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lansegaodiao

网络直销论坛(www.laoli8.com)中国直销行业最专业的网络直销人交流平台!帮助数万的网友解决了直销相关问题!!!  

文章数量:180

点击人次:105691

博文分类
搜索
最新评论
【原创】 2011年直销公司业绩表,2011直销公司业绩排名

我的日志

兔去龙跃,2011年已经成为过往云烟,中国直销迎来了2012年新的发展,又到了盘点2011年直销公司业绩排名的时候了。目前中国直销企业名单中共计31家拿牌直销企业,其中包括还没有正式公布的两家拿牌直销企业山东安然和厦门金日。



2011年中国直销企业的全年销售业绩达到了774.66亿元,同比增长30.61%。当然,这个业绩并不能代表所有直销企业的真实数据,而这个数据可以作为社会各界人士的一个参考。很多直销企业对于自身业绩采取保密政策。所以我们也只能跟进这家企业今年的市场发展来估算今年的业绩。如果数据有误,希望社会各界人士给予纠正。下面是各家直销企业的业绩数据(注:以下销售金额单位除注明外,一律为人民币。)

 


  安利:267亿元

  安利(中国)在中国直销业老大的位置上不但岿然不动,而且与竞争者的距离越拉越远。

  2011年底,安利(中国)在其年会上宣布,2011年业绩为267亿元,相较于2010年的220亿,增长了21%。这份成绩单也消除了业界对郑李锦芬离开后的安利(中国)的担忧。显然,新任大中华区总裁颜志荣给美国总部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安利(中国)已经连续10年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安利纽崔莱营养保健品虽然在2011年7月全线提价10%,但并没有对市场带来消极影响。相继推出的皇后金锅、空气净化器等高消费耐用品正逐渐成为安利(中国)公司销售的新增长极。

  2012年,安利(中国)将相继推出益之源净水器、纽崔莱全植物蛋白质粉等一系列新品,这也让安利的经销商充满期待。

  据熟悉安利的行业人士表示,仅仅依靠安利经销商数量的增加并不足以支撑安利业绩的快速增长,其中国市场业绩的持续增长与公司循序渐进的产品推出策略有很大关系。不过也有行业人士认为,当安利(中国)如锅具、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等高消费耐用品都推出之后,安利(中国)的业绩有可能会进入增长的瓶颈,“这在日本市场有先例。”


      完美:118亿元

  稳居中国直销市场业绩二把交椅的完美(中国)在2011年表现得中规中矩。

  据接近完美高层的消息人士透露,2011年完美(中国)业绩达到了118亿元,相较2010年的107亿元,增长10.28%,这个增长率小于业界的预期。

  不过,本刊在调查中听到了另外的说法。有人士表示,完美公司2011年的业绩接近130亿,但没有达到最高预期值的150亿。据说2008年,完美总裁胡瑞连对着经销商说过一句话,“要在3年内将完美业绩突破100亿!”结果,临近2010年的大限时,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为此完美公司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市场刺激措施,在最终*完成了“三年冲百亿”的战略目标的同时,也对市场进行了一定的透支。不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完美公司2011的业绩仍能持续增长,不得不说完美的市场基础强大而稳定。

  2011年完美公司也在寻求下一步业绩突破的尝试,包括引进稻盛和夫哲学管理思维包装企业管理,投资10亿人民币建立华南现代中医药城、注资5000万美元涉足人参产业、收购南非葡萄酒酒庄等。看来公司仍然将产品作为市场业绩的主要突破口。


      无限极:85亿元

  无限极是中国直销业2011年最大的惊喜,很少有人能想到,做到这么大业绩的企业还能实现几乎翻番的业绩增长。

  不过对于具体的销售数据,无限极则拒绝提供,只承认“取得了相当大的增长”。因为增长确实太大,以至于业界很多人都突然关心起无限极来,其相关的市场业绩传闻也多了起来:从80亿到100亿都有。不过本刊综合多方面的数据和对消息渠道的判断,认为85亿这个数字让我们感觉更靠谱。

