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控制越发严格 保健品经销环境日益恶化
http://www.dsblog.net 2007-09-30 15:44:58
如今的保健品真是一年不如一年,耳边不断地传来某知名传统产品做不下去了,某某经销商改开餐馆了。作为一个传统的暴利行业,为什么这些经销商会放弃2~3折提货,5折销售,平均27%利润的市场呢?
首先,当然是因为政策的原因。国家对保健品宣传和销售的控制越来越严格,不允许随意命名,不得宣传治愈率、有效率;不得宣传未经医疗界普遍认定和采用的医疗方法;不得播出专家或医生与患者或家属现场或热线沟通、交流的内容,保健品经销的环境日益恶化。
新发布的《保健食品命名规定(试行)》明确规定:品牌名和通用名不得使用明示或者暗示治疗作用的词语,不得使用功能名称及其谐音字或形似字,不得使用夸大功能作用的文字、与功能相关联的文字以及误导消费者的词语。而目前90%以上的保健品名称都与其功能相关,按照新规定,绝大部分的保健品都将面临改名。保健品一改名,以前的宣传铺垫全部告吹。
8月1日开始的广告整顿是有史以来最严厉的一次。所有电视、广播一律暂停播放介绍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产品的电视购物节目。这项通知对原本已经不景气的医药保健品行业来说,无疑意味着雪上加霜。
随着中国直销立法,直销可以名正言顺了,但直销法对直销公司却是个致命的打击。保健品的直销倾向遭遇当头一棒。法律不允许多层计酬,直销将失去其意义。
新产品也冲击了经销商的原有地盘,尤其是一些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创新和亮点,科技含量没有提高,反而越来越低了。蒙药会、广州药博会、上海药博会上等每年要推出无数个保健新产品。以中国保健品1万多家企业,每家企业5种产品,每年5%~15%的新品投入市场,可想而知现在的保健品市场多么拥挤。保健品市场营业额没有增长,厂家和新产品越来越多,市场自然要不好做。
在二十年保健品狂轰乱炸的宣传后,消费者也逐步地对保健品有了戒心。一个保健品如果没有品牌、没有知名度,再加上同类产品又多,价格没有优势,包装也不吸引人,怎么能够“忽悠”到消费者呢?
当然,也有一些领域还是显示出了旺盛的生机,比如纳米技术在保健品领域的应用和“叶酸+生物素”复合制剂等都受到了经销商的广泛关注。但他们能走多远,还是一个未知数。
- 锚定目标 东阿阿胶2025年半年工作会议召开
- 规范广告领域涉企执法 市场监管总局出台新规
- 天福天美仕健康论坛讲座在20多个城市展开
- 中国国际保健博览会全新IP形象康宝儿亮相
- 金木集团: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的相结合


- ·USANA发布第二季度财报
- ·春芝堂:26年零事故的安全坚守再升级
- ·福瑞达纳他霉素成功通过DMF备案
- ·康宝莱“三位一体”质量理念
- ·金木:解码“金品质”发展路径
- ·东阿阿胶亮相第三届链博会
- ·康尔“三减三健”健康星火燃动神州
- ·欧瑞莲庆祝成立58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