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财经报道 » 吴敬琏:担忧中国像日韩一样陷入债务危机

吴敬琏:担忧中国像日韩一样陷入债务危机

http://www.dsblog.net 2010-06-08 16:45:10

记者: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一直倾向于服务大型企业,怎样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吴敬琏:在改革过程中可以用四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是建立股份制银行,或者将一些城市的信用合作社改造成为城市商业银行。比如台州几个由信用合作社改制成的小商业银行,他们做中小企业贷款做得就比较好。

第二,可以在某些地区建立私人银行,一些经济学家已经在呼吁,但管理当局对此一直有顾虑。小银行应对风险能力差,一旦出现挤兑就没法应付。虽然经济学家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应解决方案,但管理当局对这方面(的限制)一直没有放松。

第三,像孟加拉国那样建立小额贷款公司,中国20年来在民间已经有很多发展,比如说经济学家茅于轼和汤敏这十多年来就一直在农村发展小额贷款,做得很不错。

但现在这方面的法律框架还很不清晰,我国有一个罪名叫"非法融资",但非法融资的界限却不清楚,要呼吁立法机关尽快制定法律,划清界限。

第四,就是为风险资本(VC)和私人资本(PE)准备条件。中国VC和PE行业的大体框架已经建立,但现在仍然运行得不是很正常。由于监管存在一些问题,相当一部分PE和VC走向短期化,不是进行长期投资而是希望几个月就能通过上市撤出投资赚到钱。

 

记者:为什么去年中国银行业信贷宽松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仍在抱怨贷款难?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才能让银行愿意为这些企业提供贷款?

吴敬琏:去年银行根据管理当局的要求发放海量贷款,规模在9.6万亿到12万亿之间,贷款增加了39%。但是对中小企业却发生了挤出效应。

因为这些海量贷款是按照管理当局的要求发放的,商业银行出于自己的安全考虑,选择向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国有企业发放贷款。这是个理性的考虑,因为这个贷款数量太大了,今后在经济走向下行段的时候,就会出现坏账。

商业银行的各级人员考虑到将来出现坏账会追究他们的责任,就优先向那些有国家项目的国企发放贷款。如果出现坏账,就可以推卸责任说我是贷给国家项目的。所以去年虽然有大量贷款的发放,但中小企业仍然融资难。

要解决这个问题,大概只能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宏观经济政策要稳一点。不要大量的注入贷款。另外还是要强调银行的独立、自主决策,而不能由管理机关要求他们发放贷款。

 

好的制度不能靠政策

 

记者:你一直说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是体制改革,那体制改革最大的阻力是什么?在短期内这种阻力会不会有削减?

吴敬琏:体制改革进展缓慢的原因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阻力不行,一方面是动力不行。从阻力来说,最主要的阻力就是所谓特殊利益集团,就是在现有体制下获得利益的人不愿意改革。就经济利益来说,现存体制中政府配置资源权力过大,政府干预经济过大,这就是双轨制,在双轨制的体制下寻租的机会就非常多。

另外一方面是动力,从政府方面来说,它需要有政治上的远见,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要克服阻力,要牺牲我们关联队伍中的某些既得利益。从我们公民来说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考虑长远问题考虑得比较少,虽然我们中产阶级的人数在增加,但是坦白说,我们中等收入阶层对于自己的根本利益认识不足,就是自觉性不足,觉得我有好房子、好车子就足够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公民意识不高,光是考虑到是一个家庭的成员,而没有考虑到我是一个公民,我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我要去推动改革、我要去监督政府。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