  2011年的无限极无疑红得发紫。这个公司曾经在公益慈善方面乏善可陈,但却率先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他们一举捐资6800万为家乡江门建设李文达大桥和无限极大桥,颇有为自己树碑立传的味道。

  业界将无限极的成功归功于一个优秀家族企业文化的成功传承,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于近两年的顺利实现——那些逐渐建成的超级形象店和遍布12个城市的健康走活动就是见证。

  2012年,无限极将迎来自己的20周年华诞,一系列新产品和促销活动即将推出。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中国市场将迎来第三个过百亿的直销企业。


      玫琳凯:66亿元

  玫琳凯(中国)的2011年,没有失落也没有太多的惊喜,一切都在公司的规划中进行着。

  玫琳凯2011年持续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据我们从广东省相关部门处了解到的消息,玫琳凯2011年在广东全省的销售总额为7.429亿,纳税1.0749亿。玫琳凯(中国)业绩同比增幅在20%左右,全国销售总额约为66亿元,突破10亿美元大关。这个数字和玫琳凯美国本土市场业绩基本相当,2011年谁是玫琳凯全球市场的老大,可能还需要仔细核算。

  过去的一年里,品牌与文化建设仍是玫琳凯(中国)的重点。除加大宣传力度外,玫琳凯在2011年9月推出了全新的幻时系列,为业绩带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年10月,玫琳凯推出粉红巴士,以走近消费者的方式,再次让玫琳凯“美丽到家服务”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下一步,玫琳凯将会进军中国保健品市场,这或将为玫琳凯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2011年,玫琳凯(中国)相继启动数个生产基地和合作建厂计划,投入力度历史罕见。可见,中国市场在玫琳凯集团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

  玫琳凯(中国)的发展源于其独特女性文化所产生的差异化竞争力,其信仰第一、家庭第二、事业第三的黄金法则让很多女性从内心解放了自己,这种内心的自由甚至超过获得金钱的喜悦。

  坊间传闻1958年出生的麦予甫将于2013年——即55岁时退休,如果届时中国市场业绩能达成85亿的业绩,他将获得一笔巨额的退休金。不过,玫琳凯(中国)公司相关人员向本刊记者否认了这种说法。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看到玫琳凯大中国区总裁接班人出现的征兆。


      新时代  34.3亿元

  新时代曾经一直被业界低估。2011年12月28日,新时代举办年度销售精英表彰大会,公司总经理黄永刚在会上透露,新时代在2011年取得了喜人的业绩。据知情人士透露,新时代2011年业绩增长高达30%,业绩为34.3亿元。

  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从新时代集团的子公司变成中国能源环保集团的“孙公司”时,曾有人在为新时代直销的未来担忧时,新时代人自己却高兴不已,“以前集团都盯着我们这块肥肉分,现在集团根本看不上我们这点业绩了,乐得自由。”

  新时代市场靠的也是老的销售队伍,当年刘贵生的出走,在搅起一阵市场波动后,也刺激了新时代留下来的老团队奋发向上的斗志和他们学习专业团队甚至系统运作方法的决心。因此几年下来,新时代的经销商队伍整体获得了新生。随着企业在产品方面的多元化突破,新时代团队的稳定性凸显了强大的市场消费力,从而让业绩获得积极提升。


      天狮(中国区):32亿元

  2011年,天狮终于迎来众望所归的直销牌照,其市场也得到了巨大的收获。

  据天狮集团资深人士透露,2011年,天狮中国区实现销售额32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成功系统增加43%,金星系统增加46%,几乎是齐头并进。

  据多位接近天狮公司高层的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天狮集团海外市场业绩与中国区差不多。因此,天狮集团全球直销业绩估计在六七十亿元之间。

