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观念错位”还是“诚信危机”致使康力走到今天???(三)
-
专家点评
论《直销文库-江湖典故 》之《“新加坡康力国际”或“Team”的几位“运作高手”》真伪
[@more@]D D-Team和康力 与 直销的关系
据在新加坡深入了解到的信息,潘女士早期孤身来到新加坡创业,人生地不熟,语言也是面临挑战(新加坡是英语交流环境的国家),唯一的办法就是多交朋友。为了了解新加坡全面的发展历史和状况,她不要任何报酬找到了一份工作-在新加坡华人商会中做义工,通过整理商会的大量文献资料,学习和了解到新加坡的发迹史和演变过程。也成就了D-Team团队理念的树立。
在2000年之前新加坡从事直销(在海外称之为Multiple-Level Marketing,简称MLM)还是属于非法商业活动,那时的新加坡人要从事直销,都要开车越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间的柔佛海峡大桥,到毗邻的马来西亚去开展直销运作。自2000年新加坡直销正式立法之后,这个行业在新加坡开始了全面的发展,在新加坡建立一家直销公司不需要像在中国一样申请直销牌照,任何人都可以按照法规注册一家以直销方式销售产品的公司,于是短短三四年间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大大小小400多家直销公司。在一个偶然机会里,她看到一份“商务交流活动”报纸的宣传后,主动联系主办方要求参加,潘女士在该活动上了解到直销行业的背景和发展状况后,意识到通过直销行业更容易认识人,交到朋友,扩大人际关系网。
在此有必要对新加坡的直销环境做一个阐述:
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能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众的高素质。“新加坡”这三个字在世界范围内本身就是一个诚信的品牌。由于民众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因而使得新加坡的大部分直销公司都拥有一支整体素质相当不错的经销商队伍。如新加坡本地的直销公司世界商务集团(WBG)目前拥有超过20000名全职及兼职直销商,其中80%为30岁以下的年轻一代;年轻人之中,又有60%为大学毕业生。新加坡的直销商与中国的直销商相比,其从事这个行业的观念有所不同。新加坡直销商是选择以直销作为创业的开始,同时,也有部分是为了改变生活方式而放弃原有工作。在新加坡的各大直销公司里,真正全职从事直销运作的经销商并不多见,甚至有时当在介绍某一位经销商时,都把“全职从事直销”作为了对其介绍的重点之一。
在新加坡的经销商中有条不成文的规矩,绝大多数人都是先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尝试着做直销,当这份兼职的收入达到或是超过本职工作的收入时,他们才会放弃原来的工作转而全职做直销。因而直销在新加坡首先强调的是一种“个人创业的机会”,是一种积累资本进而切入传统行业的简单有效途径。正因为从业观念不同,新加坡的经销商大部分都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在选择公司的时候,也多选择正规、合法、有发展前景的公司,对制度的横向比较远不及中国的经销商。这样的心态可能不会产生强大的推销力量,但是沉淀下来的理智和行业操守使得这个行业能真正的成为一个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创业的理想也赋予了直销行业更高层面的意义,使得很多人不再是为了直销而直销,而是把直销当作创业过程中的一种选择。直销从业人员的高素质直接导致了这个行业高端人才的进入,也越来越平和地融入了社会的生活。据有关资料显示,新加坡的每一个家庭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保健品是来自于直销行业。这个行业要真正登堂入室,一定要吸引众多的社会高端人才进入,这对于中国的直销发展也是一个有益的借鉴。
介于此,潘女士在这个行业累积了大量的先进经验和一整套有效的教育方法并协助一家美国直销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并站稳了脚跟,同时也组建了一只由大批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组成的学习型团队(也是D-Team的雏形)。很快就在新加坡引起直销界的关注。
2003年7月,天津天狮集团的代表来到新加坡,找到潘女士,寻求合作,开拓东南亚市场。面对来自祖国内地的企业,本着对行业的美好展望及爱国情怀,潘女士毅然放弃美国直销企业已获得的高额回报,率领整个中国团队进入天狮集团(新加坡)分公司,重新开始,在短短6个月时间培育了一大批开拓国际市场的业务骨干。
2004年春节后,此时的潘女士和其核心中国团队成员已开始把注意力关注在D-Team搭建商贸桥梁的工作上,渐渐淡出直销领域,业务开始涉及教育、海外上市、大型采购、工业园开发等等。
2004年9月,D-Team参与策划新加坡政府举办的大型国际商务会展 环球企都@新加坡 2004。在这个由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一万多家跨国企业董事长以及首席执行官参与的盛会上,D-TEAM推举广东康力董事长许瀞予登台亮相,并发表演讲。
2005年03月16日,D-Team成功为康力在新加坡设立海外总部.
广东康力进入新加坡后,潘女士从康力董事长 许瀞予女士处得知,中国即将开放直销市场,国家有意图要广东康力涉入直销领域,而9月《直销管理条例》的出台,促使双方就合作业务范围的扩大准备了条件。于是,广东康力集团决策层,多次实地对新加坡的直销企业、经营环境和行业规范、操守等等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吸收了一些基本的规范运作直销业务的基础,对新加坡直销观念和文化体系建设的高度肯定,促成了双方合作进入直销领域合作的开始。
2005年8月,广东康力的海外总部-康力国际正式投入运营。并在新加坡康力大厦举行了大型的开幕仪式,广东康力董事长许静予,总经理张群均在会上致词,康力国际与广东康力双方签署协议,康力国际为广东康力在全球的海外直销运营总部,从而确定了康力直销从新加坡立足、起盘,延伸至国内、进而扩张至全球的“全球一张网”战略的形成。广东康力海外直销业务正式启动。
2005年12月,在潘女士的努力下,英国的一家风险投资基金对潘女士经过精心策划打造的“康力医药物流航母+直销模式”的思路(未来的康力直销也是一个“大流通的直销”。只要有好的产品,好的系统,都可以到康力的平台上来发展,康力背后的巨大物流网络就是康力的平台,康力“筑巢引凤”,把好的公司,好的产品,好的团队都整合进来。而且进入康力的直销商将可以感受到一个可以节节上升的体系,从直销开始,一直到进入康力物流环节的大满贯的体系)和商业计划产生极大兴趣,从2005年12月开始,大笔巨额资金分批陆续从欧洲银行流入新加坡的花旗银行,又从花旗银行,通过中国政府外汇管理局的监管,流入广东康力在中国银行的帐户。这一笔总额在30多亿人民币的资金,以BOT方式收购广东康力集团医药物流80%的股份,并计划在3年之内在全国建立20以上的物流中心,2006年计划开始建设的就有6个以上的物流中心。(这些都是在广东康力和康力国际各种宣传资料、网站上获得的)
于是广东康力也开始了直销牌照的申牌之路。因为欧盟的资金进入,2000万的押金很快汇入国家指定的银行帐户。出于海外投资方对潘女士的信任(新加坡的诚信闻名世界)和要求,也为了广东康力整体的发展需要,广东康力聘请潘女士为广东康力集团旗下-康力国际集团(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任董事总经理,兼广东康力集团副总,负责整个集团全部的直销业务。至此,潘女士正式入主广东康力,得以实现其报效祖国的宏愿。潘女士毅然承担起这个重任,放下自己在新加坡全部的事业,只身前往广州直销总部走马上任,也开始了又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上一篇:是“观念错位”还是“诚信危机”致使康力走到今天???(二) 下一篇:是“观念错位”还是“诚信危机”致使康力走到今天???(四)»
评论(0)
点击次数(1188)
chinabo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