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 | 寒露养生指南:防止秋燥伤阴
http://www.dsblog.net 2025-10-08 12:09:45
寒露
随着秋风裹挟凉意,我们踏入了二十四节气序列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寒露节气被古人细分为三个物候特征:“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指最后一批大雁启程、雀鸟隐匿、菊花绽放。这些生动的物候现象,既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敏锐观察,也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想象。
寒露节气如约降临,昭示着深秋时节的正式开启。此时气温呈现阶梯式回落,昼夜温差显著拉大,自然界的阳气逐渐内敛,阴寒之气则日益升腾。我们要关注以下养生要点。
饮食养生:防止秋燥 温养脾胃
寒露气温从凉爽过渡到寒冷,干燥和秋寒之气相互渗透,容易侵袭人体,引发口干舌燥、皮肤干涩等秋燥不适。此时应顺应《黄帝内经》“秋冬养阴”的养生理念,滋养体内阴精,为来年春夏阳气生发奠定根基。饮食上需注重温润调和,既要抵御秋燥对阴液的损耗,又要避免寒凉食物损害脾胃阳气。
可适量食用辛温类食材,如紫苏叶、葱白等,帮助驱散体表寒气;同时多摄入茯苓、山药等健脾益胃的食材,既能温补脾胃,又可促进水湿代谢,维持身体机能平衡。此外,雪梨、百合、银耳等滋阴润肺的食物,能有效缓解咽干咳嗽;石榴、山楂、苹果等酸甜水果,则通过酸甘化阴的特性发挥生津止渴的作用。
日常饮食需忌口苦寒生冷之物,如螃蟹、生鱼片等,以防削弱脾胃阳气,导致寒邪内积;同时应节制羊肉、胡椒等大热之品,避免阴液耗损加重燥热。早餐推荐温热粥品,如大米粥、小米粥,或依据体质搭配甘蔗粥、玉竹粥等药膳,以温和滋养脾胃,提升整体抗寒能力。
行为养生:注意保暖 预防寒邪
寒露时节,气温持续走低,感冒进入高发期,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也易反复发作。此时需加强感冒预防,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注意做到冷暖适度。
民间素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养生谚语。足部作为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交汇之处,若受寒气侵袭,将直接影响脾胃、肝胆等脏腑功能。建议外出时选择保暖性好的鞋袜,避免足部受凉。日常可通过踮脚站立、温水泡脚等方式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既能预防呼吸道感染,又能改善足部皮肤及组织的营养供给。
- 第三届和治友德潮白湿地半程马拉松盛大举办
- 和治友德|孔子诞辰日:学习四大“养生锦囊”
- 2025私域创业者领袖大会 和治友德获多奖
- 和治友德斩获企业质量诚信倡议活动多项荣誉
- 和治友德:持续创新 提质升级高质量发展


- ·康力易萃享新品发布会将启幕
- ·安利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 ·金诃藏药西北地区代表训练营落幕
- ·康婷轻盈润泽唇膏3色新品将上市
- ·宝健维权:1500+侵权产品已下架
- ·宇航人宇航商城七周年庆典圆满召开
- ·天狮上海教育培训基地落成
- ·炎帝锚定生物制造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