  同时,在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思想的引领下,发展成为全球化多业态的跨国集团,将文化传播与全球发展相结合,天狮的这种战略理念得到了海内外的认同。天狮经过多年的厚积薄发,加上直销牌照的助推,中国区业绩出现了大幅攀升,天狮集团董事长李金元表示,中国区业绩增长幅度为44%,同时也带动了经销商的收入增长,基础经销商收入基本实现同步稳定增长,一些高阶经销商收入甚至增长了近200%。

  天狮是中国民族直销企业的标杆,虽然因为牌照问题一度市场受阻,但是随着牌照落地开花,未来发展的障碍已经扫除。2012年,天狮国内市场的发展更令人期待。


      三生:25亿元

  三生是中国新兴直销企业中的佼佼者,管理的有序和加盟团队的罕见稳定给业绩增长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2011年是三生的收获之年:成功推出三生财智宝移动商务系统和三生有享网,在电子商务方面初尝甜头;全力打造有机食品基地,开启有机产业新蓝海……

  2012年1月10日,黄金宝董事长在三生(中国)2012市场发展高峰论坛会上表示,2011年公司的业绩超额完成。2011年,三生公司自己定的业绩目标是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20亿元。而记者从多方途径了解到,三生(中国)2011年完成的实际业绩为25亿元左右。

  三生公司堪称业界团队整合做得最好的企业之一,钱人齐、伍斌、易*、陈东方、苏永、黄春荣等来自不同公司的直销精英都能够坚持从零开始扎根三生,实在令人惊讶。

  随着三生在2011年会上更名为三生(中国),2012年该公司将全力打造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向着规范化跨国企业的道路大步迈进。


      富迪:18亿元

  崛起的富迪永远是中国直销行业关注的焦点。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掌舵人陈怀德总有办法让富迪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这不能不让众多的行业人士叹服。

  2011年,得益于易富宝电子商城的成功推出和其他一系列市场刺激措施的运用,富迪公司业绩再创佳绩。随着这些年的调整,富迪的市场也越来越稳定,多款新品的发布,也给富迪的业绩做了重要的支撑。

  不过对于具体的销售数据,富迪公司却闭口不谈。本刊通过不同的消息渠道了解到,2011年富迪的业绩应该在16到20亿之间。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我们评估富迪2011年的业绩大约为18亿元。


  太阳神:16亿元

  2011年的太阳神直销持续着近几年来高速发展的态势。据本刊的了解,太阳神营销总部的贡献值已经成为太阳神集团最大的销售和利润部门。

  2010年,太阳神公开宣称业绩成功突破10亿元大关。2011年上半年,本刊从太阳神高层人士处了解到,他们最高的月销售业绩已经接近2亿。本刊从太阳神市场渠道了解到,太阳神在2011年业绩至少实现了60%的增长,达到了16亿元的高峰。

  2011年,太阳神直销的战略重心依然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常态化发展。继“小康直销”、“剩者为王”等概念之后,2011年太阳神再次提出了“快乐直销”这一创新经营方式,并随之开展了“养生文化万里行”、旅游研讨等一系列活动,真正达到了让经销商以太阳神事业为乐,以直销为乐,以快乐为推动力发展直销的目的。

  太阳神是中国直销业中为数不多的直销模式的探索者与创新者,其一直坚持的理性、规范发展思维屡屡为业界所称道。2011年,太阳神直销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获得了太阳神集团总部的高度肯定,太阳神直销总部升格为太阳神集团营销总部,这也为2012年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尚赫:14.5亿元

  在经历了2009年和2010年的高速增长后,跨上10亿元台阶的尚赫在2011年稍微放慢了增长的步伐。

  根据尚赫公司向本刊提供的数据,2011年,尚赫全年业绩为14.5亿元,同比增长10.74%。

在2010年业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尚赫在2011年加大了在公益慈善方面的投入,一系列由公司出资、经销商冠名的希望小学援建举动,不仅很好地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形象,还增强了团队间的凝聚力。


