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本土化样本:在妥协与坚守中不断抉择
http://www.dsblog.net 2010-04-29 14:01:04
在与政府沟通的同时,安利积极寻找转型方式。3个月之后,安利以“店铺销售加雇佣推销员”的方式转型经营,成为首家获批全面恢复经营的公司。
郑李锦芬坦言,安利(中国)一路是摸着石头过河趟出来的。在中国直销环境及政策法规的变迁中,安利5次对营销方式做出重大调整,5次暂停人员加入。但安利始终坚守中国市场,理解并尊重中国国情,积极调整自我,安利也一次次地找到出路。
妥协与坚守
“以退为进。”郑李锦芬以此来概括安利中国的本土化之策。
在美国,传统的直销是一种多层次计酬,不设店铺、不做广告,只靠口碑传播的经营模式。但15年来,安利为了适应中国特殊的国情作出了诸多调整。从进入中国之初获批以多层次直销经营,到1998年采用“店铺+雇佣推销员”方式的转型经营,再到拿到直销牌照后按照直销法规铺设服务网点,并推出“直销+店销+经销”的多元化营销模式。
作为直销企业,安利(中国)在几个方面开了先河。首先,安利拿到直销牌照后,结束了无店铺的直销模式。目前在中国197个城市开了237家店铺。“以前做直销认为每开一个店铺就增加租金、劳务等不少成本,但现在发现店铺对生意有帮助,外界对安利公司更有信心了。现在安利香港、台湾也都开了店铺。”郑李锦芬说。
同时传统直销靠口碑传播、直销员推介,但安利中国却打起了广告。
郑李锦芬回忆道,“1998年政府发布直销禁令后,外界对安利的认识变得非常消极和负面。别人问我们的员工,他们说帮助安利打工,感觉很没有面子。因此,安利迫切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办法把公司的声誉扭转过来,将安利的准确信息传播出去,以挽救营销队伍及员工。”
于是安利作出了一个革命性的转变——采取大手笔的广告宣传,包括户外广告、平面广告、电视广告等,还在体育营销中请了伏明霞、易建联、刘翔等体育明星和国家体操队代言。
此外,安利(中国)培训中心于2004年5月成立,是安利在全球开设的第一个营销人员专属培训机构。“我们的销售队伍非常庞大,在中国的营业额每年有1%用于人员的培训,包括教他们做销售的步骤和推销的技巧,怎样了解消费者的心态,怎样管理品牌,还有情商之类的高端课程等。”郑李锦芬说,目前安利在中国有活跃的直销人员16万,经销商10万,而这些人的行为都反映了公司的形象。
当然,这些也都得益于安利美国总部的支持。事实上,当1998年禁令颁布不久,郑李锦芬在向美国总部汇报时,老创办人理查·狄维士只说了两句话:“总部可以给你们什么帮助?”,“我们会坚持到底!”而安利总部也从未将美国模式硬套到中国市场。
- 郑李锦芬任团结香港基金总干事 获董建华赞誉
- 郑李锦芬已辞去思捷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一职
- 雅芳三任女高管叶靖慧 雅芳中国的郑李锦芬?
- 安利前任高管郑李锦芬辞任思捷独立非执董
- 海尔新二代管理层带来物流及电子商务的专业


- ·2025保健食品政策法规密集落地
- ·沃德绿世界深化全球布局
- ·太阳神通报冻结4月违规账号
- ·双迪桃花公司与守正电商团队正式签约
- ·小程序不到半数直企在玩
- ·康美时代第一季度市场违纪整治通报
- ·《完美(中国)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
- ·三生付爱清:从三尺柜台到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