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专家观点 » 胡远江:从一批文章看直销业急待解决的问题

胡远江:从一批文章看直销业急待解决的问题

http://www.dsblog.net 2006-11-07 09:42:30

    长期差旅生活,整天踯躅于一些浮躁通俗之事中,少有闲暇仔细研磨文章,心内正有诸多遗憾;于是乎下定决心,把自己锁在办公室和书房中几天,认认真真浏览了中国直销行业的几大知名网站,如以“资讯丰富”见长的龙传人网站、以“自由博客”见长的中国直销博族网、以“专家论剑”见长的中国直销专业网;结果斩获甚丰。其中,尤其是一批专业研究者的文章,让人看后不忍释卷,确确实实于内心深处感觉到一股股快乐涌动。在这些文章中,有杨谦先生的《法律的平均值》、萧竹小姐的《直销业的“集体忧虑”何时休》、鲁乾先生的《直销怪象试评说》、天问先生的《直销2.0趋势是行业发展规律》、陈亮先生的《重建直销信任,何时不再做骗子》、龙传人先生的《中国直销需要诚实和谐》、吴培伦先生的《中小型直销企业:如何取胜海外市场》、常远山先生的《投资人和经理人不和谐的深层分析》和阳林峰先生的《中小型直销企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等。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反复研读,我发现:以上诸多文章中所论述的问题恰好是整个中国直销行业所共同面对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中间的思考者不仅仅是直销企业、直销从业人士、直销业的研究者和观察学者,同时还包括我们的职能管理部门和制定法律者。从这些文章的写作风格和情感延伸来看,作者们或睿智、或梗直、或率真、或忧思,多有“妙手文章、铁肩道义”之感,这实为中国直销行业之大幸,弥足珍贵!
    
    杨谦先生是中国直销业的学界泰斗,16年来从事直销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他的另外一位搭档王义先生一道在2000年以前一直堪称中国直销理论界的翘楚。但在2000年以后,估计是受行业被清洗和禁止的原因,杨谦先生低调潜行,很少就行业发声。此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4年中国直销拉开立法序幕时方有所改观。2005-2006年以来,其就行业现状与未来进行深度思考,真知灼见便不时见诸报端了。此次《法律的平均值》就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篇。看似平淡如水的文字中,却隐藏着一个中国直销界很深邃的课题,即直销立法的市场实践性和群体适应性的问题。这个问题从中国直销立法开始时,业界与法律的制定者们便一直争论不休,如今从执行情况看来还真出现了些耐人寻味。这也就是杨谦先生在文中所阐述的任何一部法律和法规在制定时应该从市场实践出发、充分考虑法律在运行过程中的普遍适应性的问题。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会出现法律和现实之间的“两层皮”的尴尬状况。于是乎大多数企业和从业人士也会因为法律的平均值不够,自己很难做到或通过努力以后也很难做到,就自然而然会从法制轨道上做群体逃离和暗渡陈仓了,接下来引发的可能就是立法者的尴尬和法制化管理的“难作为”旅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站在一相情愿的理想主义立场和视角去立法和强行推法,而忽视了立法过程中的现实主义和法律的平均值问题,它所引发的必然是法律和执法的尊严屡受挑战,管理者和被管者大家自欺或者欺人,就象“猫和老鼠”之间的游戏一样,这样玩下去大家都会身心疲惫。中国直销业的和谐恐怕很难如期建立。杨谦先生是个谦谦君子,出语含蓄,但以笔者对整个中国直销行业的观察,他文章直击的行业最敏感和最核心的原代码命题,确实充满睿智和用心良苦。
    
