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冬季慢病防治 牢记以下建议
http://www.dsblog.net 2025-11-11 09:49:06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慢性病已跃升为我国居民首要死因和重大健康负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综合防控,更被列为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攻坚任务。
寒冬已至,气温骤降对慢性病患者构成严峻挑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需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以下为专家提出的冬季健康管理要点:
心血管/高血压患者
按时服药 注重保暖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来临,需警惕非规范治疗误区。部分老年患者习惯在入冬前静脉注射活血通血管药物,实则这种短期干预难以达到预防效果。心脑血管疾病需基于病因进行长期综合管理,仅靠季节性输液不仅无效,更可能延误规范治疗。特别强调:必须严格遵循医嘱坚持日常用药,任何以输液替代长期服药的行为均属严重认知偏差。
临床数据显示,与夏季相比,人体冬季收缩压平均升高12mmHg,舒张压升高6mmHg,且气温每降低1℃可导致收缩压进一步上升1.3mmHg,舒张压上升0.6mmHg。更需警惕的是,冬季血压波动幅度较夏季明显增大,这种不稳定性将大幅提升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及急性左心衰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加强冬季保暖措施是血压管理的关键环节。

糖尿病患者
下肢保暖 调整药量
糖尿病患者需特别重视下肢与足部防护。临床数据显示,糖龄5年者下肢神经病变发生率约30%,10年者升至60%,20年者高达90%。冬季低温会显著加重下肢冰冷、麻木等症状,甚至影响睡眠质量。因此,冬季应加强下肢保暖。需警惕的是,因神经病变导致感觉障碍的患者,若泡脚水温控制不当,极易引发烫伤,故水温不宜过高(建议<40℃)。

进入冬季后,人们的食欲会有明显增加,为了抵御寒冷,更偏向于进食高热量的食物,这些改变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血糖,因此要做好药量的调整,并做好日常血糖的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仅要注意冬季对血糖的影响,同时也要留意血压的变化。倘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加之其他因素,在冬季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将大大增高。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戒烟防霾 接种疫苗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进行性肺功能损伤及全身性影响特征,其临床表现不仅限于典型的气促症状,更伴随代谢异常(如消瘦、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持续低下。吸烟作为明确危险因素,会通过多重机制加速疾病进展;长期吸烟更会引发全身氧化应激,显著增加呼吸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风险。
冬季干燥寒冷的气候与频发的雾霾天气,对呼吸系统构成双重威胁。临床观察显示,该季节呼吸道症状发生率显著上升,尤以感冒、咳嗽等常见病症为甚。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病患者,若忽视防护措施,将显著提升肺炎等并发症风险。长期暴露于雾霾恶劣环境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肺功能损害,佩戴口罩等主动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肺炎预防需重视疫苗接种与早期识别。调查显示,仅14%的老年人完成肺炎疫苗接种,且超半数无法准确区分肺炎与感冒症状。临床数据显示,肺炎球菌感染占比达83%,当人体因感冒、慢性病(如支气管炎、心脏病)或长期吸烟导致免疫力下降时,病原体易乘虚而入。提醒老年人:若出现持续咳嗽一周以上、黄痰伴畏寒、食欲减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冬季是慢病患者急性发作的高发季节,只要小心维护、积极防治,相信慢病患者一定会安然过冬。此外,我们也建议在冬季服用高品质的健康产品,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免疫力。
- 和治友德|立冬:宜食三果三菜 防避三病五寒
- 和治友德受邀参加“中泰直销行业交流会”
- 和治友德参加2025渠道经济高峰论坛获荣誉
- 和治友德|世界流感日:提升免疫 远离流感
- 和治友德成功入库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
- ·安利赴约2025进博会
- ·荣格云·健康巡检公益行走进商洛
- ·康宝莱Pro2col Beta1首秀
- ·三生2025年度盛典有多吸睛?
- ·无限极养固健×萃雅获国际大奖
- ·USANA葆婴再访天通苑社区
- ·双迪合规筑基获“金号角年度荣誉”
- ·永春堂荣获“GDS年度卓越企业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