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高端访谈 » 大连美罗生物公司CEO陈湛:不打无准备之仗

大连美罗生物公司CEO陈湛:不打无准备之仗

http://www.dsblog.net 2006-11-17 12:15:59

    18年的直销经验,8年的海外市场运作经验,走过80余个国家,曾经是几百万人的精神领袖……这一连串的数据,已经昭示出了本文的主人公陈湛的身份绝非一般。2006年7月,他又告别了原有的生活,在不带走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再一次白手起家。 
    
    陈湛的身上无疑笼罩着一种传奇色彩,在“传奇”的背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真实的陈湛?日前,记者前往大连美罗国际生物有限公司,对公司新任CEO陈湛进行了专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来到美罗公司任职,在中国直销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对于在美罗的任职,您自己是如何设想的?
    
    陈湛(以下简称”陈”):从我进入美罗到现在,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内部调整。美罗原来有过辉煌,但大家都知道这个行业比较浮躁,很多人都希望“短、平、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希望企业赶着走。经营一个企业和建房子是一样的,都要先打牢地基,才能省却后顾之忧。目前,美罗公司各个部门的设置、硬件设施都在重做调整,市场建设方案也在制定中。我们要采取的市场方案,既要与国家政策相吻合,又要与市场实际结合,按照这个设想,我们目前已经转轨成功。我想,这也符合中国直销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记:在中国直销行业里,为了争夺资源,企业间抢线跳线的情况比较普遍,对于这种现象,您的态度是怎样的?
    
    陈:我从事直销已经有18年了,其中在安利做了8、9年,以我的经验来看,如果一个公司团队人数众多,某些时候出现不稳定是正常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要继承好的方面(例如,美罗这3年来也积淀了不少好的东西),认同过去的成绩,就不会抹杀经销商的功劳和热情。从美罗来说,我们现在制定和推行新的政策,由于转轨转制,肯定会影响到部分经销商的切身利益。但我们可以平移他们过去累积的业绩,我们提倡发扬传统精神,鼓励新来的人员。不过我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太多了,面对这样大的市场波动,要所有的人全部顺利转换思想是不可能的,只要1/10的人能转过来就好。对此我们有心理准备,毕竟我们做出的调整是为了将来更大的发展,这一点我相信大多数经销商都是可以理解的。
    记:您曾经做过经销商,现在又成为了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您如何看待经销商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陈:这和公司的定位有关系,公司应该做的就是服务工作,既然是服务员,就要给销售人员创造很好的环境,而不是指挥他们做事。有了这样的明确分工后,管理层之间就不会出现互相推诿的事情,比如,抢线跳线这样的事就应该由公司来仲裁。角色定位很重要,并且管理层、经销商定位都要准确。公司只要做好拿牌、政策对接、政府公关等相关事物,保证经销商在外能有一个良好的运作环境,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就行,其他的一切事务由其他部门自行解决就好,有争议的可以协调。记:您加入直销行业已经有18年的时间了,您个人是怎么看待直销这个行业的?陈:我最初开始加入直销行业时是在国外,所有的操作流程都很正规。我最早是在澳大利亚做直销的,那里的人对直销没有反感情绪,因为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认知度和辨别能力,骗人也没用。所以在国外的大部分地区,直销业态的发展都很稳定。近6年来,我一直都在海外走,我认为直销还是应该有个正确的理念,我们美罗的发展、调整,就是按照正规的制度来做的,如果每一个企业都能坚持正确的理念,中国直销行业迟早能拨云见日。
    
    记:目前,很多中国直销企业都在寻求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这其中不乏一些因为拿不到直销牌照、想找个机会外出捞一把的企业,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陈:中国人做事情喜欢一窝蜂,甚至盲目行动,比如他看到别人在俄罗斯做得好,他可能也想马上到俄罗斯去淘最后一桶金。一个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首先要有明确的市场战略规划,还要有可持续的国外市场方面的投入。因为资金、文化、建设都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国内的企业就想花小钱办大事,目前已不是前几年的形势。现在国外市场发展已经很成熟了,不像1998、1999年那个时候,俄罗斯市场根本没人做。机会总是青睐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螃蟹虽然鲜美,但总是会被吃完的,晚到的就只能看别人吃。很多人问我,美罗能不能做完整个国际市场,我说:能!但我不建议。 
    
