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具有神秘力量 未来10年的10条品牌法则
http://www.dsblog.net 2010-03-25 13:41:10
第四,口碑比广告更有力。
有必要正视这样一个反差:过去数年,不少本土化妆品在央视投广告累积数亿,但在网上鲜有消费者关注;而一些传统国货精品,电视广告投入接近于零,却在网上聚集了大批忠实粉丝为其摇旗呐喊,品牌影响力远胜众多所谓央视上榜品牌,一些曾经失落的传统品牌在网络上复兴的潮流竟悄然兴起。
这就是网络口碑的力量;很显然,电视广告的虚火越来越盛,只能证明我们对这股能为我们创造突破机会的力量十分冷淡与麻木。
无论你广告有多响,消费者在购买之前一定会上网了解口碑,根据网民点评来决定是否购买,这将成为一种普遍的消费形态。
网络化的一代是未来,是企业的战略高地,是新大陆。
没有口碑,你就成不了影响未来的哥伦布。
第五,跨媒体整合。
口碑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打通数字媒体与非数字媒体的任督二脉,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整合传播,将是未来10年企业必须潜心修炼的功夫。
传统的线下营销,新兴的线上传播,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共同构成三维一体的跨媒体传播,将是未来的基本传播模式。随着社会不断碎片化、传播成本不断攀升,唯有能够实现这一模式的品牌才可能好好地活下去。
非整合,不传播,这就是我的忠告。
第六,广告即信息,信息即广告。
互联网时代的先知、地球村的命名者——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信息,信息即媒介”,套用其说法可以讲:广告即信息,信息即广告。数字化时代,一切能形成传播力的信息都是广告,一切好的广告都将成为病毒般可无限复制的的信息。企业将不只是产品制造者,更是信息制造者。通过整合娱乐、公益、活动等制造品牌信息的企业将是注意力之王。
第七,媒介即终端,终端即媒介。
终端与媒介是企业与消费者接触的两个基本界面,这一点不可改变;但企业家应该预见到的变化是:未来,所有的销售终端都会媒介化,而所有的媒介都有可能成为一个直销的平台;网络将媒介与渠道融为一体,将这点推向了极致。
媒介与终端的边界逐渐模糊,任何一个渠道、终端都可以视为媒介,任何一个媒介都可以当做销售平台来对待;二者互为渠道、互为媒介,能作如此思考的企业必定能够引领市场。
第八,软比硬更重要。
将产品喻为营销硬件的话,价值、体验、互动、沟通、尊重、聆听便是营销的软件;当产品越来越趋向于同质化,软属性作为变量最大的元素也将发挥最大的竞争力。
看看财富杂志500强名单的变化,你会发现,排在前面的公司越来越软,原先的硬公司越来越靠后甚至消失。
今日的IBM与其说是一家电脑公司,不如说是一家服务公司;今日的苹果与其说是一家高科技公司,不如说是一家创意公司。
未来,人们买的是一种产品,不如说买的是一种符合其生活方式的体验。
认识到这一点有什么意义?
无他,你的公司应该有更多元、更丰富、更感性的人才结构,以满足市场对价值、体验、互动、沟通、尊重与聆听的需求。
第九,80当道。
新十年,将是由80后定义与重塑品牌语言的时代。对于很多公司这是一种威胁,但这也给了新企业与新一代的企业家以机会。
今日企业界话事的人,大多生于毛语录时代,新一代消费者看电视广告会觉得投放这些广告的企业老板是外星人,思维模式与语言都是上个世纪的风格,用句流行语:真的太out了!产品是卖给新一代,但品牌思维意识、沟通方式与目标人群在两条根本不可能交叉的轨道上运行;这样做,过去十年还可以敷衍;一旦80年代人的话语权得到巩固,这些做法很容易被淘汰。能像动感地带一样做得让新一代很有自己人感觉的那种品牌少之又少。
第十,当然是中国命题。
不要忽视新一代消费者的中国情结,不要忘了近年来流行的中国风主要由80后推波助澜,这样你才不会对越来越当红的中国元素的未来影响力表示怀疑。
中国命题,这是一个古老而颇具新意的话题。
十条,看起来似乎有点啰嗦,有堆砌之嫌;但是,一年要能消化一条的话,似乎却显得有点太勒紧裤腰带了。
- 和治友德|国际劳动节:健康小长假 快乐过五一
- “有助于维持关节健康”拟纳入保健功能目录
- 关于防范聚集式传销和涉老虚假宣传提醒通知
- 施秉县市场监管局开展打击传销宣传活动
- 平潭市监局征集线索 加强涉老保健品监管


- ·2025保健食品政策法规密集落地
- ·沃德绿世界深化全球布局
- ·太阳神通报冻结4月违规账号
- ·双迪桃花公司与守正电商团队正式签约
- ·小程序不到半数直企在玩
- ·康美时代第一季度市场违纪整治通报
- ·《完美(中国)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
- ·三生付爱清:从三尺柜台到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