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高端访谈 » 韩妆第一集团图谋 徐庆培:从中国开拓全球化

韩妆第一集团图谋 徐庆培:从中国开拓全球化

http://www.dsblog.net 2015-10-10 11:49:21


  2002年,集团首个品牌——兰芝进入中国上海市场,并且以200-300元远高于本国市场的单价,在高档商场设立专柜。这种高定价法则,一方面是因为关税,但更重要的还是为集团建立一个更高的形象。即使如此,其定价水准也低于其他欧美同定位的产品品牌,凸显性价比。爱茉莉中国公司市场总监管晓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真正帮助爱茉莉太平洋打开中国市场的是兰芝。更确切地说,是兰芝的睡眠面膜。““这是一个罕见的靠单一品牌和细分市场进入中国的例子。”当时恰逢补水保湿概念在美容界流行,而其首创的“不用洗”的“睡眠面膜”开创了一个新品类,时间成为了好奇消费者口口相传并尝试的明星产品。(这种细分单品的创造能力也是韩妆的强项,下文详述)
  兰芝让爱茉莉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它的姐妹品牌,梦妆(Mamonde)也在不久后亮相专柜。然而品牌引入并非一帆风顺,例如近年大热的主打自然植物护肤的品牌悦诗风吟(Innisfree),曾经在2004年以百货专柜的形式进军中国,结果摔了个大跟头,2006年9月全部撤柜。2012年后,悦诗风吟重新回到中国,他们将渠道重点放在了立足于购物中心的单品牌专卖店,瞄准年轻女性、价格比六年前降低一半,走平价的自然植物风格,重获成功。2014年底,悦诗风吟在中国开店总数达到108家,相当于每月以不低于3家店铺的速度发展。相较于集团旗下另外两个较早登陆中国的品牌兰芝和梦妆,悦诗风吟还创造了最短的盈利周期。
  另一个标志性产品是2011年其高端品牌雪花秀进入中国。这款主打韩方草药护肤的顶级品牌进一步完善了爱茉莉在中国的产品布局。2013年,爱茉莉又引进了以年轻用户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彩妆护肤品牌伊蒂之屋(ETUDEHOUSE),并采取和悦诗风吟类似的单品牌专卖店模式。
  目前,根据爱茉莉最新的2015年季报,在MERS的负面影响下,集团仍然取得了销售额16%、营业利润34%的同比增长。其中,海外市场的贡献度最大,销售额、营业利润分别取得了44%和122%的增加额;而在其中,中国市场的增长最为显著,贡献度超过50%,成为驱动公司增长的核心因素。
  徐庆培的“全面开拓中国市场”并不是一句空话,事实上,从人事、产品品牌、营销等相关工作都已展开:
  人事:2013年爱茉莉中国区撤回了韩国籍的CEO柳济天,最终起用了曾在宝洁、雅诗兰黛一路成长起来的、非常了解中国市场的本土高管高祥钦作为新任CEO。之后,各层级管理人士,也陆续调整向中国人倾斜。“中国市场的高层管理者都是由中方人士来担任的,我们希望通过本土化的管理运作来了解中国市场,并发展成为中国消费者喜欢的企业。”徐庆培对记者表示。
  产品:今年5月引入了艾诺碧(IOPE)、高端美发品牌“吕”进入中国,并且赫拉(HERA)已经进入中国香港市场,未来爱茉莉还考虑引入更多子品牌进入。2014年10月在中国投资7.5亿元人民币兴建集生产、研发、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爱茉莉上海美丽妆园”,年均生产能力达1.3万吨,约相当于年产1亿支产品,产能是原上海工厂的10倍,这也是爱茉莉太平洋集团迄今为止在韩国以外兴建的最大的生产研发物流基地。
  营销:除了各个子品牌加大中国营销投放扶持力度,其集团首席战略官金昇焕对《成功营销》表示,中国国际机场的免税渠道及电商渠道,包括移动营销,也将成为重点。
  《成功营销》记者了解,在2014年之前,爱茉莉进入中国的品牌策略均以各个产品品牌为主,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如兰芝、悦诗风吟背后的爱茉莉。而相比较而言,在韩国本土其集团品牌直接由副总裁级别高管负责。2014年开始,中国区也成立了集团公关部,并引入了中国本土高管,目前已经有5个人,并且准备未来开启集团微信、微博等等业务。

来源:V-MARKETING成功营销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