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来余春富:建立企业和土地的真实关系
http://www.dsblog.net 2018-02-28 09:59:51
情深土地 扎根青山
犹记得台湾著名作家蔡珠儿一本《种地书》,鲜活有趣地记录了自己垦荒的艰辛和收获。
“在院子里开荒种菜,施肥、捉虫,收成用来款待三五好友”,这是人与土地的美好相遇。“人家说虾壳补,我去买几斤来剥,把壳晒干捣碎,埋入菜田。洗米水当然要留,洗鱼洗海鲜的水也积起来,浇地灌园。”如此种种,付出有了回报,一块瘦地终于养肥。“种地有自然法则,生病何尝不然,我只管认真去治,其他的都交上去,静静看天,何其自在轻松。”这是种地的疗愈系,于其中教人直面生活的波折。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人对于土地的依赖是永恒的,一个人总是能在田园之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而对于有着深厚金融背景,曾任平安保险公司台州分公司总经理多年的余春富而言,又怎会在四十余岁拾起了这份和农民、土地打交道的大健康产业?
彼时,很多人对于这样的选择是难以理解的。他固然有资本选择势头良好的房地产行业,这种选择在这样的时代显得万无一失。而大别山尽管是“天然药谷”,有着丰富的灵芝资源,但并没有给山区农民带来价值,很多种植户依旧贫困,对于从未和灵芝打过交道的余春富又能收获到什么呢。
在余春富心里,他却不认同于大多数人的观点。源于年岁见长,余春富对于健康的意识越来越重视,并希望于财富之外挖掘自身更多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他也表示着,自幼和土地接触,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他渴望着对土地价值和美的再发现。
于是,在四十不惑之年,选择了走入大别山、发展灵芝产业,对于余春富而言,是一条只有前行、没有后退的道路。于个人而言,架构起土地和自身的关系,更多的是对生活情趣的玩味和诉求;而于企业而言,这是在同一个价值体系中聚拢一批创业者,他们共同秉承着天地和谐之道,用“付出=馈赠”的朴素价值观,全力带领更多山区的人脱贫致富,走向富裕。
只许前行不许后退的创业路
业界盛传,康美来的事业是从一个人,一座旧厂房,三台二手设备开始的。
“通过对江苏相关企业的考察,并咨询了保健行业专家,我认为灵芝产品不错、有前景。同时,我还了解到中国最好的灵芝在大别山,于是就来到了这里创业。当时,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政府提供了一个旧厂房,我买了三台设备,招聘了13个员工,这就开始办厂了。”余春富更是向记者大方坦言,“这个厂实际上是一个家庭作坊。”其性子中的质朴可见一斑。
尽管企业的雏形具备了,但对于余春富而言,灵芝产业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创业的艰难可想而知。
“创业最难的是,我不懂生产技术,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并且手上没有保健食品批件,所以销售很困难。”余春富回想创业前几年的日子,几乎是年年亏损,甚至到了要问别人借钱的时候,“借钱是很痛苦的事,那时候甚至到了过年,依旧是手无分文”。
而有时候,创业更像是一场自我的战斗,可以流血,可以化脓,但却不能牺牲。就这样,余春富深刻地感悟,“遇到挫折的时候,只要坚持,挫折时继续向前走,慢慢地就会好起来。”
的确,人生如路,需要耐心,走着走着,说不定就会走出一片繁华的风景。随着不断地考察,余春富在金寨县沙河乡考察时,认识了灵芝种植专家李文海以及安徽省食用菌技术协会会长、安徽大学著名灵芝研究专家沈业寿教授。从此,大别山灵芝产业黄金三角形成了,他们开始走上了产学农合作之路,确定以科学的思维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采用现代农业合作模式,大胆探索。十三年的时间,他们**改变了大别山灵芝产业,打响了大别山灵芝品牌。
在余春富的带领下,康美来公司改进了灵芝种植方法——从茅草小棚改成了钢构大棚;采集孢子粉的方法改进了三次,从地膜采集、纸板套筒采集再到无纺布采集;公司投入巨资建设安徽省灵芝产业食品工程技术中心,进行产学研结合,实现自主科技创新。公司在全国率先打造了完整的灵芝产业链,整个产业运作更加科学。
由于对金寨扶贫事业的突出贡献,2014年10月,国务院扶贫办授予余春富“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如今,康美来的产业价值绝不仅于打造出一个在中国灵芝产业独树一帜的品牌,更在于它实实在在造福千万农户家庭,更骄傲地走在了传承中药文化、造福人类健康的百年强企之路。
- 康美来承办安徽省直销行业自律联席会议召开
- 康美来余春富在霍山云湶谷工厂抓新产品生产
- 康美来:创优质产品 保农户增收担当社会责任
- 康美来董事长余春富进山视察灵芝基地建设
- 康美来霍山云湶谷工厂在3月1日正式投产


- ·如新携手《中华名医号》直播
- ·艾多美《艾闪耀达人秀》总决赛即将举行
- ·东阿阿胶最新研发成果在国际期刊发表
- ·富迪宜城分公司正式开业
- ·安利“健康中国 我们行动”海南站启动
- ·太阳神南极磷虾油凝胶糖果今日上市
- ·金天国际2025金天乐享贴R新品发布
- ·三生在中国客户服务节上再获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