    萧竹小姐是一位才女,内外兼秀,我去年在香港碰到过她。今年以来对她的了解便只在《华商》杂志的扉页上了,她每期都有文章,篇幅虽然不长,但文风犀利,要言不繁,力度能够穿越整个行业,足见用心至极。《直销业的“集体忧虑”何时休》更是她这些文章中的典范。记得宋代散文大家范仲淹在其名篇《岳阳楼记》中有言:“是进亦忧,是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他表述的是个人的进退问题,但宣泄的却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忧虑。今天的中国直销行业恰是此番景象:拿牌者忧、不拿牌者忧;企业忧、政府忧、从业人士忧;行业内忧、行业外忧;转型企业忧、灰色企业忧……如此情状,不一而足;好一副标准的“集体忧思”图。萧竹小姐能够敏锐的观察到这一切,并且毫不遮掩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委实让人钦佩。其实,以笔者观之,行业中这许许多多的“集体幽思”虽然在外在的表现上各不相同,但是其真正的原因却是可以归结到一处的,这就是“前进方向的迷失”,其中既包括对于企业、也包括对于整个行业。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文中不只看到了这种“集体忧虑”,同时她也试探着开出了一些治疗药方,如宽容、耐心、责任、关注民生等等,这实际上是一种呼吁,足见作者对中国直销业的真诚和挚爱。笔者真的希望整个行业各种忧思者能够集体倾听到这种呼吁,共同架构一个能够使大家都活得轻松一点的行业。
    
    鲁乾先生说起来也只有数面之谊,但我总体感觉他是一个颇有思想力的人。这次拜读到他的《直销怪象试评说》一文真的如此。对于中国直销行业我与它风雨同行了16年,按照常理,怎么说也可以算只“洞庭湖里的麻雀”了,行业里的阴晴圆缺、风云变化却也难不倒笔者,但是2006年以来的诸多怪象却也着实让人费解。鲁乾先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行业幻象中梳理出这些“直销怪象”,委实不易,尤其是他还能不惜背负行业部分人士的骂声公开亮剑,这就更需要智慧和勇气。中国直销行业历来如此,哼哈二将大受欢迎,行丑外扬就多少有些“道不同不与为谋了”。所以我佩服鲁乾。他在文中所列举六大怪象,确实是当今中国直销行业里的一种真实写照,无论是“机会导向、圈地作业、野鸡太多”,还是“低调运做、专家太多、可拿牌可不拿牌”等,表现虽有些荒诞,但是实际上所隐藏的却是“一把辛酸”,作者所触及的是中国直销业里一些真正的“大是大非”问题。在笔者看来,“机会导向”诉求的是直销业在中国的核心运营理念问题;“圈地作业”诉求的是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立法与执法过程中是否尊重“市场规律”的问题;“野鸡太多”诉求的是执法效率和执法效能的问题;“低调运做”诉求的是直销企业的非社会主流地位和集体幽思问题;“专家太多”诉求的是整个行业的浮夸与不成熟问题;“可拿牌可不拿牌”诉求的是整个行业心态的不正常和集体被扭曲问题,当然它也反映了业界对于直销牌照价值的普遍质疑和战略审视问题。依笔者看来,这中间那一个问题解决不好,行业里就会怪象迭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牛鬼蛇神便都可以同台起舞了,如若中国直销行业长时间以来都是这种状况,这将是整个行业的不幸,也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莫大悲哀了,它会令人心死。
    
    天问先生在2004年以前我不是太熟悉,其时他一直在雾都重庆,领导着“中国直销传播网”神龙不见首尾地穿行在中国直销业,传道、授业、解惑;2004年以后他先后出川北上,后又仗剑东行,充分展示出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独立不羁。凭心而论,他在互联网数码时代对于中国直销业的思考力确实超凡脱俗、足见智者之光。《直销2.0趋势是行业发展规律》一文正是这种思想的集大成表现。他在文中展示的以“三消”为核心元素的2.0理论以及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直销三个时代的划分确实深蕴着真知灼见。这对于一个一个年度穿行在政策法律边缘寻找更为宽广的生存空间的广大中国直销业而言不啻是点亮了一种夜行路上的明灯。在笔者看来,发端于美国的现代直销进入中国市场16年以来,始终面临着几大主题:即本土化主题;主流化主题;创新化主题;数字化主题;专业化主题;整合化主题和和谐化主题等。因为从中国16年直销业发展的历史来看,直销理论几乎没有升级换代,直销从业群体基本封闭运行,直销作业大部分采用的是“土法上马、大炼钢铁”的形而上原理,整个行业凸现的是泡沫下的虚假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部分缺失。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笔者认为天问先生的该篇文章及其所展示的系列思想力对于有些老迈、无序的中国直销业而言具有非常卓越的群体借鉴价值。“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中国直销行业如若继续抱残守缺,不创新整合,其缥缈前景必定堪忧。
    
