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财经报道 » 乔布斯苹果DNA留下人性的科技“遗产”

乔布斯苹果DNA留下人性的科技“遗产”

http://www.dsblog.net 2011-10-28 14:09:24


  在笔者看来,乔布斯倡导的人性化的科技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技术产品的价值观问题。在人文学者那里,早年致力研究技术史的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第一次从技术哲学高度提出了“机器与人的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问题,他宽广的史学视野提醒人们,技术发展不仅改变了物质世界,但事实上技术对于人类文化和精神层面施加的影响只会更加重要和深远。在乔布斯那里,他的艺术家气质和独特的人生经历促使他在发明个人电脑伊始,就开始思考个人电脑的目的和用途,从这一点来看,人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能从偶然一次参观施乐的访问中,马上意识到图形操作界面对于个人电脑的重要性,这就像后来苹果公司在发明iPhone时乔布斯坚持只能用一个按键一样,在乔布斯的眼里,个人电脑从来就不是什么高科技概念,对一个普通用户而言,易用和好用和用它来做什么永远是最重要的,这些都远远超过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应用复杂性。正因为如此,在乔布斯生命的最后10多年里,我们看到了苹果对于产品的雕琢已经近乎了追求完美的偏执,这种把人的使用作为技术产品价值观的追求,已经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工业设计层面,在乔布斯后期领导开发的一系列产品iMac、iPod、iPad、iPhone中,我们都能看到乔布斯和他的团队赋予产品的一些真正与众不同的特质,它们无不洋溢着积极、热情和追求完美,焦点全部用力在人们的使用和用它来做什么上。iMac之精致,iPod对数字音乐的贡献,iPad不再是平板电脑的概念,本质上就是一个用户不离不弃的娱乐和工作终端,而iPhone的简约和拥有缩微版iPad功能,的确重新界定了移动电话工具。
  人性科技的第二个特点是对美好形式和用户体验的关注。用乔布斯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越充分的理解人性的体验,设计的就越好”。机器时代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其产品惊人的大规模复制能力,这一点就像微软的操作系统、英特尔芯片和IBM当年发明的PC机,为了追求超额利润,统一性、标准化和可替换性就成了工业界通行的唯一标准。对于乔布斯而言,“所思不同”(Think Different)的与其说是希望苹果公司通过产品的差异化去实现商业追求,还不如说这样的产品理念更多基于他本人的生活体验。乔布斯出身社会底层,也曾受到60年代美国叛逆文化运动的“沉浸”(当年的“垮掉的一代”就发迹于旧金山,直到今天,旧金山也是美国艺术和文化的“另类”基地),他受过佛教的洗礼,后来又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更有幸的是他对技术、艺术和宗教热爱之余,正好赶上和抓住了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个人电脑在美国蓬勃发展的大时代机遇。个人生活经历方面的独特际遇从一开始注定使乔布斯成为美国IT业的一个“另类”,事实上,他的特立独行风格也证明了这一点,乔布斯曾经有过这样的自我总结:“这能力并不多见。行业里的多数人并没有多元的经历。所以他们没有太多的点去连接成线,所以遇到问题时,他们只能完成缺乏广度的线性方案。”这里乔布斯说的“点”就是指一个人丰富的生活体验和人生经历,与硅谷那些喜欢“线性”机械思考的技术工程师不同,乔布斯只能是这个大时代的一个“另类”,他对于创新和美好的执著,使得超越了比尔•盖茨这类企业家形象,其独特的艺术家特质和哲学家气质更使他的目光越过了技术主义的局限:一个美好的产品不仅技术卓越,而首先必须是一种从美好的形式开始,最终以一种美好的体验结束。对产品的个性、品质和用户体验的追求,我们能看到乔布斯身上的“生活家”气质,这种气质和美学有关,而不再只是技术上的偏执生存法则。
来源:凤凰网科技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