    我认为一个企业要走向海外,必须要有持续而又雄厚的资金注入实力。创业初期,投入二、三十万美金也许能赚钱,但不会赚太多。进入海外市场前,一定要有一套严密的计划,否则对企业形象造成损失。很多人会劝从未做过国际市场的人去做海外市场,但是这些人似乎忘记了,直销本是个有序的行业,不是暴富、捞一把就走的行业。正如我们造房子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把网络建设好,去享受生活。
    
    记:中国的直销企业到国外去,有一个文化融合的问题,您常年做直销培训,请您谈谈中国直销文化在国外的发展。
    
    陈:很多人会说,到海外发展,不光是产品,最重要的是文化的对接与融汇。这种理解很正确。一开始,我们想用中国的养生文化去感动别人,因为我们毕竟是有着5000年文明的古国,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不可能因为我们曾经的辉煌灿烂,就试图去影响甚至改变别人已经习以为常的观念。我一直强调,到海外发展的企业还是应该实行本土化管理,即把公司的根基扎牢后,交给当地的本国人去管理。因为,外来人员普遍存在着语言障碍,并且有着完全不同于当地的教育背景。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国内,经常会说我们是民族企业,这无可厚非。可到了国外呢?这样就会与外国的文化有冲突。既然我们要把自己做成国际企业,就要能包容多元文化,这样才能与国际对接,因为各个国家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都值得尊重。
    
    记:在海外市场运作,有文化、产品、管理、教育等多个元素构成,企业该如何平衡这之间的关系?
    
    陈:第一,文化,这里是指当地的文化;第二,产品,有中国特色的产品,例如灵芝、冬虫夏草等中国独有的中草药;第三,管理人才,本土化;第四,合法化,因为每个国家的法律和经济都不一样;第五,教育,西方的教育比较理性,而我们的教育则比较感性,注重的都是献花、掌声、激励,如果把台湾的教育模式拿到海外去是根本行不通的。外国人注重的是自由、心灵的沟通,不用必须做什么、怎么做,但一定要注重技巧。而中国则是方向性思维,老师只会教你;“我只要成功”,不讲逻辑。外国人会先思考为什么,做每件事情都要经得起推敲。今后,中国的直销教育我认为也应该由热情转向理性,而不能以非常感性的鼓动、激励为主。不管怎么样,我认为开拓海外市场,心态是最重要的,一个企业一定要明白,出国到底是去干什么。其次是文化的融合问题,我在国外都讲英语,一开始我用的是本国翻译,他讲的话我能理解,但是外国人就不会理解。比如,要举例子,讲个故事,但是外国人不知道中国的《三国演义》,也不知道什么是“掩耳盗铃”,如果是用一个外国翻译,我会和他先沟通,会用同样寓意的一个外国故事来表述我们想要的效果。
    
    记:目前美罗在海外市场的进展情况如何?
    
    陈:美罗前几年一直在说走向国际化,但其实在这方面目前美罗还是一张白纸。这次决定做海外市场,我们选定了6个国家。目前,我们一直都在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市场投资开发、政策衔接、团队整合工作,选管理人才、网络人才,我们要打就打有准备之仗。初期,美罗会采取试营业的模式,我们不想遍地开花,既然是一份长久的事业,就要巩固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而且,我运作海外市场的经验已经很丰富了,不需要再去做无谓的尝试。
    
    记:中国的《直销管理条例》出台1年多了,近来也有很多家企业拿到了直销牌照。您认为这对于中国的直销有什么益处吗?
    
    陈:中国政府制定直销法规是一件好事,我们有的企业把法规当成是种压力,这是不对的想法。法规的出台是要求我们用科学化、专业化的方法来做直销,这对于中国直销的良性发展,必将起到很积极的作用。这也是一种趋势,我们看国外一些直销发展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有专门的管理直销的法律、法规。光有法律还不够,一个行业的发展,还需要理论的推动。现在中国直销没有理论,也没有教授理论的机构。但在国外一些国家,例如在英国剑桥、美国哈佛的商学院都有市场倍增这门课程,而我们国内的院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国内政府官员要想了解直销也要到国外去学习,中国直销缺乏理论指导。我们的经销商不是骗子,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客观上的确是在骗人,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骗,什么是不骗。中国直销市场有自己的特点,在这个领域,需要专门的人去研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志在开拓海外市场的美罗来说,陈湛的加盟,无异于“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双赢结果。有了企业的雄厚实力,再辅以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美罗的拓展版图上,就将结出累累硕果。
来源:《分销时代》  作者:陈薪玲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