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余放:安利凭什么?
http://www.dsblog.net 2011-10-28 17:10:39
两个月前刚刚多了一个安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头衔的余放,身着蓝色职业套装坐在办公室里。谈起“第一家跨国背景的民政部主管非公募基金会”这一破冰之举,她脸上的表情波澜不惊:“在我看来就是八个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在余放眼中,中国已有数千家基金会,再多一个“不算什么特别新鲜的事物”。
不过,对于一直渴望通过成立基金会而使其公益事业正规化和系统化的其他跨国公司来说,这个答案未免显得有些缺乏诚意。在《中国慈善家》的采访中,余放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时机”。而在加入安利之前,她曾在贸易部从事国内商品流通领域政策法规的研究与制订工作,所以,能为安利基金会的开拓提供不少经验和资源。
其实,开拓与破冰一向是安利所擅长的。当年,安利直销模式在中国的起死回生就得益于良好的政府关系,如今,其基金会的成立同样如此。如果说独特的直销模式为安利轻而易举地创造出了一支颇具执行力的公益团队,那么,良好的政策“嗅觉”则是安利做公益的得力向导。要知道,此前,跨国公司在中国做公益,并不是那么顺利,除了“外来户”身份所造成的天然隔阂,还有自身沿袭的制度所带来的牵绊。
委屈
事实上,就在三年前,安利也曾与许多在华跨国企业一样,共同面对着如何在中国做公益的困惑。
2008年,汶川地震掀动起中国从上到下的捐助热情,而没有及时捐款的外企则遭到强烈抨击,跨国企业被斥责为在中国发大财而又不捐款的“铁公鸡”,网上甚至流传着一份“国际铁公鸡排行榜”,一度引发消费者抵触情绪。诺基亚、宝洁、雀巢等知名跨国企业都在其中,他们的公共事务总监、公关总监甚至副总裁都曾跑去商务部“喊冤”。
而安利也是“国际铁公鸡”中的一员。实际上,安利在此次救灾行动中可以说反应已十分迅速,地震发生两天后,其中国区副总裁张明德便飞往成都,向四川省红十字会捐出200万人民币,用于抗震救灾和受灾学校的重建工作,并组织当地员工和营销人员到血液中心志愿献血。然而,在彼时群情激愤的舆论面前,“捐款1000万以下都是‘铁公鸡’”,安利虽未进入排行榜,却也因“捐款太少”而受到颇多指责。
- 安利CEO教你拥抱变化!不进化 就走投无路
- 安利|央视《健康中国·行天下》走进健康成都
- 三十而立 安利墨尔本研讨会首场业务大会盘点
- 安利全球首款尿酸管理产品4月19日上市
- 领头羊的努力:安利争取改善直销监管政策


- ·2025保健食品政策法规密集落地
- ·沃德绿世界深化全球布局
- ·太阳神通报冻结4月违规账号
- ·双迪桃花公司与守正电商团队正式签约
- ·小程序不到半数直企在玩
- ·康美时代第一季度市场违纪整治通报
- ·《完美(中国)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
- ·三生付爱清:从三尺柜台到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