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打传热线 » 地下保健品盯上老年人 温柔背后的“吸金术”

地下保健品盯上老年人 温柔背后的“吸金术”

http://www.dsblog.net 2014-05-22 11:05:09


  讲课的人是产品最重要的推销者,能不能让老人购买产品,就看讲座的人“派头”够不够大。因此,每次讲课的人都被包装成来自上海、北京等地大医院的“名家、院长、教授、主任医师”。这些“专家”都不是轻易能够请得到的,“因为平时找他们看病的人太多了,能来是老人们的幸运。”
  “讲课生动、多才多艺”是“专家们”的共同特点。刘大爷说,他们讲课水平的确很高,花样特别多。有一次,来了一个跟某位伟人长得神似的“专家”。“‘专家’推销的一款产品卖4000多元,买产品的老人排成了长队,买完产品后还可以跟‘伟人’合影。”“专家”在推销产品时,说得很动情,“这次红色健康行是响应中央慰问老区的,台州本来轮不到,后来我为你们争取到了,所以我来不是为了卖产品,而是为了健康而来。”
  当然,“专家”不会赤裸裸地卖产品,而是利用给老人检查身体的机会,旁敲侧击对老人加以引导:老人们被检查出来身体有问题,会被建议购买某种产品;如果身体健康,他会说,要是吃下这个产品,以后身体会更好。刘大爷说,“专家”推销的产品最起码三四千元,至于“专家”的真实身份,他们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很少能第二次看到。
  此外,讲课的组织者会经常安排已经用过某产品的消费者现身说法,做活广告。作为回报,他们会给予现身说法者一些优惠或者赠送一定的产品。


  关心“无微不至”,一听说老人身体不好就来劲
  除了专家和各种免费项目,健康顾问的“贴心”服务也是老人们依赖地下保健品的重要因素。说起健康顾问的服务态度,老两口都说好。“比如,家里电脑出了点小毛病、上网投个稿,一个电话打过去,她们就会立马过来,即使她们不会,也会请别人来帮忙;节假日都会打电话来问候我们。”
  刘奶奶说:“子女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有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刘奶奶眼里,健康顾问是专门服务老人的。比如她自己出去旅游,家人就会担心她的安全,但是跟着健康顾问出去旅游,家人就很放心。
  不过健康顾问对人是戴着有色眼镜的。陈大爷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他们在老年公园遇见了一个推销保健品的,对方说买不买产品都没关系,就想跟他们交个朋友。后来,刘奶奶经常买产品,陈大爷则不买,以后,这个顾问就对刘奶奶特别热情,对陈大爷很冷淡。
  健康顾问贴心的背后有着自己的算盘。刘奶奶说:“她们经常打电话过来问我,最近身体怎么样了?要是我说身体不好,她们就来劲了,一个劲地向我推销保健品。”

 

  温柔背后是一场温吞的“吸金术”
  刘奶奶说,她买保健品的心理是这样的:“上班的时候身体一直不太好,常常生病,退休后闲下来了,负担没那么大了,就想把身体养好,于是开始吃保健品。保健品贵是贵,但家里也没什么经济负担,子女也不要我的钱,只要保健品对身体有帮助,就舍得花这个钱。年轻的时候拿健康去换钱,老了就拿钱买健康。”
  黄临说,这些产品的成本都非常低廉,吃下去一般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产品可能是真的,但是作用被夸大了,价格被卖高了。他们也接到过类似的投诉,而且受害人基本都是离退休人员,为了躲避执法部门的监管,推销保健品的大多隐匿在酒店、小区、写字楼里,卖出去的产品也不会出示发票,由于取证难,维权成功的概率非常低。
  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但其中70%以上的保健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老年人是保健品市场最大的消费群体,也是最易被不良商家“忽悠”的群体。面对众多健康知识讲座时,大多数老人不具备辨别能力,使得他们成为地下养生保健行业盯上的高危人群,保健品讲座就是一个又一个撬开老年人钱包的陷阱。

 


  营养专家提醒,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作用;患有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不要相信违法广告的宣传。

来源:椒江新闻网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