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监总局:外包装乱用纯天然最高罚3万
http://www.dsblog.net 2006-11-09 10:45:47
时下,“纯天然”已成为食品企业常见的卖点之一。不少商品都靠着包装上的“纯天然”、“无污染”字样吸引眼球。许多消费者也认为,“纯天然食品”就是绿色食品,食用起来也安全。而记者近日从质监局了解到,在我国的认证项目中,还没有“纯天然”这一项。目前一些企业在其商品外包装上打出的“纯天然”字样,只是些宣传用语,并非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标志。
“纯天然”随处可见
很多消费者都以“是否天然”作为判断食品是否能放心食用的标准,但质监局有关处室负责人就此表示,在我国现行的认证标准中,还没有“纯天然”这一项。一些食品企业在其商品外包装上打出的“纯天然”字样,只是自行推出的宣传用语,并非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标志;“纯天然”只是商家宣传的口号,让消费者误以为它是“绿色、无污染”的优质产品,好从中赚取利润。
记者在市内部分超市、商场逛了一圈,发现标有“天然食品”、“纯天然食品”字样的调料、蜂蜜等食品比比皆是。在食品调料货架上,四川一调味料厂家赫然打出“纯天然老字号”、“纯天然调味料”的招牌,产品从白胡椒粉、香料到八角粉、十三香不等。广东某知名品牌也将旗下的袋装花椒粉、咖喱粉标上了“纯天然”等字样。
在景田某超市蜂蜜柜台,记者拿着一瓶蜂蜜就包装上的“纯天然”字样询问销售人员,他指着包装上的原料一栏称:“只有一种原料,没有其他的添加剂,当然是纯天然的。”在干货区,有厂家“隆重推出”了河源系列特产,无论是干蕨菜、石参根,还是茶树菇、鸡骨草、五指毛桃,全都披上了“纯天然野生”、“无污染”的“外衣”。同时,记者还注意到,标有“100%天然”、“纯自然”、“高山养植无污染”等字样的野山枣、黑木耳、茶叶等食品也不在少数。
天然食物也可能有毒害
据了解,“纯天然”并不能等同于“健康”、“安全”,天然食物也不一定都是“纯”的。中国农业大学植物学博士陈女士认为,随着现代社会农药、化肥广泛地被使用甚至滥用,自然状态下生长起来的植物虽可称为“天然”,但难以确保其纯净、安全。
其次,食物有无毒性不能以其是否“纯天然”来判断,即使生长环境没有受到污染,天然生长的植物也不一定无害。为抵抗病虫害,相当一部分植物本身会产生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如生物碱等。例如扁豆中含有皂素和植物血凝毒素,需煮熟才能食用;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要经过适当的加工才可以消除这些毒素。
还有专家表示,真正纯天然的食品比较少,目前正是依靠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使得许多不可食用的纯天然植物成为安全的食品,所以市民不能简单地认为纯天然食品就一定优于加工过的食品。
此外,化学物质也并非全都有害,只要是严格按标准生产和使用,就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乱用“纯天然”最高罚3万
据了解,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包装上都有规范的标志、认证编号以及厂名、厂址及认证的有效期限。目前市场上所谓的“纯天然食品”纯属商家自己为其产品戴上的“光环”,未经过任何检验和认证。
另外记者还获悉,乱用“纯天然”字样属违法行为。依据国家质监总局颁布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不得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产品”、“有机转换产品”和“无污染”、“纯天然”等其他误导公众的文字表述。违规者将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纯天然”并非国家标准 乱用“纯天然”字样宣传用语属于违法行为
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往往会选产品的包装上印有“纯天然”“无污染”字样产品,然而省质监局标准处相关负责人昨日介绍说,“在我国的产品标准中,还没有‘纯天然’这一项”,“纯天然”只是商家自行推出的宣传用语,并非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标志。商家利用“纯天然”作为宣传手段,让消费者以为其是“绿色、无污染”产品,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记者就包装上的“纯天然”字样打电话询问某大米厂家时,其工作人员也承认,该产品并未经过相关认证,其包装上的“纯天然”字样属于对产品的形容或说明。
据了解,目前国家对食品的生产有严格的界定标准,并需要权威机构的认证。目前我国确定的食品认证只有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种。这三种产品的包装上都有规范的标志、认证编号以及认证的有效期限。而所谓的“纯天然食品”则纯属商家自我宣传。
此外,。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不得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产品’、‘有机转换产品’和‘无污染’、‘纯天然’等其他误导公众的文字表述。”违者将受到“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纯天然”随处可见
