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财经报道 » 三峡总公司原老总:盼大洪水检验三峡工程

三峡总公司原老总:盼大洪水检验三峡工程

http://www.dsblog.net 2010-03-22 09:26:10

“希望反对的人都到三峡看看”

《瞭望》:你主持三峡工程建设十余年,觉得有什么自豪或遗憾的事?

陆佑楣:干得好那也是大家干的,每年回过头来,看着所有事情都是按照计划进行,质量、进度、资金都良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当然,中间出现过大坝裂缝。这个炒作得过分了,有些人在媒体上说,三峡工程是豆腐渣工程,裂缝大得手可以伸进去,甚至有说大得汽车都可以开进去,从何而来呢?只不过是表面裂缝,是大坝建设常有的事情,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不会产生任何质量隐患。但是出了裂缝总不是好事情,应该认真对待。如果今天再重新开始建设三峡工程,我相信一定会做得更好。

《瞭望》:有没有因为反对、质疑意见被动过?

陆佑楣:潘家铮(另一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现为两院院士)说过,反对意见是最宝贵的意见。的确,不同意见提醒我们要考虑更加周全。虽然反对声没有影响到工程进展,但舆论上的压力还是存在。

像(大坝表面)裂缝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弄明白,但就是没有什么人真正去现场看。台湾的郝柏村(曾任台湾“行政院长”)去三峡工地看了后,就感叹说:“这哪里是豆腐渣工程?这是铜墙铁壁啊。”

舆论成了那样,国务院领导也极为重视,有过好多批示。而且国务院领导亲自到工地,爬脚手架实地察看,一看心里就明白了,也让我们解脱了。

不过,从那个时候开始,为保证三峡工程的质量,我们建议国务院组织一个质量检查专家组,每年组织全面检查,向国务院提交一份负责任的也是最权威的报告。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就在1999年成立了。

《瞭望》:在三峡建设期间,如水利专家陆钦侃等人多次上书、发表文章提出异议,你和他们有没有过交锋?

陆佑楣:没有直接交锋。他们几十个人联名写信,其中没有几个真正懂水利。没开工之前,他们反对建;开工以后,他们说水位不能高;大坝已经浇到某个高程,他们说要停下来,不要再往上;都浇上去后,他们说底孔不能堵……就这样一步步地阻挡。他们自认为正确,其实是不了解真实情况。

懂水利的也就是陆钦侃同志等少数几个,但陆钦侃也没有来三峡工地真实地看过,我们曾想请他过来看看,但他没有来。李锐同志来的时候,我还问,“你怎么不把陆钦侃带来?”说是年龄大了,不便出行。

《瞭望》:李锐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曾回忆过2002年访三峡工地的事情。当时为什么要请他过去?李锐估计是想让他讲讲好话。

陆佑楣:那倒也没有。他是反对三峡工程的,所以就想请他来看看。我希望反对的人都到三峡看看,把真实情况弄清楚。

李锐是水电系统的老部长,我们早就认得。他以前的一条反对理由是生产的电力用不完和建设资金的困难,后来,大概是重新论证时期,在一次水力发电年会上,我见到他,很坦率地跟他说:你五十年代反对三峡工程是正确的,但中国发展到现在你再反对就没有道理了。

那次去三峡,他看了后很高兴,他说:我看了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在管的工程,我也放心,但是我年纪大了,要改变我自己的观点也难了。就像女儿要出嫁,在结婚之前家长总还要发表一定意见吧,现在已经成事实了,当然希望他们过得好了。

他还是希望三峡能干好啊。

《瞭望》:其他反对者呢,有没有当面交锋、沟通的情况?

陆佑楣:很多反对的人,因为不是专业人员,缺乏科学的态度,用时髦的语言来误导公众舆论。真要深入探讨,他们都知道自身没有说服力,所以一直不和我们进行正面探讨。我有一个美国的亲戚,曾听国内一位三峡工程的反对者在美国作相关演讲,会下找这个人要求聊一聊,但被拒绝了。

“希望来场大洪水检验一下”

《瞭望》:1992年三峡工程议案说明的附件中有一句:“水库分期蓄水,将留有一个对库区泥沙淤积进行观测、验证的时期。这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方案。”这被一些“反方”人士认为是“正”“反”双方的妥协、约定。1993年批准的三峡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拟2007年蓄水至156米,2013年最终蓄至175米,留有6年观测期。而后来实际是,2006年蓄至156米,2008年就开始175米试验性蓄水。另外,根据陆钦侃等人2000年的建议书,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有不少关于2009年175米蓄水的说法。他们认为这违反了当初的约定。这里面有何需要说明的情况?

陆佑楣:上世纪90年代没有确定2009年开始175米蓄水,三峡总公司这边的人当然希望早一点蓄满它,早一点发更多的电,意图是好的,但是必须根据初步设计来。如果要提前,需要国务院重新批准。2008年175米水位试验性蓄水是国务院当年批准的。

来源:新华网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