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dsblogqj

 

文章数量:15

点击人次:10698

博文分类
搜索
存档
最新评论
到底是世界影响着中国,还是中国影响着世界

我的日志

到底是世界影响着中国,还是中国影响着世界[@more@]

到底是世界影响着中国,还是中国影响着世界?按照诸多学者的观点,中国的出口是国内生产过剩所致,那么此时产品的大量出口必然会导致

该产品世界价格水平的下降,中国的出口价格指数恶化或出口行业的利润降低,这是典型的中国经济影响世界经济的逻辑,但实际情况又是如

何?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从四个方面作了实证分析,其结论如下:


(一)世界经济增长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我们采用了1991年至2006年中国、美国及OECD国家的经济增长数据,并进行经济增长的格兰

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分析中国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关系。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格兰杰因果检验在10%的显著性水平仍不能拒绝中国经济增长不是

美国和OECD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假设,因此认为中国经济不能对OECD国家和美国经济增长产生足够大的影响,而与之相反,拒绝美国和OECD国家

经济增长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假设的犯错概率却非常小,说明世界经济的增长的确是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二)中国的贸易失衡与储蓄投资失衡互相循环、相互影响。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两个方面,二者通过对外贸易和外国直接

投资进行传递。目前中国外部经济失衡表现在贸易顺差上,而内部经济失衡主要体现在储蓄投资缺口上。从两缺口模型来看,贸易顺差和储蓄

投资缺口相互关联,因此通过对贸易失衡和储蓄投资失衡的关系进行检验,可以对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关系进行总体的判断。我们选择了1991

年至2005年的进出口贸易差额数据以及储蓄投资差额数据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显著支持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之间是互为因果关系的结论,说明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变化互相循环,互相影响。但应该

看到的是,在某一时期到底是哪个因素的变化起主导作用,是储蓄投资缺口对贸易失衡的影响更大,还是贸易失衡更加加深了储蓄投资缺口,

我们还需进一步的分析。

(三)中国商品出口并没有导致世界商品价格的下降。中国产品的大量出口若是由于国内生产过剩而主动出口,那么数额巨大的产品流入

世界市场必然会导致该产品世界价格的下降,说明中国对产品的世界价格有着很大的影响。否则,如果大量的出口并没有导致世界价格的下降

,则说明中国商品的出口是由世界需求移动而引发的。

结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中历年主要进出口商品列表,依照最大可能代表性原则,我们首先选取初级产品、制成品各大类中有一定

代表性的具体商品。在此基础上,整理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进出口商品原始数据(数量和金额),采用帕氏指数编制了各项货物的贸易

条件指数。

从研究可以看出,出口价格指数在近十年来稳中有升,中国的大量出口并没有导致出口价格指数的恶化,而进口价格指数却有较大的增幅

,尤其在2004年和2005年间增幅最快,进而导致价格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中国的出口是对世界市场的倾销。

全球经济失衡的性质判断

(一)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产生于美国内部经济的失衡。

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内部的失衡,这种判断基于如下事实:

美国新经济时代的经济奇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以后美国经济内部的供求失衡。在新经济增长的中后期,ICT带动了美国要素生产率的迅速

增长。与此同时,ICT行业的增长率却是持续下降的。这表明,在新经济结束之前,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不是新经济时期ICT的投资增长所

推动,而是由非ICT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推动的。经济增长动力的这一变化,使美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ICT部门的就业率下降,而在

非ICT部门,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深化程度加强,就业率并没有明显的上升。美国经济出现了有增长无就业的新现象。因此,在美联储

前主席格林斯潘在位的最后几年中,美国用连续降息的手段来维持总需求水平,避免经济的衰退。这种政策手段自然会使美国内部经济中出现

储蓄小于投资的不均衡现象,这种现象在小布什政府的赤字财政政策实施后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而与内部储蓄小于投资相对应的自然就是美

国的贸易逆差加剧。

全球经济失衡从全球分工格局的角度看,也是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与上个世纪70年代有所不同的是,这次美国产业的向外转移不仅

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还包括了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这就造成了美国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之间的差额,而亚洲国家在这一过程中是产业的

