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datao
文章数量:15
点击人次:50949
- ·我的日志(15)
- ·你是直销新手吗?你是否还在为如何分辨合法直销和非法传销而头疼呢?你是直销老兵吗?你是否在为如何提升业绩,用好组织资源而发愁呢?如果你是团队领袖,你是否无时不在想着如何让自己的团队健康成长,让下游直销商都能独当一面呢?及时雨在哪里? ——就在《第一次做直销就上手》这本书里! 由财智读书会策划,金城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次做直销就上手——周由贤谈直销》近日已面市。本书完全针对直销产业以及直销商面临的最迫切、最棘手、最困难的问题,力图为直销产业正本清源,为直销新手提供一本立即上手,随翻随用的手册,更是一本为直销商打造成长健康、业绩倍增、无坚不摧的高效团队的教材。 愿这本小书能作为一个桥梁,搭建起上游直销企业和下游直销商之间的成长帮助桥梁,直销商和客户之间的信任理解桥梁,共同建立起成熟、健康的直销产业的友谊桥梁! 本书购买热线:400-007-0908
- ·张先生颇下了功夫,论述有理有据。赞赏!国企想战胜安利,当另觅新招。
- ·好评价~```有时间联系?QQ501261817
- ·美艾,能否联系一下呢?我是康健的记者,想跟你沟通一下你刚才提到的那些问题,不知是否方便? 请打我电话023-63658881.
- 安利中国功夫
-
我的日志
文张晓军[@more@]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唐/魏征
一架豪华美国湾流5飞机从安利美国总部出发,途经新加坡,然后经由成都抵达重庆,随后飞往广西,包括安利全球总裁德·狄维士在内的多位安利高管是这架飞机的乘客,这是安利高管4月最重要的行程,或将决定中国直销业的未来……
中国直销市场老大安利在去年12月1日拿到直销牌照后,似乎按兵不动,即便是在重要的公开场合言及直销,总贴上“低调”标签,深谙中国市场的直销老大究竟要出什么招?
中国功夫
中国安利已经12岁了,即便是竞争对手,都必须承认它已是中国直销业的老大——安利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巨大成功。
德·狄维士、郑李锦芬、庄博文、陈朝龙……包括安利全球总裁在内的安利高管组成的豪华团队4月17日在成都进行2007年中国市场第一站的访问,随后他们去了重庆和广西。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三地行中,安利高管如出一辙,盛赞当地投资环境,同时亦明确表示暂无投资计划,直销业的老大继续表演着“中国功夫”!
如果你还对安利的“中国功夫”有些陌生,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概括,安利已经深谙中国市场,比如对政府态度的预期和政策因素的把握,他们总是在恰当时、采取更为有效的本土化策略,在中国市场获得认可,并让市场更大化。
从郑李锦芬的传奇经历到安利“纽崔莱健康跑”活动,都有安利的“中国功夫”影子。 德·狄维士将安利在中国的成功归结为,适应并为这个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他总是致以郑李锦芬感激。
作为安利(中国)的灵魂人物,安利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安利(中国)董事长郑李锦芬备受瞩目。从1995年安利在广州投资建厂至今的12年里,她几乎成了安利(中国)的另一个代名词。如果说安利(中国)整体已经擅长“中国功夫”,那么郑李锦芬就是这个倡导并力行第一人。
“郑太”样本
1992年促成安利创始人考察中国、并帮助安利在中国落子、发芽并快速成长,郑李锦芬被更多人称为“郑太”。德·狄维士在成都时即多次公开向郑太致以谢意,如果没有郑太的帮助,安利不会发展到今天。
事实上,“郑太”策略可以说是安利擅长“中国功夫”的最重要样本。从安利踏足中国开始,国外成熟的直销模式注定在中国市场需要“中国功夫”。
事实上,从一开始,安利就已经意识到。
在安利1997年的历史上,有人利用安利“无因退货制度”,回购安利产品的空瓶,然后带上伪造单据,要安利退货。4000万退货给安利上了生动一课,更为本土化的策略势在必行。
转型时期,安利的“中国功夫”更为明显,从人员面对面销售到设立店铺,从经销人员由合作边为雇佣,从口碑宣传到打破直销企业不做广告的惯例,安利的策略帮助安利坐上中国直销市场头把交椅。
事实上,上述策略推行和郑太息息相关。
郑李锦芬的多年来始终坚持中国式生存哲学——在政策与市场之间灵活、变通地游走。直销在中国一直存在争议…… “我们不需要做出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寻找最佳的融合方式,”郑李锦芬说。
山过不来,我就过去。梳理安利的发展轨迹,安利努力调整策略以适应中国市场,同时安利也在努力针对中国市场改变外环境。
有据可查的案例是,1999年,安利(中国)向政府提交大量资料,安利的主动出击是其首家获得转型资质的重要因素。
