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打传热线 » 儿子赴烟台应聘“人间蒸发” 母亲紧急求助

儿子赴烟台应聘“人间蒸发” 母亲紧急求助

http://www.dsblog.net 2009-12-01 08:16:36

母亲李红艳拿着儿子的照片向记者求助

 

  冬日沈城清晨7时,室外最低温度达零下十几摄氏度。走在穿梭的车流中,50岁的异乡人李红艳特意戴了一顶红色的绒线帽,她说:“一是因为红色喜庆;二是因为红色醒目。找不到儿子,我死不瞑目!”11月30日,这位以泪洗面的伤心母亲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采访。

 

  儿念大学母亲陪读

 

  李红艳家住辽宁兴城市宁远乡西一村。1985年,儿子许德才出生。1998年,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突遭变故,离异后的李红艳成为单亲母亲,她含辛茹苦地供儿子念书。2004年,许德才以优异成绩考入辽宁电大电子计算工程系。李红艳也从家乡来到沈阳照顾儿子。

  单亲家庭收入甚微,为了交齐学费,许德才申请了银行助学贷款1万元。可是,生活费怎么办?母亲李红艳说:“儿啊,你放心读书吧,妈妈去打工挣钱!”

 

  母子二人积极献血

 

  4年中,李红艳骑三轮车拉过脚,蹲地摊卖过货,去饭店刷过盘子……她在辽宁电大附近租了一间廉租房,四面漏风。但每到周末,母子团聚在“蜗居”里却是最幸福的时刻。

  4年中,李红艳的娘家接二连三地出事:父亲突患脑溢血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打击患上脑血栓瘫痪在床,两个妹妹相继患病住院,李红艳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妈妈,把钱寄回家吧!我有双手,能勤工俭学攒学费!”儿子的话,成为母亲的精神支柱。

  虽然生活清贫,但母子俩都有一颗善良助人的心。2004年,他们从电视上得知有位市民遭遇车祸,急需输血,母子俩牵手登上献血车献血,结果,母亲为AB型,儿子为B型,母亲的血成功救治了伤者。

 

  南下烟台应聘成功

 

  2008年秋,许德才大学毕业了。几经周折,他在皇姑区一家网吧找到计算机维修的临时工作。他省吃俭用,每个月按时向银行还助学贷款。母亲也日夜打工操劳着,她满心憧憬着未来。

  可是,美梦在2009年4月破碎了:通过一则招聘启事,许德才得知山东省烟台一家企业招工,月薪数千元,包吃包住。与母亲商量后,他背上行李乘火车南下。几天后,他用一个烟台的手机号给母亲打来电话,称自己已应聘成功,是一家生物制药企业。之后,他每天都给母亲发短信报平安。

  4月3日,李红艳接到儿子的电话,称需要生活费。当时,李红艳正在医院当护工,她赶紧将手头仅有的300元钱通过银行汇款汇过去。

  始料不及的事发生了:从此,儿子杳无音信!李红艳一遍遍拨打那个手机号,传来同一种冷冰冰的声音:“已关机”。

 

  儿子身陷传销魔窟?

 

  “与儿子失去了联系,我整日哭成泪人,度日如年啊!”李红艳说,7个多月过去了,迄今为止儿子仍没有音讯。因不停地哭,自己的双眼视力骤降至0.2和0.3,同时,耳鸣、头疼越来越频繁。

  这期间,她去过儿子所在大学、曾打工的网吧等地四处寻找,却没发现一点线索。“儿子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可是他办事沉稳,从来不惹是生非。除非……”李红艳哽咽着说,她曾听说过传销害人,莫不是儿子深陷其中,被限制了人身自由?她越想越怕,可是自己一没有路费,二没出过远门,茫茫人海,她如何去烟台寻子呢?

  即使这样,她仍然咬牙坚持打工挣钱。“我每月都要替儿子按时向银行还助学贷款,我每月都要替儿子缴纳手机充值费。”李红艳一面说,一面拿出收据展示。她说,无论怎样,做人“信誉”二字不能丢。

  当日,本报记者与《烟台晚报》取得联系,两家媒体将同时刊发稿件及照片,帮李红艳寻找儿子,请知情者帮忙提供线索。《烟台晚报》热线新闻部记者何晓波电话:0535-6631262;《沈阳晚报》记者唐葵阳热线电话:024-81060851。

来源:沈阳晚报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