接受国,因此美国国内的消费和生产缺口主要由东亚国家来弥补。

全球经济的失衡与美国新经济之后跨国公司的产业组织行为的变化也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观点认为,当跨国公司在技术投

资成本很高时,其生产组织方式往往通过企业边界的跨国延伸,与此相对应,产业和产品间的贸易更多地是通过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形式进行

,而当技术投资成本下降之后,跨国公司的产业组织方式更多的采取外包形式,以往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便会转化为普通贸易方式。新经济的

特征之一是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因此,即便是产品内部贸易,美国与亚洲国家也越来越多地采取了普通贸易方式。

(二)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矛盾在于利益分配的不平衡。

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全球经济失衡并没有引发全球商品市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如果全球经济存在着合理的国际协调机制的话,这种

失衡状态不会引发实体经济增长的波动。

但是,问题恰恰在于目前的全球经济失衡与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并存。国际经济秩序的这种混乱状况,必然导致利益分配的失衡和风险配

置的失衡。

首先,在美元为中心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中,贸易顺差国家如果长期不能从中心国家获得等值的高科技产品的话,这将意味着他们在国际

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只能反映为美元储备的增加,而无法在实物领域中最终实现。而中心国家则可以通过国内信用手段来影响美元的币值,对其

贸易逆差所产生的对外债务负担进行调节。

其次,与经常性项目顺差相伴随,“资本供给悖论”是全球经济失衡的另外一个特征,它是指作为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贸易顺差国,在

国际资本市场上却充当着资本供给者的角色,这与资本因流向劳动力充裕的国家而获取高资本回报的原理是相冲突的。实际上是贸易顺差国为

了实现其比较优势而采取的被动选择,即通过购买美国的金融资产来分享美国的经济繁荣。而当这部分资本流入美国之后,通过美国金融市场

的配置,以资本外流的方式重新流回到劳动禀赋优势的国家,并获取投资收益。资本的这种双向循环的结果是美国获得了更大的投资收益,因

而进一步加大全球经济利益分配的失衡。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全球经济的这种利益分配的失衡,主要是通过中心国家的金融市场来实现,而中心国家金融市场失灵使失衡的全球

经济走向衰退。

(三)全球经济失衡是否已经到了调整的拐点。

全球经济失衡导致了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世界经济的这种失衡的增长方式最终是需要调整的。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我们还看不出全球

经济失衡调整过程立即就会出现的迹象。

从美国自身的情况来看,1、美国是全球经济失衡最大的受益者,尽管美国的贸易赤字占到美国GDP的6.2%,但是美国的资本收益到目前为

止依然很高。2、对任何国家而言,对外部经济不平衡进行调整,无非是运用汇率或财政政策手段,尽管在2002年至2004年间美元的贸易加权汇

率水平一共降低了25%,如此大幅度的汇率变动理应对美国的外部不平衡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美国自2001年以来采取的扩张性的财政政

策,抵消了汇率变动对外部失衡的调节效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并没有对其外部不均衡进行任何政策性的改变。

从贸易顺差国和贸易逆差国对全球经济失衡同时进行调整的角度看,顺差国必须在实物经济领域中将资源由贸易部门转移到非贸易部门,

而逆差国则需要将资源由非贸易部门转移到贸易部门,就目前的国际分工格局看,这种变化需要对各国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行根本性的调整,其

调整成本对双方来说都是巨大的。

上述判断主要是基于实体经济领域的分析,在这里我们不排除在金融领域出现突发性事件给世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更本性的逆转。

从全球经济失衡的角度来分析中长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问题,其主要内容至少应该包括如下三个方面:(1)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失衡

的关系。(2)对全球经济失衡性质的判断。(3)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中国对外平衡的新特点。

标签:合金钢管 高压管 合金管 不锈钢板 不锈钢板厂 不锈钢管厂 不锈钢管公司 不锈钢无缝管 不锈钢管 合金管 高压锅炉管 石油套管 不锈管 天津无缝钢管 无缝管 合金管 锅炉管 合金管 涡街流量计 大口径无缝管

«上一篇:美国经济放缓 中国股市楼市向好   下一篇:中国品牌定位模糊»

评论(0) 点击次数(651)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