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观念错位”还是“诚信危机”致使康力走到今天???(一)
-
专家点评
论《直销文库-江湖典故 》之《“新加坡康力国际”或“Team”的几位“运作高手”》真伪
[@more@]近日收到朋友从相关网站推荐的转载自《直销世界》作者为直心人所写-《“新加坡康力国际”或“Team”的几位“运作高手”》的文章,看完这篇字里行间完全充斥着因个人情绪失控而产生的片面感受和完全不恰当的事实真相陈述后,笔者感到无比的遗憾和愤慨。遗憾的是,做为一个标榜中国直销行业的公众媒体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方式显得极具讽刺和草率,实在是有违该媒体做为行业喉舌的公信力,也使人不得不质疑其列入文库专题目的:不辨真伪,妄下定论,为企业开脱社会责任做说客,嫁祸于人?或者完全是道听途说,意图吸引点击率,搞新闻炒作?愤慨的是,该作者的语气和措词极具经销商色彩,任何一个对本行业了解的人都知道,在任何公司发生变故的时候,最容易在不明真相的状况下引爆失控情绪的往往是经销商、最不清楚事情真相和事态发展过程的也是经销商、最容易因为无法满足自己的个人意愿而开始动摇或鼓动大众情绪的也是经销商,因此可以理解,做为拥有经销商色彩的评论和观点肯定相当部分是偏激的,其目的:不顾事态真伪,只求一时之快为自己的“遭遇”泄愤?虽情有可原,但明显的是,整篇文章的指向极具攻击性,用意极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和相关举证,毫无完整依据以及可信度,如此草率的做出不公正的结论可想而知作者此时心理的状态。如此一来,通过最简单的推理即可判定:这是一个“因个人情绪失控而失去公正判断力”而自导自演的“闹剧”!至于是受人指使还是逞口舌之快,泄心中之怨气只有当事人最清楚!至此,做为一个对整个事件来龙去脉比很多人相对了解得多一些的人来说,就此事件以第三者的身份,本着客观和公正的立场做一次专业化的剖析,以揭开这个在行业里曾经是’神话”现在却成为”纷争”的“不解之谜”:
首先,笔者是一位曾留学新加坡的留学生,目前在一家跨国公司从事管理工作,非常巧合的是,因为某种原因,在我进入该跨国公司之前曾有机会对新加坡的D-Team国际控股公司和广东康力医药有限公司进行过非常深入的了解,因此对D-Team和广东康力联姻合作的整个事件的发展和造成今日局面的缘由做一个倾向于专业性的分析:
A 潘安娟 女士
业界评价:资深的管理专家,成功的企业家
商业背景:新加坡国际投资集团TPN控股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新加坡D-Team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加坡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新加坡D-Team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成员骨干大多是由来自中国前十大名牌高校毕业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深造的硕士生和博士生、驻新加坡的跨国公司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自中国内地有着丰富管理和实战经验的大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等组成,专业涉及半导体,生物科技、生物化学、IT、物流、医药保健、建筑工程、商贸、国际金融、资讯通信、市场营销等等。创办人兼董事长-潘安娟(下称潘女士),出生在一个家教作风甚严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接受爱国主义和德操教育,其父是中国当代颇有名望的大学教授。潘女士早年所学的是精细化工专业,进入美国柯达公司工作后,凭着个人的努力和对工作的热忱,成为当时柯达公司“灼手可热”的中坚和培养对象,十年后,潘女士毅然离开待遇极为优厚的柯达公司,和当时那个年代很多的年轻人一样,”下海”走上了生机勃勃的创业之路,活跃于精细化工、教育、地产、医药物流、商贸业等各个领域,并取得成功。其后,带着更高的个人梦想和追求,来到了她的“精神偶像”爱国华侨-陈嘉庚的第二故乡-新加坡,开始了再一次的创业征途。随着中国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政府对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加大,新加坡政府在当时的总理-吴作栋的“搭中国经济顺风车”的号召下,与中国开展了全面和深入的经贸往来和联系,才有了类似苏州工业园的大型投资与合作,从而也一跃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海外劳务市场和第二大工程承包市场,中国也成为新加坡第四大贸易伙伴,新加坡是中国吸引外资的第六大来源地。潘女士对整个国际经济局势的敏锐和准确的定位再次等到了验证,D-Team应运而生,早期做为一家专门为新加坡和中国政府及企业提供投资和咨询服务的专业化公司,秉承着“为中新企业商业及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国际平台,立足新加坡,放眼全世界”的企业使命,以及“打造海外华人精英团队,为中新及亚太经贸圈尽责尽力”的企业目标,在这个70%是华人,同时拥有40多万中国同胞的小小岛国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佼佼者,吸引了一大群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海外学子、专业人士以及国际友人的全情投入,并在新加坡政府举办的世界级大型会展活动:环球企都@新加坡 2003之《环球华商论坛》大会上,独立开设数个分会场,受到国内外企业和政府部门嘉宾的一致好评,在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主席- 张铭坚先生见证下所签订的35个投资项目中,有23个和潘女士有关,并因此而获得由新加坡政府贸工部政务部长- 曾士生 先生亲自颁发的杰出贡献奖,以奖励其在促进中新两国贸易投资和民间友好往来所做的杰出贡献,从而也为潘女士在新加坡的创业之路走向辉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其后,潘女士带着D-Team成立之初的使命和目标,不断奔波往返于中国与新加坡,东南亚各国之间,先后多次率领大型的国外投资机构组团考察中国各地市场,找寻投资与合作商机,受到各地媒体的关注和政府机构、企业的热烈欢迎。