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深度报道 » 吴英多封家信曝光 被抓后回应陪睡借钱质疑

吴英多封家信曝光 被抓后回应陪睡借钱质疑

http://www.dsblog.net 2011-04-19 11:23:21


  掮客,生意
  “人的一生拥有的财富早已注定,如果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超过了所拥有的极限,那么他必定要付出代价。”
  吴英与骆华梅相识于义乌人杨军的介绍,骆华梅又将自己在义乌文化局的表哥林卫平介绍给了吴英,于是林卫平也成了吴英口中的表哥。家人并不知道吴英与这两个义乌人之间的交情有多深。事发之后,林卫平成了吴英案当中最大的放贷者。
  吴英通过杨军第一次找到林卫平和骆华梅是2005年,几个人约在茶楼里面谈。坐在林卫平、骆华梅面前的吴英不过24岁,跟大多数年纪相仿的县城女孩差不多打扮,“很腼腆,没什么话说,都是杨军在帮忙介绍”。
  林卫平和骆华梅从杨军嘴里知道,吴英要开足浴店和KTV,想借500万。他们对这个女孩毫无信任。况且500万,在民间资本活跃的义乌又是多么小的一单生意。“年纪太轻了,估计是没什么实力。”
  林卫平和骆华梅还是有点犹豫,打算亲自去东阳看一看,车开到一半突然又折回去了,“心里不舒服,赚这么点钱搞得这么辛苦划不来”。更何况,不熟不借是他们的习惯。吴英第一次向林卫平借贷失败。
  一年之后,再次找到林卫平和骆华梅时,吴英“已经变了个样,能干起来了”,她带着白马服饰城的摊位项目找两人借3000万。林卫平和骆华梅觉得吴英的经营思路好,刚好手上有闲钱,并且他们还听到前一年吴英从别人那里借到的500万资金坚持下来了。这一次,他们把钱借给了吴英,双方的借贷关系一直维持到事发。
  随着吴英的商业网络越铺越大,她的资金源头就更加像一个谜。她走向掮客成为一种必然。
  在东阳、义乌一带,像林卫平和骆华梅这样的掮客并不少见。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即使是大企业背后也有民间资本在支撑,而作为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想从银行那里获得贷款是几乎不可能的,所有的中小企业都是靠着各种民间资本发展起来的。
  “我们东阳人去外地包建筑工程,一下子要几个亿,房子建到一半,建筑材料要钱,工人工资也要钱,这些钱银行贷不出来,就只能去借。”房地产投标需要几个亿,在掮客那里很容易就能借到,中标之后连本带利,掮客和下线们都能赚上一笔。
  潜在的需求刺激着这块区域的经济神经。头脑灵活、人脉广的人悄悄地做起了这笔生意。依靠着熟络的人际网,民间资本渐渐汇聚到掮客手里,再由掮客借贷出去。
  在这里,民间借贷是一种风气,也是生财之道。
  人们似乎都清楚高利贷背后同样存在风险,但并不妨碍他们将钱交给掮客。维系双方合作最重要的保障就是信誉。掮客们对于每笔生意也甚为谨慎,不熟、实力不够、收益不大的都有可能被他们拒绝。他们依靠自己的人际关系网铺开各种管道--哪家有钱,哪家缺钱都在他们掌控之中。做到一定信誉的掮客往往就像等鱼上钩的人,很多借贷者主动找上门来,出于不信任他们可以拒绝任何一笔生意,“至于那些十几万、几十万的散户,纯粹做个顺水人情,有钱大家一起赚。”
  赚钱始终是所有人利益的交集。放在掮客手里的借贷利息往往是银行的十倍甚至几十倍,期限越短利息越高,而处于借贷者与放贷者之间的掮客仍能攫取一笔不小的利息差。
  “利息这样翻滚下去不得了,几乎是钱生钱,24小时睡过去就可能已经发财了。”
  那些缺乏信息和资源的人则将眼光投向所谓的地下钱庄。在东阳、义乌等地,除了允许放贷的正规典当公司,地下钱庄以寄售行、投资公司、调剂公司等各种形式变相挂牌经营,“开个门面本身就在打广告,告诉人家这里是可以借钱的。”
  典当公司的利息一般比银行高4倍,而投资公司、寄售行则高出8到10倍之多。地下钱庄再将利息不断抬高,“到最后利息根本吃不消”。
  很少有人觉得这是一场赌博,而更愿意相信这是比炒股票来钱更快更稳当的投资。“如果要赌博为什么不去澳门?”
  即使在吴英出事之后,一些掮客仍然相信,只要有人肯借钱给她,她或许就能把资金缺口填上。而对于掮客背后那些形形色色的借款人来说,民间借贷就像是把鸡蛋分别投到各个篮子里,这样对于掮客和借款人来说,都不致于因为一笔生意的失败而彻底崩盘。
  林卫平、骆华梅与吴英的私人交情并没有外人想象的深,只是偶尔通几个电话。等到有天林卫平到东阳一看,才惊讶地发现吴英的场面已经铺得这么大了。他们都觉得她想出名,特地跑到东阳把她骂了一通。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生意还是做到外地比较好”。
  这种考虑基于一些当事人不愿说的微妙因素。“太多人都在参与这样的生意,领导干部也不例外,公务员的身份反而更吃香。”事后有媒体爆出吴英背后的债权人名单中有部分是官员。
  骆华梅曾多次劝吴英“把外面的钱搞清楚”,意思是让吴英把从别家借的钱还清,单纯从林卫平一处借贷,“钱要多少没有关系,但不要东借西借。”
  吴英没有听进骆华梅的话,她还是从义乌人杨卫陵、杨志昂兄弟那里借钱,直到2006年底,杨氏兄弟从特殊渠道获悉吴英资金链即将断裂,将其软禁。
  按照当地的隐晦说法,借贷人失踪无疑会引起掮客和下线们的恐慌。在这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圈里,只要有人破坏游戏规则,就会导致全盘皆输的结局。“资金链出现断裂之后,一旦有人闹起来,事情就会变得很麻烦。”
  在吴英失踪的8天里,人们暗自猜测她是不是“卷钱逃跑”。这种恐慌多少成为吴英最后落陷的导火索,而“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也成为决定她命运的重要依据:按照我国法律,非法吸纳公众存款的最高量刑是10年,而集资诈骗则最高可判死刑。
  “人的一生拥有的财富早已注定,如果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超过了所拥有的极限,那么他必定要付出代价。”吴英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
  
