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观念错位”还是“诚信危机”致使康力走到今天???(二)
-
我的日志
论《直销文库-江湖典故 》之《“新加坡康力国际”或“Team”的几位“运作高手”》真伪
[@more@]C 合作渊源
两个如此特别的人物,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2003年,潘女士通过在国内考察投资环境,偶然的机会经他人介绍结识了广东康力的董事长-许瀞予女士,在对康力的经营业务、市场战略规划以及康力改革试点的相关项目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做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广东康力转型亮相浮出水面后,作为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企业,结合其原有业务的特长优势-全国范围的战略医药物资的配送,先后获得中国第二批9家药品零售跨省连锁试点企业、中国首批8家药品电子商务试点企业之一的资格,而后通过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当时的局长为郑筱萸)提出申请,获得了中国唯一的一张““药品第三方物流配送”试点的牌照。那么什么是“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它的魅力在哪?根据我向有关专家请教了解到的资料:广东康力申请经营的“药品第三方物流配送”和一般的医药配送有本质的区别,例如:湖北的九州通制药,也是一家非常有实力的大型医药物流企业,但受制于现在中国各省之间医药流通隔断的现状和各地的政策,也只能在湖北省本省建立自己的各级仓储体系,而在其他省它只能设立办事处,不允许建立跨省仓库。而康力的试点牌照,就是国家给予特权可以在各个省建立仓储配送体系,统领各省不同的物流体系;其次,国内很多医药流通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大批发商,有它们存在的地区,一些小的制药厂都很难生存,正是由于层层代理,层层批发,才使药品到达消费者手里时价格太高。康力的第三方物流,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小制药厂都可以在这里展示,销售、推广自己的产品,康力的物流中心都有一个大的展厅,里面可以容纳所有企业在这里设立自己的销售点,就如同高速公路,只要车符合上路的标准,就可以上路跑,康力只是设卡收费,自己不做大批发商。康力符合GSP(国际药品流通许可标准)的仓库也是面向大小企业提供租用,对于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可以不用设立仓库,而是租用康力的标准仓库。康力的物流中心上接药厂,下接用药单位,保健品公司,国家通过康力,即可减少流通的中间环节,同时对这个管道里流通的所有药品、保健品、食品都可以监控,还可以杜绝假药和偷税漏税。
在中国,任何的行业试点,国家都是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倾斜,于是广东康力开始实施在全国布局医药物流中心的战略计划,一个物流配送网络,如果没有形成无数个据点相连接,很难形成网络互动的规模和倍增效益,设立更多的物流中心刻不容缓,然而在资金需求和推广的过程中出现庞大的资金缺口和地方保护主义阻力,药厂和医院出于自身利益着想,不愿意和康力物流嫁接(因为广东康力的医药物流是通过取消流通环节、实行透明化的电子商务医药采购和配送模式),而这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移的突变中产生的必然结果,中国医药市场的对外开放也迫在眉睫,为了巩固大型国有企业在医药流通领域的主导地位,康力能否代表国家按照国际先进的模式组建覆盖全国的医药、保健品、食品的物流通道,未来3年在全国33个省建立33个物流中心,形成全国流通的物流高速公路的战略规划,康力的试点进程、成功与否都变得极为关键和重要。做为对中国经济大环境了如指掌的潘女士,以其专业锐利的眼光和判断,看到了广东康力的核心价值和投资潜能,可能这是潘女士与生俱来的优势,或许这也是董事长欣赏潘女士的原因之一吧!
因此,康力和D-Team的合作前提条件已经具备,一个是因不能给国家增添巨额债务(申请试点牌照的要求之一)而急于得到资金填补缺口来扩充发展速度和规模的董事长,一个是掌握大量投资方信息和资金流,意欲实现项目落实的投资家,在统一了意识形态之后,两只有力的大手握在了一起。
2003年12月,潘女士所在的国际投资集团TPN控股集团与广东康力合作投资“广东康力(山东)医药物流有限公司”落户新加坡工业园,总投资1000万美元,并于同年12月18日完成奠基仪式。
2004年8月,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广东康力考察了日本、美国、新加坡、香港之后,经多方的考量还是选择了在新加坡进行它的海外招商计划,D-Team集团借助公司在新加坡的资源优势和形象,成功策划广东康力“中国医药物流现状与前景”大型推介会,新加坡最大的华文报章《联合早报》、《新民日报》纷纷进行了广泛的报道。此次推介会受到业内人士空前关注,上门打听情况的人络绎不绝。良好的势头促使广东康力也因此决定要把海外总部设立在新加坡。
双方合作的开端是非常良好的,充满了希望和前景。«上一篇:是“观念错位”还是“诚信危机”致使康力走到今天???(一) 下一篇:是“观念错位”还是“诚信危机”致使康力走到今天???(三)»
评论(0)
点击次数(1059)
chinabo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