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华彩,盛放中国”
安利(中国)十五华诞系列报道之二:中国之旅
已经有很多中外史家和学者说过,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事件,就是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而安利(中国)的发展与成长,正是在这样一个煌煌的时代背景之下。
欣逢盛世,企业有幸。在太平洋西岸的这片广袤土地上,安利(中国)只用了15年的时间,将业绩从0做到了200亿,就像一个见风长的孩子,似乎刚刚还在牙牙学语,转眼已是明眸皓齿、一片青葱的翩翩少年,迎着朝阳一路飞奔。
15年韶华匆匆,安利(中国)走过的,是一条传承与创新相辅相成之路,一条蓬勃成长之路。往事重回,我们百感交集,而最多的是充溢胸间的骄傲与感动,为我们所经历的每一天光阴的砥砺,为我们前行路上伙伴们一双双彼此紧握的手,为盛世中国呈递给我们的万千机遇与绝美丰华。
Amway与主流的中国经济碰撞在一起,将以关爱、责任和回报构建的安利事业带到了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一个值得选择的事业良机,唤醒了无数人心中的梦想。
带着梦想 来到中国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大陆改革开放的澎湃浪潮与香港第三次经济转型形成合力,让时任安利(香港)总经理的郑李锦芬董事长敏锐、准确地阅读了中国局势,在中国内地接续安利事业谱系的时机成熟了。
“不到中国投资,就不算是一家真正的跨国企业!”
1990年一个寻常的工作日,一份报告摆在了美国安利创办人之一理查?狄维士先生的办公桌上。郑李锦芬力荐美国总部投资中国大陆,并豪言“不到中国投资,就不算是一家真正的跨国企业!”这份传真是用之前她的辛勤考察书就的。她知道,“如果把香港比作一个小河塘,台湾就是湖泊,而到了内地才知道什么是大海。”这种精细的观察态度显然打动了一直密切关注中国市场的理查。第二年,理查率队亲赴北京,了解中国的投资环境。
实际上,这个时期正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一个大分水岭。1992年,小平南巡将中国的改革开放推至一个新的大时代,很多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启动了进入中国的布局。美国安利决策层果断决定投资中国,并选择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在中国的落脚点。当时这里还是刚刚开发的“荒芜地”,与之前考察听到太多的“你们能带来多少投资”不同,广州官员问的问题是“我们能帮你们做什么”。郑李锦芬因此印象深刻。这是一颗定心丸,安利找到了在中国的家。
1992年11月4日,安利(中国)工厂举行奠基仪式。那天,风和日丽,美丽的羊城接收了一位美丽的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