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lidatao

 

文章数量:15

点击人次:50955

博文分类
搜索
健康食品的健康概念

我的日志

/胡健[@more@]

中国每年的健康食品市场高达上千亿元,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却因这些健康食品的真真假假、厂商游走于法令边缘而大伤脑筋。

你知道有太多久病不愈者,因为轻信所谓“见证者”的宣传信函,吃了一堆“健康食品”,花了大笔冤枉钱反倒损坏健康吗?其实,健康食品不应该是被用来“骗钱”的工具,因为理性消费、正确服用健康食品而远离疾病威胁者不在少数,但受到不肖业者不当营销手法的影响,使原来“健康”的健康食品蒙上了不白之冤。 

近年来,健康食品之所以在全球快速成长、备受重视,主要是因为地球环境变得越来越不适合人类生存;加上一般疾病的治疗药物对人体其实是双刃剑,它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却往往存着许多副作用。

我们既不能舍弃正规的治疗方法,对许多药物及医疗技术的副作用却又束手无策。于是,寻求副作用低的另类疗法成了当今生物科技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健康食品就在这种热烈期待下蓬勃发展。

哪些食品才是健康食品?

单由字面来看,只要能促进人体健康的食品就是健康食品。但这样的定义又似乎无限扩充了健康食品的范围,因为,只要适时适量食用天然食物,似乎没有一样不能增进人体健康,那为何须特别标上“健康”二字呢?更何况,市面上的健康食品分类令人眼花缭乱,不知该如何分辨?

其实,除了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强化补充剂外,“健康食品”应定义为:在正常饮食外,某些存在天然物中、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作用,可补充某些人体容易缺乏的特殊营养成分。也就是说,将某些原本存在特定食物中、具调理生理机能的成分,应用生化技术萃取出来,以提供人体可能因营养摄取不均或环境因素所造成的特殊生理需求。

“健康食品”因被冠上“食品”二字,显得更安全、可亲、无威胁性,但同时也使它陷于不得论及疗效,或可能影射疗效的不公平待遇。平心而论,健康食品若非对特定疾病或生理问题有所帮助,如何以高价位、精美包装,甚至锭状、胶囊状的剂型存在?说得更露骨些,健康食品的角色,其实正是介于药品与食品之间、可促进人体健康的补充剂。

虽然,健康食品一词源自美国的“Health Food”,但事实上,美国的专业保健人士多宁愿将健康食品称为“补充剂”(Supplement)。补充剂与药品的差别在于原料来源、作用速度和明显度,绝大多数药品原料来自化学合成,即使原本发现自植物中的成分如水杨酸、毛地黄,也会因成本考虑及量产需要而改由合成方式生产,不过被美称为健康食品的补充剂,原料则多来自天然物。

服用健康食品的正确态度与观念

对于拥有调节生理机能、强化某些特定体质的健康食品,由于它扮演的角色往往暧昧不清,如果再经由推销人员包装、传述,民众很容易误以为健康食品可以取代药物,甚至比药物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

举例来说:含高剂量Ω-3成分的鱼油可能调节人体的血脂肪浓度,这是众所皆知的事;不过,许多超级业务员会举一反三地告诉消费者,服用鱼油不但可降胆固醇、三酸甘油脂,还可降低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称“坏的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俗称“好的胆固醇”)

接下来,业务员还举了“实用案例”:某某医师(注意,他说的是医师哦!)本身胆固醇浓度高过五百,三酸甘油脂也超过五百,服用了“所有”降血脂药后,血脂浓度始终都降不下来,后来经亲友介绍,在半信半疑的心态下开始服用“高剂量”的深海鱼油,连续服用两周后,这位医师再去测血脂浓度,发现血胆固醇值竟降到220以下;三酸甘油脂也在标准范围内。

这段令人心动的推销词是笔者在一家知名直销公司里,亲自见闻一名博士级人物的演讲内容。且让我们来分析这位博士级人物的说法背后的事实如何:

事实一,它真的能降低总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的浓度。

事实二,它会提升LDL的浓度,并增加LDL在体内氧化的机会。

事实三,服用含高剂量的高Ω-3鱼油的后果可能会引发脂肪肝(每日超过十五公克的Ω-3油酸),一般来说,安全有效的Ω-3油酸用量应是每日二.五公克就够了。

事实四,市面上的降血脂药普遍效果都非常不错,而且,针对症状轻重也有不同的用药,如果能依医师建议服药,应该不会发生无效的状况。

如果你也遇上了类似的情况,同时也了解事实后,是否对健康食品(鱼油)产生怀疑、排斥与不信任呢?错误或过度的营销广告手法,使往往原本无罪,且对人体健康仍有正面贡献的产品令人又爱又怕,或不知如何是好,这岂是消费者之福?反之,如果消费者能获得正确的产品信息,加上服用方法得当,健康食品的正面价值才能充分发挥。

