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营企业需要管理体系
-
我的日志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经常出现问题,高层领导变成救火队;
职责不分,责任过分集中;
系统职能不健全,有事无人做;
权力集中,效率低下;
人才素质不高,留不住人才;
决策随意,失误过多;
执行无力,讲了无人做;
人浮于事,有人无事做;
信息堵塞,没有决策支持的信息系统;
这些,都是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
[@more@]共识:中国民营企业需要管理体系
众多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企业没有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就不可能保证稳定的持续的增长。中国功夫可产生让国外企业想都不敢想的奇迹,如三株、飞龙、巨人、爱多,但由于没有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无一幸免于昙花一现。对中国企业来说,企业首脑走了,体系就不复存。西方百年老字号的企业为什么能长存百世并持续增长?与中国企业不同,西方百年老字号的企业不变的只有不断完善的管理体系,而领导企业首脑是有限的。
管理体系是核心的竞争力,没有管理体系只能管理眼皮底下的作坊式工厂,不可能通过在国际上实施本土化战略而提升竞争力,就不可能保证持续的增长。企业没有良好的管理体系就不可能持续的增长,尤其是中国的民营企业普遍需要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经常出现问题,高层领导变成救火队;
职责不分,责任过分集中;
系统职能不健全,有事无人做;
权力集中,效率低下;
人才素质不高,留不住人才;
决策随意,失误过多;
执行无力,讲了无人做;
人浮于事,有人无事做;
信息堵塞,没有决策支持的信息系统;
这些,都是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
问题:中国民营企业的管理体系在哪里?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象中国这样:人口最多;地形复杂;文化独特;体制多样;市场巨大等。中国企业家面临的变量要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要多,可以说,能在中国搞一流企业的企业家在国际上做一流企业应该也不难。
这样一来,中国的民营企业管理体系只能由中国人自己创造完善,国外企业给我们的和我们要的只能是一般的原理和方法。
但中国的现状是:其一,市场经济实行20多年来,教育体制一直延续计划经济时代,“学位制”、“职称制”严重制约管理科学的发展;其二,在一线工作非常出色的职业经理人和企业或者缺少必要的理论或者没有更多时间做研究。如上两个原因导致中国更多民营企业“迷途”——ERP迷途,CRM迷途,ISO迷途,管理模式迷途,甚至最近又出现BSC迷途,几乎所有民营企业家都在困惑:中国民营企业的管理体系在哪里?
教训:管理上不去,千万别IT
国外咨询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时,过分神化ERP,大多数企业由于无知盲目跟风,花费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购进ERP软件,希望一夜之间搞好管理,殊不知“只有活人能做的事(优化管理流程)”都没做好,“死人(指计算机)”当然无能为力。根据行业人士估计,至少90%以上甚至95%以上企业实施ERP失败,可以说,民营企业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为什么?
关键:优化管理流程
管理流程对企业业绩改善贡献大还是IT贡献大?麦肯锡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认为,IT并没有象人们认为哪样神奇,而许多企业虽然没有IT,但改善管理就能明显改善业绩。相反,如果没有优化管理流程就IT,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劳命伤财。
忠告:千万不要盲目崇外“迷”洋
前些年,一些企业花巨资聘请外国人才,但最后是坏消息不断,好消息没有几个,外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到民营企业结果成功率也很低。国外企业拼命从中国本土企业抢人才,我们却花巨资引进洋和尚和半洋和尚,那些在大型外资企业只擅长于某部门执行的中高层人就一定能否全面管理一个企业?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管理体系,恐怕外来和尚也不好念经。但谁能为中国民营企业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体系?
原因:中外基因不同
从系统理论观点看,只要基本要素相同,系统的表层也相差无几。如人类与动物不同就是因为基因不同,但不同的人类群体因人种不基因不同,表现的文化以及制度也不同。
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制度,导致企业面临控制的基本变量也不同。所以,构建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也不同。据了解,目前ISO质量管理体系在中国实施有效率普遍不高,根据我本人的咨询经验判断,大约一半与体系标准及策划实施相关,另一半与中国文化相关,这种文化表现在集权主义、模糊管理、中庸之道等与标准化管理思想的冲突。
办法:国际标准本土化的创新是唯一
的出路
既然中外基因不同,中国企业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我们只有自己摸索、把国际标准通过本土化的创新,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才是真正的出路,老外可以给你资金、给你方法和普遍真理,但不可能帮助中国企业建立最核心的竞争力——企业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中国民营企业走多远?
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民营企业处于前ISO阶段,极少数企业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极个别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化信息管理方面更少。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