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财富究竟怎么来的
-
我的日志
美国著名的演说家、基督教教主罗塞尔·康威尔把自己认为最为精彩的八篇演讲整编成为一部书叫《人生课》,书中写了快乐富有的八大法则。其中第四条法则就是:“爱钱是一切快乐之源。”尽管有些人鄙视有钱人,总认为为富的不仁,把金钱看成万恶之源。但我同意罗塞儿·康维尔的观点。
小时候,读过一首诗,最后两句,我记得非常清楚:“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都是病,不是风景。” 罗塞尔在这本书里也写了类似的话:“贫穷是一种精神疾病,它源起于对金钱的不恰当的态度,而本质上却是自尊感的丧失。”
我曾经在课堂上对我的学生讲解过"贫" 、"穷"这两个字的含义。"贫"字,上一个"分"下一个"贝"合起来就是"分钱",怎样分呢?人拿着刀分("分"上一个"人",下一个"刀")。可想而知,因为没有钱,人们就拿着刀用武力抢夺,相互间杀红了眼。"穷"繁体字是:上面是"穴"字头,下面一个是"躬",意思是说人在洞穴里始终躬着身子,站不起来,蹲不下去,那种滋味是很难堪的。所以,"穷"不仅仅是没有钱的困窘,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困顿和折磨,人格低贱和丧失。
因为没有钱,使多少人失去了人格的尊严;因为没有钱,使多少人走上了偷盗抢劫的道路,成为了邪恶之徒;因为没有钱,使多少人生活困顿,有志不得施展。没有钱或钱少不可怕,最重要是怕我们的精神变得萎靡、颓废和困顿。"贫"是物质上的软弱和缺乏,而"穷"则是精神上的无奈和沮丧。贫和穷都是人类的疾病,是一种精神折磨,是一种心灵的地狱。
而治疗贫穷疾病,解除或缓解这种病痛的最好药方就是金钱。金钱(即货币和钞票)是国家银行经过缜密的绘制,严格的工序制造出来的神圣的干净的流通产品和工具。把“金钱”和“万恶之源”连在一起是对金钱的极大的不公平。
生活的本质告诉我们:全世界一切公益事业都是靠有钱人的施舍、捐助和投资,发展起来。比如,教会、福利院和一些基金会。世界上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享受着这些公益事业的庇护和支助。我们总不能一边在大树下乘凉,一边大骂树叶遮挡了阳光吧!
金钱在恶人手里是为非作歹的工具,可是金钱在正义善良者手里却是营造人间天堂,普度众生的工具。
生活的本质还告诉我们:百分之八九十的富人,是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智慧管理,呕心沥血的苦干,才积聚和敛收来了财富。他们用自己的血汗钱来支撑着全民族、全社会、整个国家的公益事业。而且,他们的努力使得国家的工商管理服务等各行业都得到持续稳健发展,正是由于这些拥有雄厚资金的富人肩负着社会公益事业和其他事业的发展,才促使社会的发展与和谐。
当我们无知的鄙视金钱时,把金钱看成万恶之源的时候,把有钱人都说成“为富不仁”和“大鳄”时,我们是否鄙视过那些一个个从募捐箱前对捐助无动于衷的人呢?我们是否拒绝过了拥有华美的住宅、拥有上层的生活质量、拥有我们自己梦想的事业?是啊,我想没有人能够拒绝的。
这就显示了人性某些虚伪,一方面嘴上说:钱都是无所谓的东西,一方面又拼命地奔波挣钱,说:离了钱,许多事难办。表面上说看不起有钱人,内心里又渴望加入富人的行列。
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拥有金钱,便拥有了人格上的力量。手里有钱时,就敢于和曾经看不起你的人抗衡;手里有钱时,就有勇气说出以前说不出口的话;手里有钱时,你就能让你的亲人过上好日子;手里有钱时,就能让病危的亲人延长寿命;手里有钱时,就能慷慨和富有侠义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手里有钱时,就有信心和精神从事你梦寐以求的事业……无论是那一种情形,都是一种很惬意很幸福的感觉。可见财富和金钱确实给人带来无比的快乐。
由此可知,为什么那么多人苦苦追求成功和财富,那是为了寻找人格的尊严,人性的完善,和生命的力量;那是为了实现成仁行善的梦想;那是为了实现短暂人生的更大价值。而且在追求成功和财富的过程中,人性会变得越来越成熟,成功和财富的取得,早已不是当初所追求的金钱数目的增多,而所获得的人生的快乐和价值要远远大于金钱本身。
如此看来,财富在一个人生命的旅途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早已不是金钱的唯一代名词了,而是成功和力量的象征。究竟怎样才能让财富亲近自己、让财富抬高自己的身价、让财富成就自己,这就需要我们懂得获得财富、聚积财富、料理财富的一些法则了。以下三十八条法则,只是代表着笔者个人浅陋的认识,不过确实是一些求财最本质的东西仅供读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