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行业存在的6大投资机会和4大风险
http://www.dsblog.net 2016-06-14 15:18:24
研究发现,靶向药物比传统化疗效果更好,但只有携带特定分子遗传标记的人群才可从中受益,例如肺癌患者中大部分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阳性的病人,使用靶向药的疗效都不错。目前临床上医生通常需要采用肺穿刺的方式,首先采集患者的肺部肿瘤组织,再对其进行病理以及基因检测,而接受这种侵入试的检测对病人是有较大风险的,比如会发生气胸等症状。2016年6月1日,美国FDA批准了罗氏一个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液体活检产品,不需要穿刺,只需要验血即可。这个产品一旦在临床上推广开来,非常适合那些不适宜用肺穿刺手段采样的肺癌患者。
那么,基因技术在肺癌治疗中也能发挥重大作用吗?答案也是肯定的。再次回到A先生,由于A先生的肺癌确诊较晚,靶向治疗后的疗效并不明显,于是他决定尝试最新的免疫治疗技术CART疗法。目前,临床上CART疗法对B淋巴细胞血癌的治疗作用非常显著,五年生存率能达到90%以上,在实体瘤方面的疗效还不行,但是已经有很多学者在从事CART技术治疗肺癌的研究工作,也许在不就的将来,像A先生这类的肺癌就能够通过CART技术得到治愈,而基因技术将会极大地促进CART疗法的临床发展进程。这里需要再引入一个新的技术名词,叫做基因编辑技术。
简单来说,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使人们能够方便地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比如,为了防止人体的排异反应,目前在CAR-T治疗中最好的办法是收集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体外改造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这种完全个性化的治疗方式导致CART疗法的成本很难降低,治疗费用高达40万美元。如何降低成本?法国的一家CART治疗公司Cellectis正在尝试通过基因编辑的手段,“关闭”导致人体排异反应的基因,这样CART细胞就能够批量生产了,这将极大地降低治疗成本。
最后,再介绍一下基因诊断在肿瘤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方面意义。经过治疗,A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回家休养。接下来A先生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全面的体检,一方面,观察前期的疗效,另外一方面,检测肿瘤是否有扩散现象。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PET/CT、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进行监测,不够敏感和准确。这方面最新的进展是通过液体活检技术检测肿瘤患者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和ctDNA,能够保证较高、较及时的检出率,同时还能够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变异情况,精准地应对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这个问题。
精准医疗领域现在有哪些投资机会?
通过上面肺癌的案例,相信大家已经能够初步理解精准医疗技术对临床的革新作用了,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么多资本都会蜂拥而入。目前分享投资在基因领域也布局了三家企业,第一家是国内基因检测行业的龙头华大基因,第二家是由原华大基因CEO王俊先生创办的碳云智能,第三家是由脑癌基因图谱的奠基人阎海先生创办的泛生子。接下来,我将结合这三家公司和近期拜访的一些初创公司,谈谈在一级市场上,我认为值得关注的一些投资机会,仅代表个人意见。
第一,我比较关注在最新技术领域,比如液体活检、基因编辑等,拥有深厚技术积累的公司。这类公司的创业者大部分来自于海外知名科研院所及生物科技公司,他们从海外带回了最新的技术。与此同时,考察这类公司的时候,我会重点关注创始人的领导力、资源整合能力、团队的完整性等,未来新技术的市场推广会非常的重要。
第二,如果一些早期项目估值不高,创始团队并没有打算自己做市场推广,而是希望将产品研发完成后卖给大公司,也值得适量布局,他们最终研发出的产品可能具备很好的并购价值。
来源:创事记 作者:吴寒
相关报道


dsblog.net推荐
- ·USANA发布第二季度财报
- ·春芝堂:26年零事故的安全坚守再升级
- ·福瑞达纳他霉素成功通过DMF备案
- ·康宝莱“三位一体”质量理念
- ·金木:解码“金品质”发展路径
- ·东阿阿胶亮相第三届链博会
- ·康尔“三减三健”健康星火燃动神州
- ·欧瑞莲庆祝成立58周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