  急转直下
  “你们没必要这么关注我,我只是个企业家,不是娱乐明星”
  那个晚上,徐玉兰一直想不明白,吴英为什么给她打了电话让她去杭州,又吞吞吐吐什么也不肯多说。还有房间里的那个女人,硬要跟她们挤一张床。徐玉兰和吴英睡一头,那个女人睡另一头。徐玉兰并不认识那个女人,只知道是守在宾馆那群人当中某个男人的妻子。
  躺在床上,徐玉兰觉得气氛不对劲,她没有和吴英说上一句话。半夜,睡在床那一头的陌生女人轻声接了电话。徐玉兰已经察觉事有蹊跷。她觉得吴英可能早就感觉到了。但是她为什么不给自己一点暗示呢,哪怕一个眼神,她也会有数。徐玉兰事后这样想。
  第二天中午,徐玉兰吃完中饭回到东阳。吴英被几个人从杭州带到了安徽马鞍山,她的司机被安排到另一家宾馆。按照吴英的说法,这是一场早有预谋的绑架,而绑架她的人就是她在义乌的债权人杨志昂、杨卫陵等人。事后,徐玉兰和丈夫努力回想杨志昂的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两个在各方说法里形象模糊的义乌掮客也是最早放贷给吴英的人。
  骆华梅听闻吴英失踪的消息,给吴英发了一条短信。吴英告诉他,自己跟杨志昂、杨卫陵兄弟在一起,谈一宗珠宝生意。之后,骆华梅接到了吴英从温州打来的电话,用的还是公用电话。几天之后,骆华梅通过手机定位找到了在镇江的吴英,把她接了回来。
  吴英回到义乌后,在公司一位高层的陪同下去公安局报了案,公安局没有受理。几天后,她收到了一个装有两颗子弹的信封。
  “绑架期间,先后到过杭州、温洲、安徽马鞍山、江苏镇江,对我进行搜身、猥亵,扬言要将我杀死抛入江中,并强迫我签署空白文件三十余份,将我携带的现金数万元、现金支票330万、银行卡数张(强迫告诉密码)洗劫一空。12月27日他们派人到东阳将我上亿元的珠宝拿走,又在同日将我公司的14处房产的全部证件,29辆汽车的全套文件及有关财务凭证全部拿走……”
  这场当事人说法不一、未被公安机关受理的绑架案成为吴英命运急转直下的讯号。2007年1月,吴英在杭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外界对她的各种质疑,她说“你们没必要这么关注我,我只是个企业家,不是娱乐明星”。
  2月5日,当吴英买好从北京回杭州的机票准备登机时,被公安机关扣下。“事隔一年多,仿佛一切都刚开始。2007年2月6日对于我来说是改变命运的一天。”吴英后来回忆说。
  被抓之后,有人问她,“你那么多的钱,是不是陪他们睡觉他们才借给你的?”吴英反问,“陪他们睡觉还会要那么高的利息吗?”
  本色集团以及下属的本色一条街在吴英被抓不久后被查封,本色的员工仍然记得那天刚好是发工资的日子。伴随着坊间各种传闻,年轻女富豪落陷成为这个小城当年最大的新闻。曾经被热捧的“本色”一条街,也在这之后迅速衰落下去,其中还包括即将营业的一家省内最大的网吧。
  就像一场烟花,事后有人这么形容吴英的命运。
  “如果没有出事,本色的无形资产可能超过30亿。”吴英身边的人至今仍然相信超前的商业模式一定能创造可观的利润。在东阳以及周边的义乌等地,“本色”商业模式在悄悄被一些商家所效仿。
  质疑也一直存在。“如果按5分利息算,3000万的本金,每年光是利息就有1800万,那要多好的利润啊?哪有这么好的生意。”一位温州私营企业老板说。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