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打传热线 » 90%的区块链产品是庞氏骗局 警方重拳出击

90%的区块链产品是庞氏骗局 警方重拳出击

http://www.dsblog.net 2018-08-02 11:09:26


  传销骗局频发
  今年3月底,深圳警方侦破了一起特大集资诈骗案,数千名投资者被骗资金达3.07亿元。在这起案件中,涉案的深圳普银区块链集团有限公司正是以“区块链+藏茶”的模式发行虚拟货币,套取公众存款的。
  2017年6月,深圳市南山区警方接群众举报称,深圳普银区块链集团有限公司存在非法集资的情况,先后有数千人购买该公司发行的虚拟货币“普洱币”(后更名为“普银币”),随后投资化为泡沫。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了调查。
  专案组民警在调查中发现,这家公司通过互联网、社交软件等平台对外宣称,其公司发布的“普银币”是一种以海量藏茶作为抵押的虚拟货币,投资人所持有的每一枚“普银币”都有对等实物藏茶作为抵押,投资人可将“普银币”放到虚拟交易平台“聚币网”上买卖,以此赚取差价。然而,警方经侦查发现,其买卖价格的变动系该公司使用投资人的投资款进行幕后操作,并一度将“普银币”的价格从0.5元拉升至10元,而该公司则通过“趣钱网”P2P平台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区块链还日渐成为部分传销案件的“当红标的”。今年4月,西安警方破获了一起打着“区块链”幌子的特大网络传销案,涉案资金达8600余万元。据悉,该传销团伙打着“区块链”的旗号,借助西安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便利,以聚集性传销、网络传销为手段,以每枚3元的价格在“消费时代”(DBTC)网络平台销售虚拟的“大唐币”,并自行操纵升值幅度。
  与以往的传销组织不同,该组织没有选择隐匿在小区内避人耳目,而是将办公地点设在豪华、气派的写字楼内,并且在网上的音频平台持续大张旗鼓地做起了宣传。此外,该团伙还花3万元请外籍男子做旗下公司的董事长,将自己打造成具有外资背景的“高科技跨国企业”以扩大影响。
  事实上,像“大唐币”这样名为“虚拟货币”、实为传销活动的案件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只不过目前借着区块链的东风呈加速爆发之势而已。
  早在2015年就出现了“百川币”传销骗局——福建百川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周运煌,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便建立起“百川币”多级金字塔形传销活动王国,范围涉及24个省(区、市)的90余万会员,会员层级多达253层,涉案金额高达21亿元。
  2016年11月,广东警方破获了“恒星币”非法传销案。公开资料显示,该组织团伙以发展人员数量为条件提成返利,引诱会员通过“恒星币”继续层层发展他人参与,4个月就吸收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16万余名会员,涉案金额近两亿元。
  2017年9月,海南海口警方破获的“亚欧币”传销案也属于同一类型。短短一年时间,亚欧币骗局就吸引了4万多名参与者,吸收资金达40多亿元。
  类似的“虚拟货币”传销骗局还在不断上演,随手在网上一搜就会看到大量相关信息。在这些骗局中,有的发币公司几个月后就关门跑路,使受害者维权无门;有的发币公司则被警方查获,组织者被逮捕归案。


  ICO监管该由谁负责
  不久前,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联合国家工商总局(广东深圳)反传销监测治理基地发布了《腾讯2017年度传销态势感知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各类境外资金盘、虚拟币和ICO项目已成为新型网络传销的主要模式之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28日,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共识别出3534个疑似传销平台,平台参与人数高达3176万人,每天新增识别传销平台约30个左右。
  业内专家指出,打着“虚拟货币”“区块链”幌子的传销骗局,主要是抓住了普通投资者不懂虚拟货币、区块链,却又希望赶上虚拟货币投资热潮的心理。其骗局往往设置复杂,投资者很容易上当。不仅如此,这类传销骗局的模式还非常容易被复制,参与过这类骗局的人后期很有可能会单干。所以,这类骗局很容易呈现病毒式的扩散传播态势。
  ICO是区块链项目的主要融资手段,ICO被解读为Initial Coin Offering(初始数字货币发行),也有文献称其为Initial Crypto Token Offering(初始加密代币发行),总之,ICO和IPO非常像。
  目前ICO项目的参与者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纯粹的诈骗,就是通过传销不断地让后者前赴后继地往里面放钱,是以骗钱为目的;第二类项目是圈钱,虽然有项目作为背景,但却并没有值这么多钱的项目;第三类项目是真正想要做事情的,有少数人想要推动行业发展创新。
  从理论上说,韭菜币的价格应该由ICO项目的内在品质来决定。倘若ICO项目本身没有实质价值,上家买入代币仅是期待下家能以更高的价格接盘,那么这种击鼓传花式的投机炒作就是一个典型的庞氏骗局。业内人士称,ICO的本质是在无监管的环境下向社会公众圈钱。像这种发行不受监管、不受限制的ICO融资,难免会成为庞氏骗局。据了解,国家对ICO模式的监管一直都在酝酿,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一行三会到底谁来管这件事,性质该如何定义?在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下确实有一定难度。

来源:中国商报法治周刊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