2003年12月,中新合资“广东康力(山东)医药物流有限公司”落户新加坡工业园,总投资1000万美元,并于同年12月18日完成奠基仪式;2005年底,成功为广东康力引进外资38亿人民币,这在中国和新加坡企业中乃属首次,震惊商业界,D-Team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因而名声大噪,介于该公司在新加坡的良好声誉和行业品牌效应,目前已经成为新加坡政府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环球企都@新加坡的主要合作机构之一。
B 广东康力集团董事长 (许瀞予,许静,郑军,皆是同一人)
业界评价:“神秘的”企业带头人
商业背景:深圳市纳税百强企业、中国第二批9家药品零售跨省连锁试点企业、中国首批8家药品电子商务试点企业之一、中国唯一“药品第 三方物流配送”试点企业、中国商务部颁发直销牌照5家内资企业之一
广东康力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总部设在深圳,旗下一家制药厂,52个分支机构,2000余名销售人员,从事药品开发、生产、销售及进口药品、医疗器械代理等业务。如果以康力在与新加坡D-Team合作之前的实力和发展规模,似乎不可能与哈药集团、新时代、健康元药业等大型医药企业相提并论,与之抗衡,并且一直非常低调的在业界运营,基本上知道的人甚微,是什么原因使其能够以业界“黑马”的姿态获得商务部的青睐,一举拿下直销牌照,一举成名?通过在中国庞大的特殊关系网络以及亲身深入调研取证,获得如下可谓“信息含金量”极高的“康力底牌真相”:
1.1996年以前,广东康力的前身,直属中央军事委员会,是负责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战略医药物资调配的指定战略单位之一,相信对国家军工企业关系的复杂性有所了解的人可以理解。随着国家军队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中央直属军工企业也在做对应当前国内外新经济形势下的大调整、大部署,介于其内在背景的特殊性,其对外的全称《广东康力医药有限公司》自然隐含了其对国家安全支持的特殊紧密关系。由此,广东康力的政治影响力不言而喻,难怪在康力公司总部,公司的专用车竟然是挂着军用牌照,走的是军方的专用车道,也难怪董事长的司机敢在广州市街头,红灯的情况下在单行道逆向行驶而面不改色,实在叹为观止。
2.董事长其人,基本上公司外部都不清楚康力董事长的个人背景,因为其处事极为低调,只知道董事长高大威严,雷厉风行。根据来自其他渠道的消息分析,董事长是广东康力营业执照上的法人-许瀞予,在其企业宣传手册里使用的名字为许静,而在中央台新闻曝光:郑筱萸受贿大案中的广东康力负责人名字却是-郑军。做为一个中国人都清楚,名字在重要的资料备案时往往是一致的出现在资料上(例如户口本、护照、公司营业执照、身份证等等),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在康力直销广州总部,有幸亲眼目睹董事长分别与前国家军委主席江泽民、刘华清上将、迟浩田上将、于永波上将等等诸多军队将帅以及与中国开国元勋下代子女的合影、建国初期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妹妹-胡锦燕的合影等等。鉴于此,得以证实得到的另一个消息-董事长肩负国家使命,身居要职,而且在军方有一定的级别(至少拥有将军军衔级别),这样就可以解答:“一个国营企业的董事长为什么有着这么多的特权和关系网络,可以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主动配合”的疑问了!当国家安危、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互相衡量时,任何的不可能都可以实现。
写到这里,对于两个合作方的基本情况相信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上一篇:是“观念错位”还是“诚信危机”致使康力走到今天???(四) 下一篇:是“观念错位”还是“诚信危机”致使康力走到今天???(二)»
chinaboy1
2007-08-15 21:42:07
恭喜chinaboy1 在这个博客网开博了! 当初我在其它网站看到你写康力的这系列文章,就向本站站长推荐了你,终于看到你来到这片土地了! 你的文章很详实,谢谢你提供这么好的资料!2007-08-16 08:59:26
谢谢!一直以来,市场上纷纷扰扰,对事态如雾里看花,各说纷纭,但却无人认真研究思考和深入调查究竟为何故,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接近事实的详细过程,我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调查了解了上百人,也算是有所收获,逐一呈现给各位业界人士点评。旨在认清真伪,给企业经营决策者敲响警钟。2007-08-17 11:06:58
建议你为这5篇系列文章做一个目录。可以参考博客首页下面点石成金的那几个专题。2007-08-27 17:03:53
你以为你花了很多时间写的这些东西就真实可信!?没有你个人的私利和私欲在里面,你会花这么多功夫来写!?你掩耳盗铃、混淆视听,其恶至也!2007-08-28 00:53:28
事在人为,公道自在人心。不管怎样看,这确实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值得推荐给大家看。而且阐述入木三分,也写出了很多行业志士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