但是,夸大不实的宣传手法让专家们干脆一味否定健康食品的价值,以免患者因滥用健康食品而偏废了正规治疗,结果让这些原本在治疗过程中有另一选择的患者,错过了可能改善症状或延缓恶化的机会。

健康食品的不健康陷阱

有时候,一些朋友想为家人选购健康食品,请笔者提供建议;但说真的,连我也不清楚到底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健康食品,哪些瓶瓶罐罐里头装的,与外面标示完全一样?想想,连GMP药厂都可能制造假酒了,我们还能单从外标去解悉什么产品才是好产品吗?或许,选择通过SFDA查验相关产品信息,是目前唯一多一道把关的办法吧!不过你可能会发现市面上几乎每样产品都会标字号,到底这些字号的真伪为何?一直是消费者无从查证的状况,幸好SFDA已经打开查询管道,消费者只要上网,在其官方网站的保健食品基础数据查询页面键入中文产品名称或批号即可了解这个产品是否为通过SFDA查验登记的健康食品。

至于夸大不实的宣传,罚则之轻,往往只是让商家把它纳入每次广告的固定支出(例如:媒体广告一次十万元,违法广告罚金最多不过一至三成) 由于食品药品和保健品的违法广告越来越受到关注,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了一系列整改举措,同时将建立违法广告的“黑名单”制度。同时,消费者唯有多充实知识,理性面对这些营销手法,才不致成为商人手里的待宰羔羊。

还给健康食品健康的原貌

当今民众对健康食品的态度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自己或家人曾受骗于夸大不实的营销手法,因而对健康食品心生排斥;其中一大部分人是因为对健康食品期望过高,结果未能立即感受到“疗效”,而自觉上当。

另一类则是俗称的“耳根软”型,谁说什么都信,把自己当成白老鼠,同时成了商家的肥金鸡。这类民众多是常年慢性病缠身的患者,面临正规疗法的瓶颈,业者编造的营销说词正符合他们的希望。这些人,如果仍维持原本的治疗方式,额外补充一些健康食品,或许不尽是负面的影响,就怕遇到不肖推销员告诉他们:“吃了这些健康食品,那些你服用了十几年的药物都可以丢了!”这么一来,连命也可能一起丢了。

健康食品虽有别于一般食品,但仍不能将它作为治疗药物的替代品,消费者需要将健康食品定位在“辅助治疗”及“预防保健”的角色上。

因为我们无法改变日渐恶化的生活环境,只好设法寻找更多防卫措施,健康食品就提供了对抗外御的利器。不过,慎选高质量的产品才是赢得健康的关键,因此,当你想服用健康食品时,应多搜集资料,不要光看商家提供的宣传单,因为老王卖瓜,永远都说瓜甜,也不是所有“专家”说的都对。

另外,学会看商品标示也是找到好产品的本领之一,例如,因为脂肪肝想服用卵磷脂的病人必须留意,“磷脂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的浓度决定了卵磷脂的良莠。质量不佳的卵磷脂,磷脂胆碱浓度可能低于15(通常就不会特别标示)17%~25%属中等品质,25%~35%则为高质量的卵磷脂产品。

又如蜂胶是目前市面上很热门的产品,但其质量与蜜蜂采集与其唾液酵素作用的树枝种类有关,消费者又该如何知悉自己买的产品,是在何等原始环境下所制造出的蜂胶呢?目前似乎只能靠运气了!基于保障消费者的立场,蜂胶的基本浓度应被标示出来,有些产品标示的是蜂胶比例,有些则只是溶剂比例,一瓶含65%的蜂胶产品,其有效成分可是标示同比例溶剂产品的两倍,消费者可别只看自己买的产品有多大瓶。

健康食品能否带给人们健康?最大的关键其实是在消费者本身,现今法令的体系下(新法未施行前),只要标有针对疾病治疗效果的食品,即属夸大不实,聪明的你应坚持拒买。另外,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了解适合自己的保健产品,虽说健康食品不是药,但在实际的生理作用机制中,它常介于食品与药品间,对症下“药”才能还给健康食品健康的真面目;再者,从业者应针对民众不同的健康需求,提供正确、专业、有科学依据的服用剂量,才能使健康食品吃出健康!

«上一篇:VC,生物医药的助力器  

评论(0) 点击次数(2874)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