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业界新闻 » 权健引发舆情海啸 主流媒体这些概念不要混淆

权健引发舆情海啸 主流媒体这些概念不要混淆

http://www.dsblog.net 2018-12-28 11:35:19

  12月25日,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发文《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指权健集团涉嫌虚假宣传、传销等诸多问题,引起舆情海啸,主流媒体纷纷跟进。目前,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市卫健委和武清区等相关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权健集团展开核查。
  舆情纷杂之下,有些概念却在人声鼎沸中被模糊。主流媒体作为公共调查者和“释义者”在报道“权健事件”时,哪些概念不能混淆?又该如何引导公众理性、冷静参与讨论?
  12月27日,《传媒茶话会》对话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锋。

  不回避、不护短,这是态度
  不能否认,“‘权健事件”的爆发’是保健行业或健康行业长期以来对业内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习以为常、麻木纵容而导致的恶果,只是没想到这种低级错误大企业也会犯。一直在备受争议中艰难发展的保健行业,一个超百亿元知名企业再添一块“蒙羞”布,很难不成为社会爆点。此时,相关行业组织、监管部门,不能回避,不要护短,正视问题、查清责任,让不法行为得到严惩和制裁,才是一个基本态度。”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锋告诉《传媒茶话会》。
  据《新京报》报道,被外界成为“百亿保健帝国”的权健,成立14年,就控股31家公司。已“在中国构建一个年销售额接近200亿的保健帝国”。
  “知名大企业,不可能对法律不了解、不清楚。它无视法律法规、肆无忌惮的行为可能是长期以来侥幸心理所致。”徐华锋表示,作为一个有直销牌照、年营业额超过百亿的保健行业代表企业,一旦违规、违法,对行业和社会造成的伤害比一般企业更大。因此,必须在事实调查清楚后,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结果。 
  “如果整个行业对此现状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事不关己,无法形成行业刮骨疗伤的共识、不能重建信用体系,就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这个问题必须正视。”徐华锋表示。


  媒体跟进报道,这个概念不能混淆
  “事件中涉及到的权健的三款‘明星产品’——火疗、负离子卫生巾、天价鞋垫,均不是保健品。”徐华锋告诉《传媒茶话会》,尽管舆论和媒体的报道将这三款产品通成为“保健品”,但事实上,没有任何研究机构、相关部门给这三款产品进行保健功效的认证。
  “法律法规中没有保健品这个称呼,目前只有保健食品有法律依据。一字之差,万里之别。”徐华锋坦言,随着舆情的发酵,与此相关的保健食品和保健行业都因此躺枪。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修正)》第七十六条至七十九条对保健食品的功效、注册、备案、标签、说明书和广告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保健食品是有法律意义的,但是关于保健品却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徐华锋告诉《传媒茶话会》,俗称的保健品,可能是食品、也可能是用品,因此媒体在报道时不能将三者称为保健品。“保健品看起来与谁都相关,但是细究起来却与谁都无关,如果要追责,就必须厘清这个概念。”
  徐华锋表示,对于公众来说,食品、药品、保健品、保健食品几个概念难以区分的清楚原因是多个方面的。
  一、对保健食品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与消费者健康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普通消费者认为滋补品、传统的医药、器械,都是保健品。这是因为对保健食品法规的详细内容宣传力度不够。所以消费者认知不清楚。”
  二、受“药食同源”习惯的影响。徐华锋认为,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药材入食的文化由来已久,生活习惯让公众很难分清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区别。但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厘清这个问题。
  三、个别企业也会故意混淆食品、药品、保健食品的概念。一些企业或知法犯法、夸大宣传,或在普通食品中添加药品成分,或在营销过程中把保健食品当药卖。

来源:传媒茶话会 刘娟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