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高端访谈 » 黄金宝:有这么大差别,竟然是因为一种草?

黄金宝:有这么大差别,竟然是因为一种草?

http://www.dsblog.net 2019-02-27 10:07:14

  看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有一种看画的感觉,文字符号复杂而具象,十分生动。相比之下,甲骨文则显得笔画简洁而特点突出,像是经过了抽象提炼加工。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是审美上的差异?还是想象力的不同?

  也许都不是。有学者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叫做纸莎草的植物。纸莎草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把它的茎切成薄片,经过浸泡、捶打、压制、干燥等一系列的工序之后,就能制成一种书写介质——莎草纸。这种“纸”易于书写,可以在上面记录非常具象的文字和绘画,而且在古埃及干燥的环境下可以千年不腐。

 

(莎草纸图画  来源:网络)


  而在中国,我们的老祖宗最早用于记录文字的介质是龟甲和兽骨,文字不是写在上面,而是刻在上面的,这就必然要求甲骨文的形式简洁抽象一些。比如,想表示“羊”,中国古人就不会那么费劲地真刻一头羊上去,而是用最具特征的羊角去代表。

 

(甲骨文“文、云、羊、鱼”  来源:网络)


  如果说文字的诞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那么诞生什么样的文字,则源自环境的造就。中国文字诞生之初,没有柔韧易书写的介质是一种困难,但在这种环境中诞生的文字,一直发展、延绵至今。就如现在的天气,阳光明媚固然可喜,阴雨连绵也未尝不能带来另一种繁茂。

来源:宝哥相对论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