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个体生命的集体性漠视
-
我的日志
和谐社会不只是物质和欲望的增长,同时也呼唤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回归。否则,建设和谐社会只会成为一句遗笑后人的忽悠词[@more@]早上打开新浪网站看到一则关于海南一年轻男子因众人起哄被激怒而跳楼身亡的新闻,让我不禁目瞪口呆。这个社会的隔膜、无情和冷漠已经让大家见怪不怪,但这种在别人对生命丧失希望的时候,非但没有悲天悯人情怀,反而惟恐天下不乱并火上浇油的人群的举动让我感到震惊和悲哀。
我们的社会的人文情怀已经严重缺失,这是对全社会发出的危险信号。如果鲁迅先生笔下讽刺的围观杀人游戏的的国人的是麻木与无知的话,那么在我们新闻中围观的人群集体起哄的行为,是人性丧失的残忍和集体性的共同犯罪。事实上,这种集体性的故意杀人行为远比单个人的杀人行为更让人不寒而栗。
从法律角度讲,不论那位消逝的年轻生命本身是否已经存在精神方面的问题,他的死亡结果是与这些起哄的旁观人群是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起哄人群的行为完全符合我国刑法中关于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围观起哄人群虽然人数众多但却是特定的,不存在法不责众的说法。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它确实已经超出了道德谴责的范围。所以笔者呼吁司法机关能够认清此次事件的性质,让已经死去的生命对我们的社会起到救赎和警示的作用。
昨晚躺在床上一口气看完贾章柯的电影《三峡好人》,电影真实的拍摄手法和质朴的情节中让我品味到了世事和生命的沉重。在三峡这个举世瞩目的工程背景下,之前我的印象局限于主流媒体报道的原居民在移民后乔迁新居的喜悦和感谢,可是在电影中,我看到了人们在看到自己祖辈世代生活的家园成为一片汪洋后的留恋、无奈甚至痛苦;看到了在这个世纪工程背景下的社会公平的失衡与被践踏;看到了人们在失去了他们世代耕作的土地后的无所适从和混乱无序;看到了热火朝天的工程和不断上升的水位对人文的淹没;看到了鲜活生命在轰然倒塌的建筑物下被掩埋而只剩下“浪奔,浪流”的手机铃声在一片断瓦残垣中的抽泣;看到了一群巴蜀汉子迫于生计在明知挖煤是在赌博自己生命而毅然绝然地背着简单的行囊北上的无奈。
看完电影,想到了今年夏天的关于重庆大旱是不是因为三峡大坝引起的生态失调的争论,我无意于卷进孰是孰非的科学论战,但在情感上我已经不知不觉地倒向了一边。执政党不应该用对政绩的追求去破坏自然的规律,他们应该存在一些必要的敬畏,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社会公平的敬畏。
对比在看了张的《满城尽戴黄金甲》预告片后有一种呕吐感,《三峡好人》让我感觉到了该电影的深度与厚重。诚然,在名气上贾章柯与张艺谋无法相比,但无疑贾章柯更值得敬重。笔者认为:只有关注真正的社会与民生的电影才是好电影,只有关注真正的社会与民生的电影人才是好电影人。我们对《英雄》、《满城尽戴黄金甲》不应该仅局限在对其形式大于内容、场面大于故事情节的批判,而是应该集中在其电影粉饰太平、人文缺失和格调低下的批评。说的不客气点,这种电影看似华丽,其实俗不可奈,这是张艺谋作为主流电影人对社会、观众和对自己良心的揶揄。
和谐社会不只是物质和欲望的增长,同时也呼唤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回归。否则,建设和谐社会只会成为一句最可笑的忽悠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