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业界新闻 » 同仁堂一线调查:上市22年市值增逾38倍背后

同仁堂一线调查:上市22年市值增逾38倍背后

http://www.dsblog.net 2018-05-18 09:35:05

  在熙熙攘攘的北京崇文门外,一缕静谧的晨光洒在一个古朴院落的影壁上,映得金色的“仁德”二字尤为显眼。
  这个院落的“主人”并不简单:他不善言辞,却有着无数传奇流传街头巷尾;他身怀绝艺,却一心做一位埋头苦干的匠人。
  他,就是同仁堂,一家有着340余年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龙头,一家业绩连续11年增长的长跑型企业,一家以不间断的现金分红回馈投资者为己任的上市公司。
  日前,《证券日报》记者走进坐落于北京崇文门的同仁堂公司总部,以及位于前门大栅栏的同仁堂老药店,探寻公司的投资价值及成长潜力。


  连续11年净利增长
  累计现金分红近30亿元
  数据显示,同仁堂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11年实现业绩同比增长,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从2006年的1.56亿元,提升至2017年的10.17亿元,累计增幅达550.42%。这样的成绩,在“绩优生”较为集中的医药生物行业也是凤毛麟角。
  不过,同仁堂上市以来也曾一度失意。公司董秘贾泽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2006年,公司业绩大幅下降近50%,原因主要是经营管理上出现问题,也因此,我们决定主动揭示风险,直面问题,用时间换空间。”痛定思痛,这也成为同仁堂后来不断成长的新起点。
  “因为有了此次教训,我们将后续核心考核的标准放在经营质量、资产质量上,重点关注净利润、现金流指标,进一步把控风险。公司现有发展原则,做长、做强、做优、做大,把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低风险运营,谨慎经营,更好地控制风险,毕竟做好的首要前提是存续,保证企业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运营,其它的只是时间问题。”
  企业上市的初衷多是融资。同仁堂上市以来共计4次融资,除IPO首发融资外,还包括两次配股及一次可转债发行。然而,与上市的“初衷”相比,同仁堂回馈投资者的态度显然更值得一提。“值得我们骄傲的是,从1997年上市以来,公司保持着每年现金分红的传统,现在公司这些年来现金分红总量已远超上市以来的融资总额。”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自公司1997年上市以来,同仁堂累计融资额为21.06亿元,而累计分红总额已达29.41亿元(不含已发布分红预案的2017年年度分红),占同期累计净利润的比例为35.36%。而从分年数据看,公司在上市以来且已实施分红的20个年度中,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分红比例,仅2007年现金分红比例低于30%。
  事实上,在2013年伊始,上交所发布实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指引》中,才首次提出不低于30%分红比例这一指标。


  中医药产业做强做大
  控成本前提是保质量
  从“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到“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长期以来都是国内医药政策扶持的重要领域,并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具备广阔发展前景的战略性产业。
  与此同时,中医药理念也在近年来更为深入人心,特别是在一些疑难杂症中的良好治疗效果,使得中医药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
  “曾经就有这么一位小患者,长时间高烧不退,患者的父亲便是西医,多方治疗但效果甚微,后来一位老中医为他开了安宫牛黄丸,结果收获了很好的疗效,成功退了烧。”采访中,一位同仁堂员工向《证券日报》记者骄傲地讲起同仁堂药店的故事。
  “就拿安宫牛黄丸来说,大家都知道它可以治疗中风,其实它对于治疗高热、神昏谵语都有很好的效果。”这位员工说。
  可以说,5000年文明的结晶以及许许多多现代的成功案例汇集在一起,成为了同仁堂乃至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
  当然,中医药行业茁壮生长,也难免吹过一阵阵恼人的秋风。其中,原材料便是使诸多中医药企业头疼的问题之一。对此,贾泽涛表示,“第一是量方面的保障,无论是种植还是野生药材,在自然条件等不可控的因素下,如果原材料匮乏、短缺,生产厂家就可能面临减产甚至停产;第二是质量问题,即使原材料不短缺,但质量达不到标准,依然影响生产;第三,价格飙升,这些年原材料市场价格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企业经营面临采购成本上升等诸多压力。”
  正如同仁堂古训所言,“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贾泽涛坦言:“同仁堂历史上就以制药不惜工本而闻名,现在公司的质量成本依然比较高。原材料采购货比三家,首先关注的还是质量,而不是唯价低取。”
  如何既做到原材料的保质保量,又能保证公司成本保持在可控范围,同仁堂选择的解决之道就包括在原材料种植上下功夫。事实上,同仁堂也是国内最早在该领域布局的中药企业之一。
  “在十多年前,公司便陆续建设原材料种植基地。建设种植基地的主要目的,一是可以保证生产常用药品所需主要原材料的供应,当市场供应出现短缺、或者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自有基地可以解决或者部分解决问题;二是通过尝试进行标准化种植,通过相对科学的管理、指导,实现自有种植药材的质量可控。”
  尽管如此,同仁堂的自有种植基地数量依然有限,大部分还是要靠市场化采购。“公司品种储备丰富,拥有800多个品规,常年生产400多个品种,常用原材料多达几百种,这么多种的原材料全靠自给自足是不可能的。”贾泽涛说。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不降低品质、不打廉价牌、不随波逐流的同仁堂,秉承着一颗对质量的执着与初心,在中药这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中,无疑更显难能可贵。

来源:证券日报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