      康宝莱:13亿元

  2011年对康宝莱(中国)来说是个调整之年,康宝莱开始调整对营养早餐店的过度依赖并积极推进和重视小额订单的达成。在这样积极的战略思路下,康宝莱的业绩持续增长,也展现出康宝莱(中国)领导层娴熟的企业管理能力。而越来越健康的市场业绩,给企业未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据康宝莱201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全球主要市场业绩全面飘红。其中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区销售额增长7%,达到了5500万美元。加上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业绩,康宝莱前三季度业绩总和已超过1.5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2%。根据2011年前三季度的增幅和2010年第四季度的业绩表现,我们估计康宝莱(中国)2011年整体业绩在2.1亿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为13亿元。

  不过本刊在与康宝莱内部高层人士的交流中,得到公司另外一个数据:康宝莱(中国)的实际销售业绩已经突破20亿元大关。

  康宝莱2011年的良性发展还得益于公司在广告支持上的给力。2011年,除续签贝克汉姆所在的美国洛杉矶银河队之外,康宝莱还投巨资签下了西甲劲旅巴萨以及其头号球星梅西。为体现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康宝莱要求梅西拿起乒乓球拍讨好中国球迷。关键是,这些代言者在2011年表现异常突出,巴萨的五冠王和梅西的金球奖让康宝莱的影响力得以强劲传播。而性格率直真性的中国区总经理李延亮,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趋成熟,有望赋予康宝莱(中国)更大的发展格局。


  雅芳:12亿元

  至今,雅芳以及雅芳(中国)仍然没有从源自中国市场的“贿赂门”中缓过气来。

  2011年,雅芳(中国)业绩延续了2010年的下滑颓势。据公司公开的财报显示,雅芳(中国)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与2010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32%、28%和11%。按此趋势,第四季度业绩要实现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实际上,雅芳公司的财报从2010年开始就不再披露雅芳(中国)的具体业绩。2010年,经过本刊多方评估,其业绩应在15亿元左右。根据上述跌幅,以全年下跌20%计算,其2011年业绩估计在12亿元左右。

  应受“贿赂门”影响,劳苦功高的钟彬娴不得不让出CEO的位置。最新消息显示,雅芳副董事长Charles Cramb因参与“贿赂门”事件而被董事会解雇。

  现任雅芳中国区总经理的欧德睿一直试图将雅芳推向全直销模式,但这种改革在数千家并不热衷于多层次直销的店主面前阻力重重。2012年初,雅芳在广东开出首个直销服务中心,意味着雅芳(中国)将继续推行全直销的改革。雅芳亚太区高级副总裁Bob Briddon在揭幕仪式上强调:“我2012年亚太巡访的第一站选择了中国,中国市场始终是雅芳重要的长期发展机会。”

  “贿赂门”的持续发酵,令雅芳(中国)的公共关系跌入冰点。在河南工商2011年度的通报中,雅芳因为“违规操作”被当地工商机关查处,成为唯一一家被通报的拿牌企业。


  如新:10亿元

  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新(中国)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市场动荡和管理层的调整后,经过如新(中国)和如新集团的共同努力,终于重新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即使在普遍增长的如新全球市场,如新(中国)也锋芒毕露。

  如新(中国)的市场业绩在2011年里暴增。据悉,如新大中华区已经保持了18个季度的持续增长,2011年大中华区的销售额预计可达3.5亿美元,占如新全球销售总额的20%。按此推算,如新2011年的全球业绩应该在17.5亿美元左右。

  如新集团的财报显示,如新(中国)2011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了45%、77%和69%的高速增长。通过与2010年年报数据的比较,我们估计如新(中国)2011年的业绩可能在10亿元左右,如果这种评估成立,这也是如新(中国)历史上的最高业绩。据悉,如新(中国)曾在2005年创下过8.9亿销售额的峰值。

  ageLOC抗衰老产品系列是如新业绩的最大推动者。2011年末,如新ageLOC新品上市一周,即创下全球销售额破亿美元的佳绩,大大刷新了前款产品所创下的首发纪录。


