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销的第三大癌症:模式不和谐综合症
-
我的日志
直销业的不和谐不是手段、方法出了问题,
而是直销业在模式、基因、骨子里就有不和谐存在。
直销业的价值观决定了:直销业不只是存在不和谐,而是根本就没有和谐的可能。
[@more@]直销业的不和谐不是手段、方法出了问题,
而是直销业在模式、基因、骨子里就有不和谐存在。
直销业的价值观决定了:直销业不只是存在不和谐,而是根本就没有和谐的可能。
直销业的手段和它自身的工具决定了这个产业本身的模式不和谐。直销是众多销售方式中的一种,是销售就要保护消费者权益,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现在每年央视的3.15晚会规格越来越高,但侵害消费者利益、假冒伪劣现象在中国仍然层出不穷。而且侵害消费者利益,被公布出来的企业不全是黑作坊式的企业,大企业、名企业也不在少数。不少企业是经过合法的工商注册,有着全套的企业营业的核准证书,但是它们还是在侵害消费者的利益。试想一下,如果都是自然人,没有营业执照,没有税务登记证,都是个人行为在销售,那大家可想而知,消费者的利益能得到保障吗?要保障消费者的权利,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如何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呢?政府就要使被管理者规范化、秩序化、法制化,让企业都合法注册登记,让他们在银行的资金流动在可监管、透明的情况下运行,让企业的财务、税收、审计工作合理、清晰、透明。企业运行一切有秩序,企业就好管了。该立的法都健全了,该制定的规则都制定了,社会有秩序了,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就提高了,社会就和谐了,消费者的权益就不会那么容易被损害了。
我们再进一步分析为什么直销业的不和谐是一种模式的不和谐。因为直销这种模式的终端销售是人与人、直销商与顾客的关系。要对这种关系进行有效监控,在技术上难度就很高。因为中国目前尚未建立个人诚信信用体系,在这个情况下,个人在市场上的销售行为,就不会被有效合理地监控管理。人对人的销售如果没有一种手段来约束他的行为,确保他的规范,消费者的利益永远得不到保障。现在不同直销公司之间产品不同,制度不同,内容和方法也不同,甚至团队成员心态也不一样,所以导致公司与公司之间没有标准化的运营和工作模式。即使在一个公司内部,团队与团队之间,也未必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式,人与人之间也未必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式。直销人都讲一句话:“做直销怎么做?一推荐,二零售。做直销怎么才能算成功?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反正拉到了人头,卖出去了东西就是成功。因此在市场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短期行为:杀鸡取卵,蒙蔽顾客等等,这些不和谐现象来自直销本身的模式。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法制健全了,如果有一天中国公民都建立了个人诚信信用档案,如果有一天中国的直销企业在财税、审记和业务上都透明了,如果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鉴别能力,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了,那么那个时候的直销将是一个和谐的营销模式,所有目前我们困惑不解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不是直销本身不和谐,而是直销放在现阶段的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下的大环境中,它一定会发生种种的不和谐,模式不和谐是中国直销的第三大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