很多消费者都以“是否天然”作为判断食品是否能放心食用的标准,但质监局有关处室负责人就此表示,在我国现行的认证标准中,还没有“纯天然”这一项。一些食品企业在其商品外包装上打出的“纯天然”字样,只是自行推出的宣传用语,并非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标志;“纯天然”只是商家宣传的口号,让消费者误以为它是“绿色、无污染”的优质产品,好从中赚取利润。
记者在市内部分超市、商场逛了一圈,发现标有“天然食品”、“纯天然食品”字样的调料、蜂蜜等食品比比皆是。在食品调料货架上,四川一调味料厂家赫然打出“纯天然老字号”、“纯天然调味料”的招牌,产品从白胡椒粉、香料到八角粉、十三香不等。广东某知名品牌也将旗下的袋装花椒粉、咖喱粉标上了“纯天然”等字样。
在景田某超市蜂蜜柜台,记者拿着一瓶蜂蜜就包装上的“纯天然”字样询问销售人员,他指着包装上的原料一栏称:“只有一种原料,没有其他的添加剂,当然是纯天然的。”在干货区,有厂家“隆重推出”了河源系列特产,无论是干蕨菜、石参根,还是茶树菇、鸡骨草、五指毛桃,全都披上了“纯天然野生”、“无污染”的“外衣”。同时,记者还注意到,标有“100%天然”、“纯自然”、“高山养植无污染”等字样的野山枣、黑木耳、茶叶等食品也不在少数。
天然食物也可能有毒害
据了解,“纯天然”并不能等同于“健康”、“安全”,天然食物也不一定都是“纯”的。中国农业大学植物学博士陈女士认为,随着现代社会农药、化肥广泛地被使用甚至滥用,自然状态下生长起来的植物虽可称为“天然”,但难以确保其纯净、安全。
其次,食物有无毒性不能以其是否“纯天然”来判断,即使生长环境没有受到污染,天然生长的植物也不一定无害。为抵抗病虫害,相当一部分植物本身会产生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如生物碱等。例如扁豆中含有皂素和植物血凝毒素,需煮熟才能食用;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要经过适当的加工才可以消除这些毒素。
还有专家表示,真正纯天然的食品比较少,目前正是依靠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使得许多不可食用的纯天然植物成为安全的食品,所以市民不能简单地认为纯天然食品就一定优于加工过的食品。
此外,化学物质也并非全都有害,只要是严格按标准生产和使用,就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乱用“纯天然”最高罚3万
据了解,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包装上都有规范的标志、认证编号以及厂名、厂址及认证的有效期限。目前市场上所谓的“纯天然食品”纯属商家自己为其产品戴上的“光环”,未经过任何检验和认证。
另外记者还获悉,乱用“纯天然”字样属违法行为。依据国家质监总局颁布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不得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产品”、“有机转换产品”和“无污染”、“纯天然”等其他误导公众的文字表述。违规者将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纯天然”并非国家标准 乱用“纯天然”字样宣传用语属于违法行为
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往往会选产品的包装上印有“纯天然”“无污染”字样产品,然而省质监局标准处相关负责人昨日介绍说,“在我国的产品标准中,还没有‘纯天然’这一项”,“纯天然”只是商家自行推出的宣传用语,并非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标志。商家利用“纯天然”作为宣传手段,让消费者以为其是“绿色、无污染”产品,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记者就包装上的“纯天然”字样打电话询问某大米厂家时,其工作人员也承认,该产品并未经过相关认证,其包装上的“纯天然”字样属于对产品的形容或说明。
据了解,目前国家对食品的生产有严格的界定标准,并需要权威机构的认证。目前我国确定的食品认证只有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种。这三种产品的包装上都有规范的标志、认证编号以及认证的有效期限。而所谓的“纯天然食品”则纯属商家自我宣传。
此外,。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不得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产品’、‘有机转换产品’和‘无污染’、‘纯天然’等其他误导公众的文字表述。”违者将受到“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
1
>>
来源:潇湘晨报
相关报道
- 绿叶董事长徐建成带队考察日本化妆品市场
- 长青 | 东盟主席高尔夫球赛在北京精彩举行
- 《美容健体服务规范》团体标准起草工作会召开
- 全国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推进会召开
- 新时代健康产业卓越领导力研修班第三期结束


dsblog.net推荐
- ·十问火爆直销圈的羊奶粉
- ·康宝莱与减重大咖相约人民网
- ·双迪:传递大爱,温暖世界
- ·USANA全球菁英杰出成长之旅收官
- ·安利携北京卫视养生堂推出情景科普剧
- ·天狮李金元率队践行绿色使命
- ·无限极2025希望之旅即将扬帆起航
- ·太阳神Apollo丰盈护发洗发露上市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