  宝健:9亿元

  低调的宝健在业绩的对外口径上很矛盾,公司每年都乐意主动地公开宣布业绩呈现持续性的增长,但对于具体的数据却总是三缄其口。公司相关人员对本刊表示,“因为不是上市企业,所以并没有义务公布销售业绩,但记者可以按照近几年每年增长20%的数据来写,不用公布具体的数字。”

  如果按宝健公司相关人员提供的增长率计算,宝健公司2011年的业绩至少在22亿元左右。不过本刊从对宝健公司消息灵通的人士处了解到,2011年宝健公司业绩在9亿元左右。这个业绩相对于2010年10亿的业绩而言,呈下降态势。

  对于市场业绩下滑的原因,该消息人士透露,“可能是宝健公司的经销商队伍老化,以及产品更新速度过慢造成的。”


      中脉:9亿元

  2011年,中脉业绩增长并不突出,但难得的是基本理顺了公司的发展思路和理念,确立了“生态养生”的大战略方向。

  据悉中脉科技2011年销售业绩为9亿元左右,这一业绩相对2010年的增长幅度还算不错,但应该没有达到中脉管理层的预期。

  2011年初,中脉也曾为了业绩增长而进行了其他业务模式的尝试与突破,但最终还是放弃了一些短期利益驱动的项目,认真做起了纯粹的直销。2011年,中脉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产品之上。事实证明,所有业绩做得好的团队都是在产品终端销售方面表现优异的团队,而这也是中脉公司所要看到的结果。

  2011年,中脉向商务部申报了8个新的直销区域,十余种新型升级产品也得到商务部核准。2012年,中脉科技将继续加强对“生态养生”品牌的打造,促进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推广,进一步调整市场节奏,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并加强潜力产品的重点研发和推广。


       隆力奇:7亿元

  隆力奇2011年给人最大的印象是人来人往。先是吕雷钧、骆超父子以及钱港基的相继离开,然后是刘兰香的回归。尤其是刘兰香的回归,令人不得不对徐之伟的胸怀竖起大拇指。

  随着这些年隆力奇在直销方面的快速发展,董事长徐之伟对直销的探索与研究也越来越有自己的心得与体会,他在积极地探索着如何把自己多年来的传统企业管理经验与直销行业的独特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011年,隆力奇在市场方面进行了很多大手笔的投入:在经销商内部进行形象大使的选拔、投入巨资在产业园兴建道观、投入4.5亿元在CCTV上进行品牌宣传等。

  隆力奇作为中国民族日化品牌在直销领域的作为令人尊敬。据悉,2011年隆力奇直销业务业绩在7亿元左右,不过增长速度已经开始放缓。


  罗麦:7亿元

  2011年的北京罗麦在业绩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2011年,北京罗麦科技由于引入了两大超级市场力量而组建成三大事业部:由公司副总经理谷峰领衔的市场一部、由最先加盟的公司副总陶国林领衔的市场二部,以及由  最后加盟公司的副总经理郭炳廷领衔的美业部。据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整个2011年,罗麦市场一部的业绩约为1亿元左右,市场二部为1.5亿元左右,美业部业绩在4.5亿左右,总计约7亿元。

  不过,飞速成长中的罗麦在2011年底出现了巨大的市场动荡。因矛盾的长期积累与冲突,导致罗麦美业部的主要市场力量善德国际系统离开公司,让罗麦美业部2012年的发展突生变数。


