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jiejinjivsn

 

文章数量:15

点击人次:5669

博文分类
搜索
存档
最新评论
【原创】 从组织行为学非正式团队角度观看《风声》

我的日志

前天终于可以按时下班,为了慰劳临时决定约上朋友去万达看场卫星电视电影,不想脑子里全是工作,于是便从组织行为学非正式团角度观看《风声》,呵呵,所感所想很牵强的记了下来,见笑,欢迎拍砖!

首先,整体感觉情节紧凑,手法高明,悬疑中人物心理真是风声鹤唳。比我预想的好,没想到华谊兄弟拍了这么好的片子(当然也有一点不成熟的地方,但不影响)国产电影,真的好久没有这么牛逼了。

其次,剧中主要人员介绍如下:
黄晓明 饰日本人武田,影片中演日本特务头子,整个案件敌方总策划。冷血、冷面,日本人典型气质。黄晓明演的很好,有突破。比较出彩的是给李冰冰量身体尺寸,以及和日本人互相打架。
王志文饰汪伪特务王田香,绝对残忍,绝对汉奸,影片中所有坏事都是他直接操刀干的,当然汉奸狗是没有好下场的,终于被狗主人当替罪羊杀掉。
周迅饰我党顾晓梦,为了完成任务,牺牲自己,受尽酷刑,包括拉绳子(看完
卫星电视器材电影就知道了)。
李冰冰 饰 译电组工作人员李玉宁,表演得当,演技提高。
张涵予 饰 吴队长,为完成任务受尽酷刑,不是一般人(或不是人)。
苏有朋 饰 伪司令的副官,影片中有的娘娘腔,象是司令的姘头,中性人,最先被冤枉的虐杀。
英达饰金生火处长,自称是裙带关系,可惜懦弱,胆小,生生把自己吓的开枪自杀。唉,饭桶啊,死的不明不白。英达也是江湖前辈,做导演多年,现在客串小角色,游刃有余。
第三,故事
描写的是抗战期间,潜伏在日伪内部的我党地下人员,被敌人部分破获。敌把相关5人隔离审查,让彼此揭发,并用尽酷刑。5人中被敌误杀2人,我党人员有1人牺牲,另一人重伤。
看点之一是在封闭组织环境中人与人是怎么相互影响与博弈的,个休的细微动作或是眼神或甚至是什么都不做,都会造致另一个体或自己被冤杀;二是血淋淋,酷刑迭起,少儿不宜,应该属于限制R加强级别。

没有水平 从ZZ、爱国主义或专业影评方面,只能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思考一下电影中人物与人物间的斗争与合作。

当然水平非常有限,欢迎拍砖!

故事提练如下: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五个人,三男两女,忽然被关进一所房子,因为他们之间,可能有一个人是共产派进汪伪政权的地下党“老鬼”。
“白吴金李顾,你们到底谁是匪?”。
几个主角围坐一桌,活脱脱是真实版杀人游戏。互相猜忌,互相试探,互相报复!
首先,小白(苏有朋)是伪司令的姘头,混到副官也不容易,最不像 匪 。可惜被人算计,让人模仿笔迹,最后被虐杀,惨啊……
斗争!?第一回合结束。
再次金生火自称是裙带关系,可惜懦弱,胆小,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活活生生吓得开枪自杀。唉,饭桶啊,死的不明不白。
于是,斗争第三回合开始了。
这个时候杀人游戏中还有三名村民幸存,高潮到来了!
其实三名村民中有两人是一伙的(后来三人都成为一伙了,强),他们用唐山皮影戏暗号接上了头,信息在这两个人(吴队长与顾晓梦)之间是对称的,而信息在两法官(王金生和武田)与李宁玉间是不对称的;原来力量很弱的个休中形成了小团体,而且这个小团体正在慢慢的同化另一个人李宁玉,当然最后也成功了!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合群需求,何况,这个美国海归的高材生表现得更强烈!而这个需求在法官那里又是得不到的!
天黑了,夜晚来临了,杀人游戏又开戏了;裘庄东西两楼分别矗立在两座对峙的峭壁上,隔海相望,氛围诡异,在夜幕下好不肃杀恐怖--- ---
天亮了,歹徒离开了,法官出来捉人了,村民顾晓梦一口咬定吴队长,于是这个杀人游戏又变成了另一个态势,吴队长在非人的压力下,认定自己不是匪,顾晓梦才是匪,于是法官就是不相信,因为顾晓梦"烟证如山",法官自以为掌握了客观事实却不知自己所见的却是自己主观世界中的客观世界,只是主观世界而已!
正当法官对"匪徒"拷问的时候,那一个村民说自己有重大发现,匪徒是另有他人时,这时法官才发现自己也是在玩游戏而且败局已定!
为什么呢?
一个重要要的原因就是村民们在压力下组成了非正式团体来对抗法官,剧中的顾晓梦与吴队长的"共匪",
顾与李宁玉的"组妹团"。有非正式团队不可怕,可怕的是特务王田香对此毫不知情 ,虽然武田也采用一些措施造成了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更致命的是真正的匪徒顾晓梦对法官武田却了如指掌。
学术上的非正式团体是什么概念呢?非正式群体是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感自发产生的,它的权利基础是由下而上形成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并以此作为行为的依据。非正式群体又称作非正式团体。
因为组织团队优劣并存,特别是劣势突出如滋生谣言(顾晓梦 就多次造谣制造假象)、不良压力(金处长就为此被迫自杀)等。

如此分析,这样一个真实的游戏中,胜败已定;可惜的是这是一个零和的游戏(ZZ斗争都这样)。
那么它给我们的管理启示是
正确地对待非正式团体,利用其积极作用,防止和克服其消极影响,是领导者的职责。

   非正式团体的出现,有它的必然性。人是有感情的,当正式团体和组织不能完全满足个人的需要时,必然有非正式团体的出现。不能把非正式团体和我们日常所说的小集团、小圈子、小宗派等同起来,更不要和非法组织混为一谈。对非正式团体的作用要—分为二,它有消极作用,但也有积极作用。关键是如何引导以及怎样处理领导与非正式团体的关系。引导得法它将是正式团体的必要补充和支持。因此对非正式团体不宜采取消极限制的态度。

对非正式团体要加以疏导利用,使其行为符合组织规范。要团结非正式团体的领袖发挥其作用、采纳非正式团体的合理意见,允许参与,以便促使非正式团体改变态度。对个别不利于组织目标的非正式团体,在说服引导无效后应采取措施拆散。

«上一篇:管理者应有的5个习惯   下一篇:校园招聘考试人工阅卷的“终结者”»

评论(0) 点击次数(513)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