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datao
文章数量:15
点击人次:50948
- ·我的日志(15)
- ·你是直销新手吗?你是否还在为如何分辨合法直销和非法传销而头疼呢?你是直销老兵吗?你是否在为如何提升业绩,用好组织资源而发愁呢?如果你是团队领袖,你是否无时不在想着如何让自己的团队健康成长,让下游直销商都能独当一面呢?及时雨在哪里? ——就在《第一次做直销就上手》这本书里! 由财智读书会策划,金城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次做直销就上手——周由贤谈直销》近日已面市。本书完全针对直销产业以及直销商面临的最迫切、最棘手、最困难的问题,力图为直销产业正本清源,为直销新手提供一本立即上手,随翻随用的手册,更是一本为直销商打造成长健康、业绩倍增、无坚不摧的高效团队的教材。 愿这本小书能作为一个桥梁,搭建起上游直销企业和下游直销商之间的成长帮助桥梁,直销商和客户之间的信任理解桥梁,共同建立起成熟、健康的直销产业的友谊桥梁! 本书购买热线:400-007-0908
- ·张先生颇下了功夫,论述有理有据。赞赏!国企想战胜安利,当另觅新招。
- ·好评价~```有时间联系?QQ501261817
- ·美艾,能否联系一下呢?我是康健的记者,想跟你沟通一下你刚才提到的那些问题,不知是否方便? 请打我电话023-63658881.
- 健康元定向增发分析为哪般
-
我的日志
文本刊特约专家 王睿[@more@]2007年2月5日,健康元(600380)发布公告,公司以不低于每股5.51元的价格计划向境外战略投资者定向增发1.5亿股。作为涵盖保健品、原料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综合性制药企业,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以经销商经销与直销并存的医药保健品企业,健康元的一举一动尤为引人关注。而且本次定向增发设计精妙:一方面,若全部增发股份为一家外资公司单独所有,则可占健康元19.74%股份;另一方面,朱保国家族所持股份将由64.36%下降到51.66%,仍可保持绝对控股地位,不会面临娃哈哈只占49%股份而受制于达能的尴尬局面。
那么,在本次定向增发背后,又折射出健康元哪些生存现状?
小贴士:证券市场上一般增发是向全体市场投资者实施的,定向增发则是指向的是特定的股东增发新股,其目的除了融资外,往往是为了引入该机构的特定能力,如管理、渠道,等等,本质上类似海外常见的私募。定向增发完成之后,公司的股权结构往往会发生较大变化,甚至发生控股权变更的情况。
一、 定向增发原因众多
健康元此次进行定向增发,与其上市后大举扩张、整合消化不够、市场竞争加剧、医药保健市场走软、业务发展资金需要、短期投资累积风险、股权分置等多层次原因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主要包括:
(一)经营表现相对疲软
健康元的前身太太药业上市后,一直面临保健品市场疲软、医药行业利润趋薄的局面。朱保国将上市募集的17亿资金围绕公司主业医药保健品的多元化与转型,先后耗资10多亿元完成对健康药业、丽珠集团、济南东风药业、深圳喜悦实业、福兴医药等公司的收购、增持,又花费数亿元经营鹰牌、汉林清脂、意可贴、苏适、正源丹等品牌和伊贝沙坦、西布曲明、注射用拓扑替康、托特罗定、美洛培南、亚胺培南、7-ACA等药品和中间体,并新建公司和厂房,扩大生产能力。
但资产膨胀并没有给健康元带来可观的收入。在告别保健品暴利时代以来的近五年中,健康元经营业绩徘徊不前,处于增收但不增利状态,净利润逐年下滑的趋势难以扭转:2002年每股收益0.423元,2003年跌至0.23元,2004年则为0.16元,直到2005年才回升至0.21元,2006年受天同证券等影响为-0.13元。
图表一:健康元收购和参股情况一览表(不完全统计)
时间
投资行为
投资金额
1997年5月至1999年8月
收购海滨制药100%股份
1.5亿元
1999年8月
收购健康元日用100%股份
1.4亿元
2001年10月至2003年3月
成立天诚实业,占股100%
2200万元
2002年2月
收购健康药业
8000万元
2002年6月
参股丽珠集团23.31%股份
4.6亿元
2002年11月
重组济南东风药业
5100万元
2003年3月至5月
增持丽珠集团1.32%股份
2080万元
2003年6月
参股组建山东健康元,占股51%
2550万元
2003年9月
成立健康元生物,占股75%
1800万元
2003年9月
成立新乡海滨,占股100%
2000万元
2004年8月
收购深圳喜悦实业
4500万元
2004年10月
收购福兴医药
1亿多元
2005年1月至2月
减持丽珠集团8.66%股份
2005年2月
增持丽珠集团12.72%股份
占股比例升至29.99%
1.7亿元
2005年3月
成立风雷电力,占股100%
1亿元
2005年4月
收购金冠电力29%
7000万元
2005年6月
成立焦作健康元,占股100%
2亿元
2006年12月21日
丽珠集团股改
占股比例降为26.75%
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
增持丽珠集团17.03%股份
占股比例升至43.78%
3亿多
资料来源:健康元2006年年报
(二)资本投资教训深刻