    陈亮先生原来在《中国经营报》,今年上半年移师《成功营销》,在他身上有良好的新闻人的职业素养和执着的敬业精神。仅半年时间来,他的诸多文章都能浓墨重彩直击中国直销行业中之重大课题,实在让人刮目相看。《重建直销信任,何时不再做骗子》便能够鲜明地展示这一特点。对于笔者而言,16年的直销零距离观察生涯,企业之间因为竞争而发生的种种“潮起潮落”已难驻我怀,行业之中因为政策形势变化所引发的风起云涌也很难再让我动容;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中始终不离不弃,这就是:中国直销行业歧视的真正消除,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直销行业何是能够真正进入中国流通现代化的主流平台上,广大的直销从业人员何时能够真正进入社会主流群体。16年来,虽然拥有数千万的从业者,但整个行业依然徘徊在政策和法律的边缘地带,细思之下,确实悲凉与落寞泉涌。我想陈亮先生的文章正是屹立在这样一个行业的大背景上的,他实际上寄寓的是一种行业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对直销行业信任,行业对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建立执法信任”,这是问题的关键,这种双向度的信任关系 全面健康的建设,正是解决直销行业进入主流社会的必由之路和核心基石。在笔者看来,现在的直销行业是到了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行业自律和双向度的良性沟通应该是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关键。
    
    龙传人先生是一位可亲可敬、激情四谢的古稀老人,进入直销行业已有16年的历史了,经历了行业的所有风风雨雨,堪称一位岁月老人。岁月虽然打湿了他的容颜,但是并未打湿他的执着、热情和智慧,他是一位始终在为中国直销命运做深度思考和奔走号乎的人。在他的身上真正应验了鲁迅先生那句名言:斯人独憔悴,荷剑独彷徨。《中国直销需要诚实和谐》确实就是这样一篇大文章。在龙传人先生近似散文化的论述里,他从七、八个方面扫描了中国直销行业16年来的种种不诚实和谐问题,提出了中国直销业在未来如何共铸诚信的核心课题。这是直销业长远发展的命根子,我们整个行业必须用自己和语言和行为给出健康向上的正确答案,不可以视如草芥,任意践踏。
    
    吴培伦先生是一位扎根在市场和企业的资深传媒人,他愿意探讨问题,愿意广交朋友,因此他非常能够洞察行业的运行状态和整体需求。他的《中小型直销企业:如何取胜海外市场》应该展现的就是这种来自行业里诸多企业谋求出路和国际化发展的内在需求。自从2005年以来,中国诸多企业纷纷想重走天狮之路,“墙外开花墙内香”,但是因为“人生地不熟”,其作业前景非常堪忧。吴培伦先生这篇文章在这方面具有极具针对性的指导意义;常远山先生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顾问咨询服务的高级咨询人员,长年累月的深入企业内部,或调研,或辅导,锻炼了专业咨询人独有的“知微见著、一叶识秋”的丰富经验和入木三分的事件剖析能力。他的这篇《投资人和经理人不和谐的深层分析》笔者认为便是来自咨询实践的一篇好文章。文中所述并非单个企业的个案,而是中国直销行业的共性问题,直销行业“职业经理人群体的不稳定、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不成熟”,它实际上折射的是整个行业的不稳定和不成熟。这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阳林峰先生来自于市场一线,是中国直销业一位不可多得的立体复合型人才,他对于中国直销企业的思考不仅能够做到“弹钢琴”,而且能做到“解剖麻雀”。在《中小型直销企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一文中,他不仅非常清晰地看到了中国直销行业中广大中小型企业的生存苦难,同时也给出了可供操作的实战性解决方案,殊为难得。总之,从这三篇文章来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注重了一线作业,注重了方法体系的构建,这对于整个直销行业而言无疑具有卓越的价值。
来源:中国直销专业网  作者:胡远江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