“道”与“术”
从过去安利在中国的足迹,可以看出它的CEO们计划是行之有效的。从1995年公司正式营业算起,安利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有12年了。
现在来探讨安利的成功之道,安利高管们认为认为,除了优秀的产品、良好的公司治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等等这些因素之外,安利本身的企业理念和经营之道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企业经营中有着“道”与“术”之分。追求诚信的企业是采用“道”的方式,而过分追求利润的企业采用的只是一种“术”的方式。以诚信为本的道就是商道。
这种道的核心在于人。管理者要取信于自己的员工,取信于自己的顾客,也要指导员工取信于外部利益群体。安利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打造公司及营销人员的良好形象,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最终获得竞争优势,无不得益于这种商道。
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安利赶上的是中国直销史的混乱时期。即便1997年遭遇外界作假退货风波,当时安利内部出现争议,但最后安利采取的是全款退货,取信于人。美国学者福山在《信任》一书中曾预言:21世纪是信誉的世纪,哪个国家的信誉度最高,哪个国家就会赢得更广阔的市场。诚信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无形资源,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信誉度建设实际上就是品牌建设,这是安利一项重要“中国功夫”,比如相当多的公益活动中,安利出现在其中。
“安利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营销人员”, 德·狄维士认为,安利的团队共同创造了安利奇迹。
直销业1998年大整顿,一些停业的公司选择退出中国,安利“每个月亏损几千万”,坚持下来,经历了生死考验,安利最大的收获是人心——营销人员对公司的信任更加坚定,安利随后迅速复苏。
做中国市场相当程度上是争取中国人的关注和情感,情感营销在注重人情的中国倍受欢迎,安利对外不仅展开了强大的营销攻势,实际上也完成了滚动式内部营销,建立了相对更固定的团队。在安利的“中国功夫”里,有效完善的培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低调蓄势
安利(中国)的高管曾总结安利,“很多人会以为,直销是安利独特的竞争优势,其实,虽然直销是一种独特的营销方式,但是,直销也只是一种市场开拓手段。安利的成功,主要还是得意于练内功,安利的核心竞争力在内功的锤炼下形成。”
分析安利的轨迹,特别是面临大的调整时,安利惯用坚持本身的品质策略,或者说低调蓄势策略——下功夫让自身强大起来。
最为明显的是,在直销立法紧锣密鼓、各种传闻漫天散布的一年里,安利则非常低调。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安利“在生产运营、市场推广、品牌建设、人员培训等工作一刻也没有放松。”
随着中国直销牌照门槛的设置,直销公司业绩纷纷下滑,有观点认为,直销门槛的设立,业绩受影响最大的是安利公司。德·狄维士坦诚,“安利在中国市场的业绩确有下滑”。“直销在商业中的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即便是业绩下滑,安利依然没有在国内全面启动直销员模式开展直接直销,这多少让人不解。
“非常正常的,安利业绩出现下滑,和过去一年安利为全面直销做准备有直接关系,而且全面开展直销确实要做充分的准备”,郑太的答案是,“过去一年在产品研发、人员培训上有大量投入,对业绩有影响,但一旦全面开展直销业务,安利的业绩将快速增长”。
安利在蓄势,同时也是保持稳健增长的谨慎。
出现时间无从考证,但正蓬勃发展的一个现象是,网上出现安利、玫琳凯等直销公司的产品销售,事实上,安利在国内并没有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值得注意的是,网络销售作为一个开放的空间,可以将货品销往任何一个地方,直销企业的区域限制政策在这里形同虚设。对直销公司形成冲击的是,这可能打乱其稳定的价格体系。
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可能是,目前监管部门还未有明确对直销企业的网上销售做全面约束,安利在观望等待更好的时机。
深谙中国市场的直销老大究竟要出什么招?箭已上弦!
2007-08-06 10:44:52
张先生颇下了功夫,论述有理有据。赞赏!国企想战胜安利,当另觅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