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尖经理出走私募 基金怎么了
-
我的日志
www.eastmoney.com 2007-02-10 09:28 曾子建 李凯 成都商报 src="/mainjs/content_fun_1.js" type="text/javascript">[@more@]日前博时基金经理肖华另立门户筹建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已不是个案
2006年大牛市,收入最高的一位公募基金经理拿到了大约400万元,而同行的平均收入是50万~200万元。
同时,去年收入最高的私募基金经理至少拿到了5000万元,而同行的平均收入在200万~数千万元。
收入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公募基金经理纷纷转投私募,肖华离开博时只是其中一例。
私募基金究竟有着多大的吸引力?公募基金经理的流失对行业有何影响?本周,记者飞赴深圳一探其中究竟。
"最优秀的人从券商流向公募基金,然后又从公募基金转向私募基金,这是目前投资界的趋势,博时基金的肖华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对坐在深圳中信城市广场的星巴克咖啡店里,深圳某私募基金的操盘手张旭扬(化名)很坦白地向记者说道:"现在的状况很明显,不少公募基金有资金,但没有斗志;私募基金虽然资金少,但斗志高昂。"
深圳,素有中国基金业第一重镇之称,这里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有南方、博时、景顺长城、招商等全国著名的基金公司。
同时,深圳私募基金的管理水平更是全国领先,近年来市场中影响力极大的东方港湾、赤子之心、同威资产等私募基金均出自深圳。
而张旭扬在运作自己的私募基金之前,就曾在某中型公募基金公司担任了两年的中层,像他这样由公募转入私募的投资精英,从去年开始日渐增多。
"肖华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肖华 1993年同济大学硕士毕业。
1993年起,先后在深宝安集团、华为技术公司、君安证券任职。参与了国内最早的君安受益和西北基金的管理工作,并兼任厦海发、四川湖山等上市公司董事职务。此后又担任申华实业副总经理,主管投资业务。
2000年5月到2002年4月任基金同盛基金经理。任职2年期间,其管理的基金净值增长率在同期可比的23只基金中位居第一。
2002年6月加盟博时基金公司,曾担任股票投资部部门经理、博时价值增长基金基金经理。荣获晨星公司颁发的"晨星(中国)2003年度股票型基金经理奖"。
顶尖基金经理接踵辞职
肖华辞职 掀开冰山一角
肖华,原博时基金公司金牌基金经理,成名于2003年的熊市之中,以重仓买入上海汽车、长安汽车而名声大振,在当年国内所有基金的业绩排名中,其管理的博时价值增长基金以34.35%的收益率排名第一。
就在公募基金疯狂热卖,公募基金资产总净值突破8550亿元,市场气氛一片亢奋之际,肖华却于去年底悄然离开博时基金公司,转而组建自己的私募基金。
肖华辞职立时在基金业内引发一场地震,被视为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的标志性事件,大批明星基金经理相继选择离开公募基金。
其中,建信基金公司研究总监蒋彤、长盛基金的基金经理闵玉与原中金公司的李刚组成铁三角,加盟某知名私募基金,嘉实基金的基金经理刘欣也选择了离开。
今年2月1日,易方达基金公司宣布,梁文涛因个人原因辞职,梁文涛曾于2006年获得新财经十大明星基金经理的称号,此前易方达的核心投资团队一直较为稳定。
与前段时间基金投资者盲目和疯狂的申购潮相比,以冷静和理智著称的基金经理的辞职潮更耐人寻味。
"离开公募基金,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追求付出和回报的正相关。"张旭扬用了一个专业的词语来形容自己当时离开时的想法。
无奈出走 3万元年终奖冷了人心
"我知道有家公募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只有3万元的年终奖,2006年股市这么大的行情,才拿这点奖金,如果换成你,会干吗?"张旭扬笑着反问记者。
据他介绍,这家基金公司目前管理的基金规模已达上百亿,但董事会近期公布的年终奖金分配方案却让该公司员工大跌眼镜,奖金总额只有110万元左右,平均每人2.5万元,基金经理最高也只有3万元。
据说,董事会这样"抠门"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为了照顾股东分红;二是觉得去年行情好,董事会认为基金经理的作用有限,换一个人一样可以获得这种业绩。
"加上20万元的年薪,这家公司一个基金经理的全年收入只有23万,这可能还比不上一个资金量几十万元的股民去年炒股赚得多,更别提和私募基金经理的收入比了。"
但另一方面,基金经理管理着几十亿规模的资金,去年给基民赚了翻倍的收益,创造了数十亿元利润,公司也从中提取了数千万元不等的管理费,但自己却只挣了区区23万元,"这种风险与收益极不平衡的方式很难留住精英。"张旭扬这样分析。
转投私募 丰厚待遇在招手
肖华这批明星基金经理的举动,现在已成了深圳投资圈内关注的话题之一,而肖华本人对自己的前景似乎相当有信心。
当记者拨通肖华的手机,向他询问做私募基金的想法时,过去性格并不是很张扬的肖华却显得充满激情,大声笑着回答:"我觉得很好啊!很好!"
他告诉记者,他的私募基金公司正在筹备之中,由于初期和客户的接触比较多,工作很忙,暂时不愿意接受采访。
而据深圳本地圈内人士透露,传闻肖华在一月底时已经募集到了1.5亿元左右的资金,并已经开始进场下单,与许多手法凶悍、操作题材股的私募基金不同,其依然延续惯有的价值投资思路,并向其私募客户灌输长期投资的理念。
虽然他的私募基金比市场预期的数额要小一些,但起点还是不错,如果这笔资金2007年能做到50%的收益,按照目前的行规,他应该可以赚到上千万元的管理费用。
为了吸引肖华的私募基金加盟,深圳本地的一些证券营业部也开始了筑巢引凤的计划,有的营业部计划为其提供观景大户室,可以在办公室里看到海景,舒缓其长时间看盘的疲劳,而有的营业部计划租用数间高级酒店的办公室,将其打通后变成大间,并进行五星级豪华装修。
弃公投私 不光为收入丰厚
公募年薪 30万~400万
张旭扬提到的公募基金公司应该属于业内的中小型公司。据记者了解,还有几家类似规模的基金公司今年给基金经理的"红包"也十分可怜,基金经理的年终奖就是一个月薪水,大概就3万~4万元,年薪在30万元上下,2006年全年收入不超过35万元。
在中等规模的公募基金公司中,目前基金经理的年薪约40万~50万元,而在资金规模上千亿的大型公募基金公司中,基金经理年薪在50万~200万不等。
上海某大型合资基金公司的一位顶级基金经理2006年的年薪接近200万,目前位列业内第一,而多数基金公司计算年终奖的方式是与基金经理的排名挂钩。
如果其排名在同类基金中名列前10%,就会得到相当于12个月薪水的年终奖;如果其排名为前25%,就获得相当于6个月薪水的奖金;排名在前50 «上一篇:[转载]一个金融投资专家对瑞士基金的看法
评论(0)
点击次数(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