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非法集资套路:高额返利、虚假宣传......
http://www.dsblog.net 2019-05-22 09:29:36
缺失经济和民事责任追究
2017年12月,广西非法集资第一案——正菱集团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二审维持原判。该集团非法吸收存款11.8亿余元,以还本付息名义归还3.1亿余元。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正菱集团罚金200万元,8名被告人被判处8年至1年8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分别处以罚金。
据了解,刑法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南国法援律师赵明堂认为,目前,我国法律加大了对非法集资的惩处力度,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但由于缺失了对其经济和民事责任的追究,导致不法分子仍然有可能得到很大的非法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法分子的侥幸心理。
职能部门信息沟通不畅
网友“御林虎”也是“共享影视”App案的受害者之一,他是在广东被骗的。4月26日,他和另外3名投资者到广东某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做了笔录,做完笔录后,民警建议他们到同一城区的经侦支队报案。4月28日,经侦支队的民警又让他们找各自居住地的经侦部门。结果,居住地的经侦部门称涉案公司所在地为辽宁,让他们找辽宁警方报警。“御林虎”说,截至目前,他还没有收到公安机关的受案回执。
广西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唐菁菁说,相关监管部门存在权责不清、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针对非法集资,街道部门应进行早期排查,市场监管部门应掌握企业注册信息,税务部门可以通过税控系统实时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但在目前金融行业分业监管的格局下,各部门之间的监管空白地带成为非法集资集中爆发区,“不少非金融机构打着‘资产管理’的旗号,从事各种类金融活动,但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共享不畅通,使得监管无法有效进行”。
对于非法集资的监管,唐菁菁提出一些建议:
一是完善注册登记制度,对金融监管部门发牌的机构实行先证后照,即有批筹文件才能领取正式营业执照,同时还要保护好已发牌机构的字号,关键字号不能被其他非法机构滥用;
二是建立新型金融业态监测分析平台,未来可对一些高风险机构的活动提前预警,及早发现疑似非法集资的活动线索,尽最大可能保护投资者权益。
来源:南国早报
相关报道
- 涉案金额4000多万 镇江破获非法集资案
- 范县人民检察院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
- 防范养老诈骗|老年人如何防范非法集资陷阱?
- 事关防范、处置非法集资 3月1日起施行
- “富源公司”非法集资案主犯一审被判16年


dsblog.net推荐
- ·三八妇乐:构筑干细胞产业新质生产力
- ·卫康医美集团年中表彰大会盛大召开
- ·嘉康利美国年会盛大召开
- ·安惠财年第四季度市场工作会议举行
- ·艾多美5周年领导人俱乐部会议落幕
- ·未来生物新品上市
- ·USANA葆婴数据合规备案完成
- ·金天国际“新品发布盛典召开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