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深度报道 » 外企进入中国市场的教科书:立新加速坠落

外企进入中国市场的教科书:立新加速坠落

http://www.dsblog.net 2008-06-11 10:26:51

  立新的无奈

  有朋友笑言立新世纪是“计划型”企业,计划很多,但大都神龙见首不见尾,华丽的开始,低调的结束。一些做过立新世纪的朋友更直截了当的说,立新公司是一个只会给经销商画饼充饥的公司,它编织出一个又一个的谎言忽悠着立新的直销人。

  2005年底,立新世纪宣布与同仁堂签订合作协议,立新世纪拥有同仁堂益肾强身丸及防衰益寿丸的独家销售权。随后不久有人指出,所谓的益肾强身丸及防衰益寿丸,不过是在同仁堂没有什么价值的二线产品。

  2006年3月10日,立新世纪广州概念店开业,开业当天场面热闹,可不久之后没了音信。当记者近日就概念店一事向立新世纪香港分公司咨询时,公司回答令人啼笑皆非,“概念店就是宣传概念,达到这个效果就可以了”,公司表示今后将不再经营咖啡店。

  2005年立新在广东中山购买了100亩土地,用于兴建生产基地,并在2006年通过了GMP认证。据经销商透露,目前这个生产基地仅仅用于产品包装生产。记者在向童年咨询此事时,童年称公司将不会考虑在中山兴建生产基地,以后将通过收购亏损厂家来完成生产基地建设。而当记者问起那块土地将如何处理时,童年反问,既然能买还不能卖吗?

  2007年8月,立新世纪广州分公司成立。记者近日在网上搜索立新世纪广州分公司的资料时,却发现网站上只有一个立新世纪香港分公司的联系电话。

  原定2006年在中国举行的第三次立新全球年会被一拖再拖,不过现已确定,年会将在韩国釜山举行,而不是在中国。

  立新的这些举动在很多离开立新的经销商看来,就是对经销商的欺骗。立新世纪也因此背上了无信的骂名。然而,这些言而无信的举动折射出的却是立新世纪的无奈。

  通过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立新世纪意识到中国市场蕴涵着巨大的商机,而且在偷渡进入中国的最初那段时间,立新世纪也确确实实尝到了甜头。但再一次进入中国后的立新,却发现直销环境已经开始变化,政府出台了《直销管理条例》,规范直销企业并抬高了进入的门槛。面对新的局面,立新世纪很清楚,在没擦干净屁股以前,直销牌照可望而不可得。立新世纪提出的短期内没有拿牌计划,引来经销商一片唏嘘,纷纷质疑立新没有诚意进入中国。

  立新世纪还没来得急适应环境,经销商里蓄积已久的内部矛盾又爆发了。公司很清楚,如果以前凝聚起来的团队散了,立新世纪在中国就等于崩盘。企业要经销商继续追随自己,就得让经销商能得到利益,如果一时得不到利益,那至少也得让经销商看到希望。当时的立新世纪虽然已经进入中国,但处境艰难,要让广大经销商得到利益并不现实。公司为了保存团队,开始制造出一个个的“希望工程”,意图营造一种公司在中国正蓬勃发展的幻象。然而泡沫总有破灭的时候,人也不可能总活在一种飘渺的希望中。一个个宏大的开局,一个个暗淡的收场,立新世纪公司不断的重复着同样的过程,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最终让更多的经销商离开了立新。

  立新最近提出的转型传统和商业联盟会员制也都不过是其“希望工程”的延续。

  面对立新的举措,我们不禁要问,在刀尖上跳舞,能跳到何时?

  尾声

  我们不知道立新世纪通过这些举动能挽留住多少经销商,也不知道这样的行为能将立新世纪在中国的企业生命延续到何时,但是以企业的信誉与名声为抵押,最终换来的只能是崩盘。

  立新在中国的经历与所作所为,值得每一个直销企业深思。如何面对外部压力,如何协调好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如何应对困境,关于这些,立新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对于希望在中国内地市场永续经营的企业,切记别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出卖自己的信誉。没有公信力的凝聚力,所有的一切都是一盘沙子,这盘沙子筑不起自己企业的王国。

来源:《中国直销》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