      嘉康利:6亿元

  因为前期业绩基数较小,嘉康利(中国)近两年的业绩增长率在中国直销界非常抢眼。

  本刊在采访时,嘉康利的高级经销商们纷纷表示公司2011年业绩已经突破10亿大关。据说这一数据是嘉康利(中国)总经理黄海涛在1月份的会议上公开宣布的。有嘉康利经销商甚至给本刊列出了非常详细的业绩数据:2010年,嘉康利(中国)业绩增长了4倍,达到了1.8亿元;2011年,公司业绩增长了498%。据此算来,嘉康利(中国)2011年业绩高达10.76亿元。如果这些数字属实的话,嘉康利(中国)应是年度业绩增长最快的拿牌直销企业。

  不过本刊从嘉康利公司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处了解到,嘉康利(中国)2011年业绩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高,实际业绩是2010年的三到四倍之间。据此推算,嘉康利(中国)2011年的实际业绩应该在6亿元左右。不过这样的增长率仍然是值得称道的。

  嘉康利业绩的高速增长首先源于中国区高层采用了非常务实的、有针对性的市场策略与产品策略。嘉康利的成长原因还很多,比如新产品的推出,比如不断有高阶经销商的加盟。对于已经到来的2012年,本刊认为,如果尽快摆脱对同行的挖角行为来刺激业绩的高速增长,才是嘉康利(中国)的当务之急。


      安惠:5.4亿元

  不知不觉中,安惠生物已经成立9年了。这是个特别的直销企业,传统的老板和传统的职业经理人,自己摸索,默默成长。

2011年12月,安惠迎来了公司9周年庆典。安惠董事长陈惠宣布,2011年公司实现了整体业绩同比增长35%。按照2010年的业绩计算,安惠2011年的业绩大约在5.4亿元左右。

  安惠一直缺乏非常内行的直销职业经理人,看惯了行业风波的老板也不敢轻易相信外来的直销职业经理人。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安惠仍然能够取得5.4亿的业绩确实非常的不容易。2011年,前富迪执行总裁赵晓飞加盟安惠担任顾问,不过却似乎被公司雪藏。有业界人士表示,安惠副总裁柯建民在包括帮助公司拿牌等事情上劳苦功高,而且为人忠诚踏实,很难有人能撼动他的地位。

  2012年,安惠将继续在政企关系和文化建设方面发力,但是这些是否会给市场带来突破性的发展,还需要时日观察。


      克缇:5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克缇集团在中国业务分为美容院和直销两条线,因此我们这里说的业绩是直销版块业绩。

  如果以克缇(中国)专业直销队伍所创造的业绩来说,那几乎可以忽略,因为克缇至今没有在专业直销队伍的吸引上有任何建树。或许,克缇在资金上也没有特别紧迫的需要。

  但是克缇直销的业绩并不因此就变得难看,因为克缇美容院线的很多人,现在已经通过直销版块来报单,那么这样的业绩也属于克缇直销版块的业绩。

  据悉,克缇美容院线的经销商高层多是从台湾过来的,都是老牌的直销人。他们在得到公司授意可以转型到直销版块后,鼓动了很多美容院转投直销版块。

  2011年初,台湾IT界知名职业经理人余敬伦加盟克缇担任其副总裁兼中国区执行长,全面负责克缇在大陆的直销业务。余敬伦表示,2011年是克缇的储备期,2012年是克缇提速发展的阶段。

  有克缇经销商表示,克缇集团在中国大陆的总业绩估计在20亿左右,其中通过直销版块产生的业绩大约有6亿元,不到总业绩的三分之一。不过,本刊从其他的更可靠的渠道处了解到,克缇公司2011年的直销业绩大约为5亿元。

  虽然直销业绩在增长,但是克缇直销的业务主要还是依赖美容院,专业直销商队伍的生存还是很艰难。据记者观察,至今仍留在克缇的一些专业直销团队,其实很多都处在骑驴找马的状态。怎样为专业直销队伍开辟生存空间,让直销业务摆脱对美容院线业绩的蚕食,是克缇必须解决的问题。


  金士力佳友:3.3亿元

  金士力佳友是还没有完全找到直销突破口的内资企业之一。从拿牌后的几次调整来看,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反而成为金士力佳友发展的最大掣肘。