此外,健康元此前的业绩中有相当大部分来自投资收益——回溯到2005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收益为1292.27万元,但跌价准备仍然多达5080.01万元。2006年有分析显示,健康元投资于股票、债券和基金方面投入的资金有近7亿元——健康元的巨额短期投资在为公司贡献利润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
健康元2006年年报显示:(1)无法支取存放于华夏证券的保证金2,070,245.42元(投资于扬子石化股票);(2)无法使用存放于银河证券的保证金46,721,461.49元(投资于21国债(3)、21国债(10)、扬子石化股票);(3)无法使用存放于天同证券的保证金142,963,026.60元(投资于国债)。健康元目前虽然在法庭上胜诉华夏证券、银河证券和天同证券,但相关巨额国债和股票买卖款何时收回仍是个问号。
此外,前文提到公司净利润由2005年的0.21元变成2006年的-0.13元的主要原因,就是因2006年4月中国证监会撤消天同证券,健康元于2007年1月19日对存放于天同证券的国债保证金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2,811.41万元,记入2006年度损益造成亏损7744.06万元所致。
(三)发展扩张投资需要
2006年3月,朱保国亲自接手健康元全盘业务,对营销进行了重大改革,主动放弃了那些费用过大实际严重亏损的渠道,由此造成06年保健品业务收入下滑很快,但得益于海滨制药美洛培南等盈利点,医药领域发展势头迅猛。
受累于天同证券,健康元2006年亏损7744.06万元,但实际上主营业务收入为207,620.37万元。其中保健品收入27,071.40万元,比上年减少56.60%,但因为成本比上年降低48.23%,因此利润率仅减少1.18个百分点;而药品收入180,193.14万元,利润率为49.08%,虽然比上年减少6.96%,但因为成本减少,利润率比上年提升增加1.78个百分点。主要归结于:
1、海滨制药。海滨制药作为国内第一个研发上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公司,主打产品美洛培南、亚胺培南等,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净利润4000万元,同比增长20%。健康元需要加大投入,成为未来全球最大的碳青霉烯类生产基地和稳定盈利点。
2、丽珠集团。2006年进行营销体制改革、公司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等一系列“节流”措施,保证了丽珠集团业务平稳发展,预计2006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0%左右,但净利润水平略有增长。但公司目前正在研发的产品共41项,下属的全资企业拥有国家批准的生产批文300余个,健康元需要资金和管理进行精耕细作,释放现有产品的销售潜力和盈利能力。
3、7-ACA中间体项目。7-氨基头孢烷酸(简称7-ACA),是合成头孢菌素中最常用的母核。健康元拥有国内唯一酶法工艺生产7-ACA,污染较小、吸收率较高、成本低,符合环保要求,为商务部在2007年1月份颁布的《中国鼓励引进技术目录》所收录的医药行业六大技术之一,受政府鼓励。本次定向增发募集资金主要为7-ACA二期工程所筹集。
作为几项主要利润增长点,健康元需要更多资金推动发展和扩张,期待更大赢利。
(四)股改承诺诚信要求
2006年11月24日健康元通过了股权分置改革,并对非流通股股东的承诺,在2006年、2007年、2008年度的利润分配议案中,提议分红比例将不低于年度审计后可供分配的利润的60%,并在股东大会上对该议案投赞成票。
2006年半年报中,健康元可供分配的利润为1.75亿多,预计年底可供分配的利润至少在2亿以上,2007年年初需要拿出1.2亿元用以分红。但因天同证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原因致使2006年年报上可供分配的利润仅为2247万,实际只需要拿出1348万履行股改分红承诺。
即便如此,健康元2006年年底现金流仍不理想,货币资金只有8.4亿元,但流动负债已经达到了17.1亿,无法支撑股改时分红比例不低于年度审计后可供分配利润的60%的承诺。此外,在2007年年底没有天同证券影响后,2006年应分红而未分红的1亿多元的分红压力会重新困扰健康元,2008年承诺股改分红的现金流压力依然不小。
(五)融资渠道现实所迫
资金链吃紧,融资迫在眉睫。健康元原本有三条路可走:
方案1:分拆上市。2006年3月25日,健康元公告称,拟把旗下健康药业剥离出来,单独赴香港联交所上市。在发行方式上,将会采用股份配售(即存量发行)及新股发行(即增量发行)相结合的方式,发行完成后,健康元仍持约75%的股权,其余25%配售或发行股给公众股东。但因公告后,中国证券市场正在酝酿股权分置改革,境内发行停止,境外发行也大量减缓,至使健康元的分拆上市受阻,“原来按香港创业板准备的事项基本上是白做了,上市的事也停下来了”。
方案2:发行短期融资债8亿元人民币。2006年4月24日,健康元公告,拟分两期发行总额为8亿元人民币的短期融资债,中国工商银行为主承销商,但“发债的事没有得到央行相关部门批准”,没有实质进展。
方案3:定向增发。由于内外各种压力存,健康元有着强烈的再融资预期,定向增发可以从资金和股权双向改善公司状况,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