出兵,没想到还真的胜利了,主公回来岂不要我们好看?
  没想到,曹操回来却却重奖反对出征的谋士,他的话翻译到现在来讲,就是“此次出征我九死一生,虽然取胜但太过冒险,如果

总这样做事,那早晚有一天会玩完”。
  这可以看作是曹操对自己追求小概率战略的一次反省。
  无独有偶,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
  历史上“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王戎,小时候和伙伴玩耍时发现了一棵李树。
  李子又大又圆,大家去摘时只有他不去。
  他认为李子生在道路旁边而无人问津一定是苦的,孩子们一尝果然如此,不得不深为佩服。这就是道旁苦李的典故由来。
  王戎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他的聪明首先表现在他清醒地意识到,别人不比我傻。
  既然别人都不傻,那为什么没人摘呢?结论自然是有人试过,但太苦,所以李子大多被留存下来。这个逻辑并不复杂。
  当然也可能有意外,比如李子以前未熟,但恰好王戎他们遇到时熟了,这样不敢尝试的人反而成了傻瓜。
  如果放到现在,或是由于道德增强,人们不愿拿公共财产,或是由于上面喷了过多农药,没人敢吃。
  但在当时,这些都属于小概率事件,所以王戎做出不去摘的行动是正确的,因为最大可能是李子很苦。
  企业战略制订也是一样的问题。
  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战略不能保证企业100%成功,但它一定是追求最大概率事件的发生。
  不能因为小概率事件的存在,就孤注一掷。
  这是因为企业在营销战略上的投入往往比“要不要爬一次李树”,付出多上不知多少。
  从这个意义上讲,战略制订不可心存侥幸,更不能反复折腾。

«上一篇:营销战略四句话   下一篇:忘记“做大” 思考“做强”1»

评论(0) 点击次数(1673)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