金士力佳友2011年的最大新闻是将前总经理姚则兵又请了回来,条件是总裁叶军退出实际的管理,副总裁邢耀宗离职。显然,这是一个断臂的措施,但能否重生,还需要观察。

  2011年,决心一雪前耻的姚则兵卯足了劲,一改创立之初的服务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呼叫中心,使用起CTI电脑电话整合系统,完全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标,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健全了全国物流配送机构;与买多网达成合作,登上了电子商务的客船,让事业有了突破的可能。

  据可靠消息称,金士力佳友2011年业绩同比翻番,预计在3.3亿元左右。未来,金士力佳友还将在各地市场设立健康旗舰店,为经销商提供便利服务,业绩也将继续增长。


  绿之韵:2.2亿元

  绿之韵是获牌内资企业中比较特别的一个。直销商出身的老板胡国安谨慎坚守基业,他在自己设定的一个底线范围内,通过不断地尝试和调整来寻找企业做大的机会。

2011年,据绿之韵高级经销商透露,公司业绩增长并不明显,大约在2亿出头的样子。

  绿之韵曾在2010年整合了很多团队,2011年,整合中该出现的问题也都冒了出来,该聚则聚,该散就散,好在大家都是好合好散。

2011年,除了在产品和教育方面发力外,绿之韵也尝试在管理方面创新。但现在看来,搭建新的管理班子也许才是绿之韵的突破之道。不知道在2012年,这些方面会不会有实质性的突破。好在,绿之韵的团队已经调整得比较稳定,坚定不移的老经销商队伍对这个人情味十足的企业相当忠诚,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与基础。


  美乐家:2亿元

  2011年12月21日早上8点,美乐家2011年全球业绩首次突破10亿美元,终于跻身世界直销的“十亿美元俱乐部”。与美乐家全球市场的发展相比,美乐家(中国)的业绩增长显然拖了后腿。

  2011年10月,美乐家大中华区副总裁暨台湾分公司总经理刘树崇对媒体表示,“美乐家(中国)前9个月营收约3.5亿元人民币,今年的营收目标可达5亿元人民币。”然而本刊从众多美乐家经销商处了解到,虽然沈阳、杭州、厦门等网点的设立为美乐家(中国)的业绩带来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情况远没有刘树崇所宣称的那么乐观,“业绩应该没有到3亿元的水平。”根据我们对美乐家的评估,我们判断美乐家(中国)公司2011年的业绩大约在2亿元左右。美乐家年会将于2012年3月4日召开,届时公司将公布2011年的中国区的真正业绩。

  2011年,美乐家(中国)进行了高层管理人员的调整,也整改了物流,增强了服务,但对业绩的提升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美乐家还有一个致命伤是内斗严重:在美乐家(中国)公司内部,富足系统和立光系统一直为谁是老大斗得不可开交,让业界看尽笑话。


      康力(本部):2亿元

  广东康力是2011年中国直销业的重点关注对象,其通过“阳光直销”平台,甘做“中小企业孵化器”,旗下已整合了20多家直销实体。

我们如果将这些整合的直销实体业绩都算入康力公司,那康力的业绩是非常惊人的,因此我们这里主要是谈康力公司本部的业绩。

  整合是广东康力2011年的绝对主题,董事长许瀞予和总裁王君平均耗费了大量精力在这方面,其直销本部的发展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兼顾。有消息称,康力公司本部销售业绩约在一个月1千万元左右,加上各大加盟企业上交的管理费用,整个2011年,康力公司总部的总收益应该在2亿元左右。当然,因为加盟式的操作模式,广东康力的利润率应该非常可观。

  正是因为有可观的利润,因此,201

«上一篇:2015年合法直销公司,2015年中国直销企业   下一篇:成都有哪些直销公司»

评论(0) 点击次数(841)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