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业界新闻 » 疫情下中国市场回暖成保健品洋品牌救命稻草?

疫情下中国市场回暖成保健品洋品牌救命稻草?

http://www.dsblog.net 2020-07-14 09:51:38


  海外保健品市场遇冷
  被新冠疫情重创的GNC并非行业内唯一的失意者。事实上,众多海外品牌保健品企业今年都面临着巨大困境。
  成立于1932年的Blackmores,是澳大利亚保健品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在2019财年的收入为6.1亿澳元,实现税后净利润(NPAT)5300万澳元。但在今年2月,公司将2020财年税后净利润(NPAT)预期调整为1700万澳元至2100万澳元。在相关的公告中,Blackmores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供应链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得由新冠疫情引起的澳洲及亚洲消费者对于免疫类产品增加的需求,没能被转化为销售。
  在澳大利亚工作的小马,之前一直利用工作间隙兼职做代购。Blackmores、Swisse两个品牌堪称“澳大利亚特产”的保健品是她经常发回国内的产品。
  小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在澳大利亚的超市中,一般都会有专门销售保健品的区域。“但最主要的(采购渠道)是一家连锁药房,里边可以买到各种品牌保健品的所有品类。”上述两个渠道就是她采购商品的主要场所。
  谈及疫情对澳大利亚保健品市场的影响,小马表示,“实体店销售会受到影响,因为疫情的原因大家不让出门。澳大利亚人几乎不网购,基本上需要什么都是自己开车去买。”Olivia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北美消费者采购保健品往往同样依赖于线下实体店面,“这种(GNC连锁)店铺挺常见的,还包括他们的药房”。
  但据小马观察,此番疫情中澳大利亚民众如果有出门的机会,更热衷抢购的是超市中的肉类、蔬菜及卫生纸,对于保健品的热情并不高。
  小马告诉记者,她已经较长时间没有再接单了,除了变动城市的原因,澳大利亚与国内物流因疫情原因,效率大大降低。加上近年来像Blackmores、Swisse等品牌纷纷采用跨境电商模式在国内进行经营,传统意义上代购的价格优势也不复存在。
  去年从新西兰回国的王帅,一直依托自己原有的代购关系网继续从事代购业务。但今年的新冠疫情,让他的生意也受到了巨大冲击,“物流变慢和海关清关时间拉长,有顾客等自己的产品等了近三个月,6月起物流才刚开始逐渐恢复”。


  中国市场成救命稻草?
  国内新冠疫情在今年二季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国内保健品市场随之迅速回暖。以国内保健品企业汤臣倍健为例,公司在6月29日披露的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中表示,尽管肺炎疫情对公司一季度经营造成负面影响,但随着二季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预计2020年半年度业绩较去年同期依然能够增长。
  汤臣倍健方面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在今年618期间“汤臣倍健”品牌全网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0%,“健力多”品牌全网成交额同比增长近50%。
  另一个交出好成绩的品牌是Swisse,H&H国际控股(01112,HK)分别在2015年和2018年,斥资13.86亿澳元与3.11亿澳元,分两次完成了对Swisse公司的100%控制。在收购Swisse前,H&H国际控股(当时公司全称为合生元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最为消费者熟知的产品为合生元品牌奶粉。H&H国际控股方面向记者介绍,疫情期间Swisse的免疫力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实现了同比32.3%的高增长。
  信达证券今年1月发布的一份保健品行业研报认为,中国保健品市场渗透空间巨大,与美国2017年76%的保健品渗透率相比,中国市场在2018年的这一数据仅为20%。
  Swisse算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保健品品牌之一,而据H&H国际控股方面向记者透露,Swisse中国市场贡献占集团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单元(ANC)的51.5%,中国市场成为ANC第一大贡献市场。
  另据Blackmores公告,公司2019财年在中国市场实现收入1.22亿澳元,占当年公司总营收20%。另有来自新西兰的保健品公司Comvita(康维他)在2019年6月将此前在中国的合资公司股权回购,发力中国市场,并在年报中表示中国消费者是公司最大的客户群。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随着国内的疫情形势好转,中国市场会变成各个品牌的“粮仓”。“很多(保健品)品牌第二季度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已经是超出他们的预期了。未来三四季度加大国内市场的力度,应该来说也是很多品牌去平衡全球业绩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海外保健品品牌,包括由中国企业投资的GNC和Swisse,均大力依托跨境电商的方式进行销售。而此前,像小马和王帅这样的海外代购所带来的购买力也不容小觑。但受2019年1月起实施的《电商法》影响,代购生存空间进一步萎缩,部分海外保健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直接受到了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注意到,以GNC品牌为例,售卖有保健食品“蓝帽子”标的“GNC健安喜旗舰店”和售卖英文版包装产品的“GNC健安喜官方海外旗舰店”同时存在。前者仅销售褪黑素、氨糖软骨素、维生素B等11种产品,拥有11.5万粉丝关注。后者则销售136种产品,店铺拥有粉丝50.9万。
  信达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团队指出,没有获批“蓝帽子”的海外保健品企业通过跨境电商销售,也并非不正规。朱丹蓬则认为,没有拿到“蓝帽子”对海外保健品在国内的渠道布局影响很大。“产品陆续拿到‘蓝帽子’后,就能进入药店、专业商超以及母婴店销售,才会变成全渠道销售,提升销量”。
  (文中Olivia、小米、小马、王帅均为化名)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