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打传热线 » 远离传销陷阱 江苏如皋捣毁百人传销团伙纪实

远离传销陷阱 江苏如皋捣毁百人传销团伙纪实

http://www.dsblog.net 2010-02-21 07:51:57

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传销组织11名主要骨干。  洪君 摄

    去年年底,来自河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的青年男女160多人,从浙江富阳和江苏常州分别包乘两辆大巴齐聚如皋。他们到达如皋后,分散租住在如城镇6处闲置的商品房内。白天,他们集中到租赁的教室上大课;晚上,他们分散在各个寝室讲小课,大肆传播传销业务知识,梦想通过传销发财。春节前的一天,如皋公安、工商执法人员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70多名执法人员经过两天两夜逐个审查。 1月28日,根据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宣布对组织管理或授课的11名主要骨干进行刑事拘留,工商机关宣读了对参与传销活动尚不够刑事处分的11名人员进行罚款处罚的决定,并对其余受害人员进行教育疏导,让他们远离传销,步入合法打工赚钱的正轨。


    年少无知 合同当成营业执照


    在这群参加传销活动的青年男女中,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28岁。传销组织以销售广州市津美日用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姿生源”系列化妆品作为幌子,以此骗取社会上那些好逸恶劳人员加入其组织。传销组织只要发展对象交纳2900元购买一套所谓化妆品就算成为会员,购买两套就算“走向成功”。实质上,被发展对象根本没有产品可得。一旦加入这个组织,传销组织就会宣传实现富翁梦想,让你继续发展下线,给你所谓分级提成。

    湖北武汉市22岁的农村姑娘周某在接受执法人员调查时,开始坚称自己从事的行业“不是传销,是直销,是卖货”。当问其是否有直销员证时,她竟然说:“我有营业执照。 ”传销还有营业执照?执法人员大惑不解。经进一步询问,执法人员才知道,周某所谓的营业执照,原来是与上层经理签订的加盟合同。分明是合同,可传销的上层人员偏偏故意将其写成“营业执照”。难怪,这些刚刚走出校门没有经商经历的青年人,将合同与营业执照混为一谈。传销授课人员每天给新人洗脑,统一口径,对外从不说传销二字,而是说“直销”,是“卖货”。社会上的一些群众对于直销与传销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因此,传销人员就利用人们的模糊认识而忽悠众人。


    布局设套 搜寻猎物紧盯不放


    传销组织通过各种途径盯上传销对象。他们经常通过QQ聊天的方式,了解对方详细情况,或以帮助找工作,或以谈情说爱为手段,寻找吸收对象。只要觉得这个对象符合猎取的条件,就千方百计地紧盯不放。

    当然,传销组织也不是盲目吸收新人的,他们筛选后对符合吸进条件的对象才“邀约”。他们筛选的对象一般是小钱看不起,大钱挣不到的人;做生意失败,想东山再起的人;穷日子过怕了,想翻身的人;喜欢赌博的人;劳改释放,对现实不满的人员等等。邀约的途径,可以是电话、书信、上门、侧面、网上等多种形式。

    传销组织有严密的纪律要求,比如,新人面前不准谈生活费、舞费,发展课、上线课、被子钱;不准打听谁是上下属关系;不准打听谁的朋友来了,谁的朋友走了;不准打听领导的事情;相互串寝不得问你去哪里他去哪里等等。

    对邀约进来的新人,第一天,让传销人员陪其玩,消除其担心害怕的恐惧心理,灌输其不管干什么行业,只要有钱赚就得干的理念。从而达到让新人放弃打工投入传销组织的真正目的。他们所讲的这一切叫做“新市场营销计划”。他们要求从事传销要具备“脸皮厚”、“嘴皮厚”和“脚皮厚”的“三素质”。所谓“脸皮厚”,就是在推荐新人和带新朋友加入过程中,如果发现新人不愿,甚至对自己打骂,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嘴皮厚”,就是不管新朋友爱不爱听,你都要唠叨,但其中要做到“三谈”,即谈人生、谈理想、谈未来。“三不谈”即不谈公司、不谈产品、不谈制度。“脚板厚”就是新朋友走到哪要跟到哪,不能让新朋友偷打电话,而后偷偷跑掉。

来源:江海晚报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